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精選例題講解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精選例題(一)
A.為人民服務 B.以人為本
C.全面協調可持續 D.統籌兼顧
3.聯合行文就是同級機關、部門或單位可以聯合發文的形式。聯合行文時,( )。
A.僅需承辦機關蓋章 B.僅需主辦機關蓋章
C.行文的各機關部門都需要蓋章 D.應請上級部門蓋章
4.在宗教文化中,發源地在巴蜀的宗教是( )。
A.儒教 B.伊斯蘭教 C.佛教 D.道教
5.下列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是( )。
A.玩忽職守罪 B.招搖撞騙罪
C.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 D.間諜罪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精選例題答案
1.【答案】A。解析:《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故本題說法正確。
2.【答案】C。解析: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科學概括。故本題選C。
3.【答案】C。解析:聯合行文時,一般將各發文機關署名按照發文機關順序整齊排列在相應位置,并將印章一一對應、端正、居中下壓發文機關署名,最后一個印章端正、居中下壓發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間排列整齊、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兩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頂端應當上距正文(或附件說明)一行之內。故本題選C。
4.【答案】D。解析:儒教發源于山東排除A項;伊斯蘭教發源于今沙特阿拉伯王國麥加市,排除B項;佛教發源于古印度的一個諸侯國,排除C項;道教發源于巴蜀。故本題選D。
5.【答案】A。解析: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只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所以選項A的說法正確,選。招搖撞騙罪,是指為謀取非法利益,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所以選項B的說法錯誤,不選。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國家保密法的規定,故意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的主體一般為特殊主體,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能構成該罪。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也可構成該罪,但性質上不屬于瀆職罪。所以選項C的說法錯誤,不選。間諜罪,是指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或者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行為。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所以選項D的說法錯誤,不選。故本題選A。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精選例題(二)
1.下列做法最貼近“看得見的正義才是真正的正義”法律內涵要求的是( )。
A.紀檢監察部門開通網站并接受網絡舉報
B.地方政府在互聯網上征求城市規劃意見
C.人民法院在互聯網上公布法庭裁判文書
D.交警配備執行記錄儀實時記錄執法過程
2.孫某委托吳某為代理人購買一批貨物,吳某的下列行為中,違反法律規定的是( )。
A.吳某生重病,停止了購買貨物事宜,并通知了孫某
B.及時將購買貨物過程中的情況報告給孫某
C.經孫某同意,另行委托林某,辦理購買貨物事宜
D.與陸某惡意串通,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購入一批貨物
3.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任何公民享受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這項規定體現出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 )。
A.一致性 B.矛盾性 C.對立性 D.排斥性
4.財產所有權中最核心的是( )。
A.占有權 B.使用權 C.用益權 D.處分權
5.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 )。
A.提高政府的整體管理水平
B.推進“市場模式”的行政改革
C.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系
D.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精選例題答案
1.【答案】C。解析:程序正義視為“看得見的正義”,源于一句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用最通俗的語言解釋,這句格言的意思是說,案件不僅要判得正確、公平,并完全符合實體法的規定和精神,而且還應當使人感受到判決過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換句話說,司法機構對一個案件的判決,即使非常公正、合理、合法,也還是不夠的;要使裁判結論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裁判者必須確保判決過程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因此,所謂的“看得見的正義”,實質上就是指裁判過程(相對于裁判結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對于實體結論而言)的正義。所以,C選項中的做法,符合程序正義要求,最貼近“看得見的正義”,所以C選項說法符合題意。A選項紀檢監察部門開通網站并接受網絡舉報是暢通監督渠道的行為,它架起了與群眾溝通的橋梁,但并未體現題干提到的法律內涵;B選項明顯與題干無關,征求城市規劃意見,是民主的體現,不能體現“看得見的正義才是真正的正義”的法律內涵;D選項,交警配備執法記錄儀實時記錄執法過程,是行政機關對執法人員的執法過程的監督,也不能體現題干提到的法律內涵。故本題選C。
2.【答案】D。解析:《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委托代理人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應當在事后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民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除外。《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ABC選項符合法律規定,D選項的內容違反了法律規定。故本題選D。
3.【答案】A。解析:憲法這一規定表明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輔相成、不可分割。體現了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特點:一、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我國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二、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三、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現實性;四、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1.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主體是一致的:公民享有權利,就必須履行義務;同樣,公民履行義務,才能享有權利。憲法第33條的規定即體現了這一點;2.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是彼此結合的,如勞動權和受教育權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3.權利和義務是互相促進的。BCD不屬于公民權利義務的特性。故本題選A。
4.【答案】D。解析:處分權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最終處理的權利,即決定財產在事實上或法律上命運的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四項權能的核心,是財產所有人最基本的權利。根本上體現了所有權的絕對性,即權利的義務人是除所有權人之外的所有人,具有普遍對世性。處分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民法的基本精神——意思自治。占有強調一種事實狀態,指特定的所有人對于標的物為管理的事實,是所有權的基本權能,是行使支配權的前提。但同時,也可與所有權相分離。使用可以基于自有權和他有權,指以所有物的的性能與狀態,在不毀損物的的本體或者變更其價值情況下加以利用。基于物的使用價值而產生。收益權能是指收取所有物產生的經濟利益或者物質利益的權能,通常以使用權能為前提。但所有權人也能將收益權能授予他人。處分權能是指依法對物進行處置,從而決定物的命運,在上述三種職能可以看出,權利是逐層遞進的,包括授予他人受益權,都是對自身權利的處分。按照邏輯演化,物是人格的延伸,處分權是最高層次的所有權形態,受法律保護程度最強。因此,也是最根本的權能。故本題選D。
5.【答案】C。解析: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系。故本題選C。
山東公選考試法律知識精選例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