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常考知識
公共管理常考知識:公共行政概述
公共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構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權力和法律為基礎,對社會公共事務和政府自身內部事務所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活動。
二、公共行政構成要素
(一)公共行政的主體
公共行政的主體是公共行政組織。所謂公共行政主體,是指執掌公共行政權力、承擔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主要分為:(1)職權性公共行政主體。一般為政府部門,有著結構嚴密、分級有序、分工協調的組織體系,管理著十分廣泛的社會事務;(2)授權性的公共行政主體。授權性行政組織是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而具有公共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主體。
(二)公共行政的目的
滿足公共需要,促進公共利益,實現社會公平。所謂的公共利益是為社會成員共享的資源與條件。公共利益的實現主要表現為提供公共物品與公共服務。
(三)公共行政的功能
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公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排他性是指一部分人對于某一產品的消費能阻止其他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競爭性是指一部分人對于某一產品的消費能減少其他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公共產品的涵義非常廣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無形的產品和服務,如:社會治安、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
公共管理常考知識:政府職能
行政職能又稱政府職能,是政府依法對國家社會生活諸領域進行管理所具有的職責和作用。
一、基本職能
1.政治職能
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鎮壓職能,是國家最為核心的基本職能。我國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職能:軍事保衛職能、社會治安職能、民主職能、國際交往職能。
2.經濟職能
我國政府主要有五大經濟職能:政策指導職能;宏觀調控(經濟調節)職能;培育、完善市場機制職能;檢查監督職能;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職能。
3.文化職能
我國政府的文化職能主要有以下四類:發展科學技術的職能、發展教育的職能、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發展體育職能。
4.社會職能
我國的社會職能主要有以下三類:社會保障職能、環境保護職能、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行政的主要職能
黨的十六大對政府職能又作了新的概括,指出政府主要承擔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這四大職能,加深了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認識。
三、運行職能(具體職能)
真題考點分布:
從過程的角度看,行政職能主要有決策、組織、協調、控制、監督等五項。其中決策(計劃)和控制是管理基本職能。
公共管理常考知識:行政組織
一、行政組織的含義
行政組織是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管理國家行政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機構體系。在我國專指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辦事機構。
行政組織的特點主要有政治性、社會性、服務性、整體性、適應性、法制性。政治性是行政組織區別于其他組織的根本特點。
二、行政組織的類型
按照行政組織的職權范圍和作用不同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領導機關
領導機關是各級政府領導的決策核心,決策和執行的指揮機關;是行政組織的中樞。
2.職能機關
職能機關指各級政府中負責組織和管理某一專業方面行政事務的執行機關。
3.輔助機關
輔助機關是為了使行政首長或專業職能機關順利地進行管理活動,在機關內部承擔輔助性工作任務的機構。輔助機關可分為政務性或事務性、綜合性或專業性的輔助機關。
4.參謀咨詢機關
參謀咨詢機關是一種現代政府的組織形態,通常指匯集專家學者和富有經驗的政府官員來專門為政府出謀劃策、提供論證政策方案的行政機構。
5.派出機關
派出機關是人民政府派出的國家行政機關,我國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主要有三類:地區行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
6.臨時機關
臨時機關是領導機構為解決某一特定問題,或為調查某一事件,而從各個政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的臨時性組織。
三、行政組織設置的基本問題
行政層次即行政組織內的層級數目,按級別分為高、中、低、基層,呈金字塔式。行政層級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層次數目必須適當。行政幅度即一個層次的行政機構或行政領導所直接、有效控制的行政機構或人員的數目。
在被管理單位或人數不變的情況下,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則管理層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則管理層次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