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排行
2023全國(研究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最好的大學排名
2023中國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排名(研究型) | |||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專業檔次 |
1 | 清華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2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4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4 | 天津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6 | 華中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6 | 深圳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8 | 浙江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8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北方民族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太原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東莞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黃岡師范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東北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北京郵電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東北電力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武漢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南京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武漢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河南科技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汕頭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浙江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燕山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齊魯工業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0 | 大連理工大學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2023全國(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最好的大學排名
2023中國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排名(應用型) | |||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專業名稱 | 專業檔次 |
1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湖南城市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重慶三峽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寧夏師范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梧州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常州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常熟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陽光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 | 江蘇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廈門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武昌首義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鹽城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三江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金陵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齊魯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山東協和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浙江萬里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南昌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長春光華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南京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鄭州工商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合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文華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西安外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漢口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黑龍江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商丘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哈爾濱劍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湖南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邯鄲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淮陰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南昌理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長春電子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12 | 湖南科技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A+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么樣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不錯,大學生可從事計算機硬件或IT產品的研發,計算機管理及運用的部門從事計算機軟件開發,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從事藝術設計或工具研究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適應性強,就業前景不錯;大學畢業生能夠從事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及各類信息處理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和開發等方面的技術工作及教學、管理工作。
隨著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高速發展,各個公司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對軟件或者硬件的開發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使得一般的專科畢業生對任職要求望而卻步,或經常被拒之門外。從總體上看,軟件工程涉及面很廣,就業市場廣闊,社會需求量也是各類專業中最大的。一般要求為計算機、信息類相關專業,具備一年以上的相關軟件開發經驗。
怎樣選擇學校
第一,選擇大學,要依據大學發展演變的規律,來挑選。了解中國大學的來龍去脈,以及他的發展歷程,我們就很從容地能發現,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重中之重,這樣便于我們區別院校的層次。便于我們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
第二,重視學校的歷史沿革,弄清學校的前世今生。通過分析學校的歷史沿革,了解一個學校的來龍去脈,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這個學校的院校特色、辦學傳統和他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
第三,關注學校的地緣優勢,縱觀中國大學的分布和發展級別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在北京、上海占盡地理優勢,當然名牌眾多,中心城市如南京、武漢、西安、成都也是好大學集中,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發達城市和地區,大學往往發展得很好,反之則較差。
第四,不可忽視學校的文化底蘊,我們說,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的熏陶。這些無形資產,形成了一個學校的非物質文化,是大學重要精神財富和資寶貴源。
2022高考志愿能多少個大學
①新高考可以報幾個學校幾個志愿
在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地區,不管是采用院校專業組還是專業+學校的模式,在志愿數量上都要比往年多很多。
根據下表的2021年高考志愿填報數量表可知,在專業+學校地區可以填報的志愿數量分為112、96、80三個數量。在這種模式下一所學校中的一個專業就是一個志愿,所以這種模式下各位家長可以根據專業選學校或者根據學校選專業都可以。
值得注意的是,在填報志愿時要以分數的高低對各志愿進行排序,而不是將同一所學校或者專業相同的專業放在一起填報。
②傳統高考可以報幾個學校幾個志愿
傳統高考地區的志愿數量主要分為12、10、9、6。在傳統高考地區還是采用院校志愿的模式,因此傳統同高考地區能填報幾個志愿就是填報幾所學校。
因為在傳統高考地區的志愿數量較少,因此在學校的選擇上、梯度的安排上更要慎之又慎。
綜上,不管是在什么地區,在志愿填報順序上都建議采用“沖穩保”的順序,尤其是保的數量一定不能減少。
填報高考志愿的技巧
1、填報志愿“一規劃”、“三選擇”
“志愿填報也有個順序,這里我們講個簡單的方法,叫‘一規劃’、‘三選擇’。”李從欽娓娓道來,“規劃,就是圍繞大學畢業以后“做什么”,規劃未來的學業生涯。填報志愿前想清楚自己未來做什么。如果喜歡藝術,大學畢業以后沿藝術專業向前發展,則選專業不挑學校,一切為就業做準備。如果為了上更好的大學而學藝術,大學畢業后有其他考慮,則挑學校不計專業。”
“二選城市,一線城市文化底蘊一般比較深厚,而省會城市也便利諸多。三選專業,一個城市、一個省份,專業排名最好的院校就業率遠高于其他院校。但要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你會學得輕松。四選學校,結合自己文化課成績和專業課成績,為自己準確定位。
除培養專項人才院校外,同等條件下,按985、211一本部屬院校、一本省屬院校、二本院校依次排列篩選。充分考慮所選院校的可選專業排名、實力、培養模式、口碑、就業等。若兩個院校專業相差無幾,優先按院校排名選擇。”
2、選城市還是選學校
對于單招院校和以省統考成績錄取院校如何選擇,李從欽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一是收到單招合格證情況下,優先考慮單招院校,因為單招院校是自己選擇的,以省統考成績錄取院校作為備選。二是未收到單招合格證情況下,考慮以下三個因素:大城市/小城市;省會/地方城市;優先經濟發達城市/經濟欠發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