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高考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淡泊名利高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1
舍得了名利,卻舍不了真情與對文學的熱愛,人們哀嘆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他卻笑稱“足矣足矣”。
一個溫潤如玉的老人,用筆抒寫那個時代的傷痛。從《茶館》到《駱駝祥子》。與其說時代造就人,不如說你為我們留住了時代。
老舍,我愿與你同行。不是因為你的名氣與影響力,更多的是你那顆淡泊的`心。
你喜歡小動物,偶爾在寫作乏了時,逗逗小貓。貓是只調皮的小貓,但卻會看時事,你寫作時,它極乖的,睡個覺,伸個懶腰,你總是笑瞇瞇地看著它,一雙眼睛瞇了縫,皺紋一層層的。我也愛貓,人說貓能通靈,看得清前世今生,不知它會不會算得了,看得清。
你是有才識的大師。你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教育學家。你會寫文章,也會書法、茶藝、園藝。你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與你同行,我便如同置于你那古老整潔的四合庭院內,澆澆花,談談古今,說說傷心事,笑笑樂事,好不快活。
你是慈祥和藹的老爺爺。總是喜歡一個人在家寫寫書,偶爾出去走動走動,聯絡聯絡感情,寫寫隨筆,賞賞美景。你心中從未有名利,而是裝著大愛,對那個時代的人民百姓的愛,你的心胸在起伏,熱浪在翻滾,你要把這些說出來,告訴后代,告訴我們你們的痛,告誡我們珍惜現在。我多想聽你親口再說一遍當年事,再談一遍當年情。我手撫你的茶茗,靜聽著,陶醉著,感受著,時而微笑,時而皺眉,時而落淚,時而撫額,時而……這時我正抱著你剛剛寫的隨記,久久不能忘懷。
你是淡泊名利的文學家。“什么諾獎提名,我文章還沒寫完呢?”我仿佛聽見了你在電話里的言談。眉宇間一陣難受,你在咳,狠狠地咳,咳破了嗓,驚了天,動了地。我想起拿茅盾文學獎時,你尷尬的面容和冷冰冰地笑,你慣不了那個場合,你應付不了媒體,你知道的,你不看重那些,這些我都懂。我多想陪你同行,不在乎天高海闊,只愿在綠水里行舟,做一個“隱士”,做一個“樂人”。
你的一生受了多少委屈,數不盡道不完,你總是笑語歡談,“沒事……”卻是無數你的書迷心中的痛。
我愿與你同行,共讀書,共逗貓,共賞景,共澆花,與您共擔那時代的使命與重任。
您愿否?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2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追求則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淡泊則是一種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總是淡泊的最佳“代言人”,他們都已達到了這一境界。記得英國有句諺語說得很好:“凡是一無所有的,什么都會有。”當文人墨客以淡泊面對生活時,他們獲得了精神上的.最大享受。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最好的詮釋,陶淵明的淡泊給他帶來的是自由自在充滿樂趣的生活。在這種生活狀態中他寫出了不少富有田園生活氣息的詩歌,可謂是精神上的一筆巨大財富。
以淡泊面對人生,我們才能明志、才能致遠。諸葛亮為了使諸葛瞻成才,寫下了著名的《誡子書》,同樣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文中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能使我們有志向,并且達到人生追求的高遠境界。正所謂“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在我們當代,也有許多淡泊名利的文人墨客。如大學者錢鐘書,他終身淡泊名利,甘于寂寞。面對新聞媒體的采訪,他婉言謝絕。有一國外女士讀了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后,想一睹的他風采,都遭到他的婉拒,還幽默地對這位女士說:“如果你吃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就是這種淡泊名利,使他活得很輕松。
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名利這個“舞臺”上爭得痛苦不堪,他們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一直將自己放在一個緊張的狀態下。我想說:若你們親近一下淡泊,或許能生活地輕松一點;若你們持有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你們就能明白名利并不重要。任何個人財富都不能成為個人最終的生命價值,人越是淡泊,精神才越是自由!
淡泊是一種品格、一種美德、一種做人的要求。因此,我認為淡泊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3
時代在變,人也在變。現在的社會是十分令人恐懼的。要能在社會上立足自立,就要有一技之長,還有擁有被知識武裝的良好品持。現在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很難讓人刻意去相信一個人的。唯有付出真心,才能被人相信,被社會接受;唯有付出真心,才能擁有永久的友誼;唯有付出真心,才能在社會上打下一片天空。
人活在世上,不是孤立的,應該要有朋友的,人才會活得更快樂,更加精彩。小學時,我有一位很好的同桌,剛開始我極喜歡捉弄人,常把她氣哭,但是奇怪的她即不告訴老師,也不像別的小女生動手,而是一陣淚水過后,就天晴了。記得最后一次把她氣哭,也是最嚴重的了。那天,她哭得十分傷心,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過失是多么嚴重,我迫使自己去思考后果,想了好久,每一種似乎都能置我于死地,我估計我完了,但是她依然包容了我。
這時候,我的心已不能平靜下來。我考慮自己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去傷害別人,去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早已覺得無地自容了,羞愧臉下那張本不很說話的嘴終于吐出了三個字“對不起”。頓時,她竟然哭了起來,連忙說了幾句安慰我的話,這讓失眠了好幾天。她讓我感受到人心的寬廣,人與人之間相處,唯有付出真心,唯有真心才能讓彼此信任對方,彼此聆聽對方的心聲。
幾天后的'我早已改變了,再也沒有惹她不高興的,而是換了一種身份,成為好朋友、知己,我們無話不談,有煩惱,大家一起分擔,有快樂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難,一起解決。
直到現在,那份友誼依然在我心靈的上面,沒有風可以吹走,沒有雨可以淋下,沒有陰云可以遮擋它的光輝。付出真誠,才能活得快樂,才能活得更精彩,去吧,把真誠分給大家,那片蔚藍的純潔的天空將永遠掛在你心中。
友誼無價,真誠更無價。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4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給人類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而回望歷史,詩詞是華夏民族燦爛文化給我們炎黃子孫的禮物。
詩詞給我們無限遐想。“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不禁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施肩吾六歲小女的可愛模樣:七月七日,小女孩看到婦人們紛紛跪在月亮前乞巧,也學著拜了起來,真是憨態可掬!
詩詞讓我們明白許多人生道理。“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告訴我們要像水一樣淡泊名利,像竹一樣虛心待人,而如果有了這兩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又“何必悠悠人世上,勞心費目覓親知”呢?
詩詞讓我們感受詩人的`喜怒哀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我們體會到一代亡國君主李煜的悲苦憤慨,以水喻愁,愁思有如江水長流不斷,無窮無盡;“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一詞我能感受到教員徹底打垮反動派的決心,發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句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后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能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因為這可以洗盡恥辱,讓“昔日齷蹉不足夸”。
詩詞可以體現詩人的高尚品格。“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表面是贊美墨梅雖無明艷奪目的外表,只愿給人間留下高雅清香,實則反應了作者不愿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博大胸懷。“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如此慷慨激昂、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巾幗之手,訴說著女中豪杰李清照立志為國捐軀的雄心壯志;而她的另一詞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卻體現了她凄苦寂寥的另一面,她寫下這詞的原因是她的丈夫遠在異地,懦弱地選擇拋棄她,另娶一室。所以這首詞多了些小兒女的哀愁情思,真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詩詞,這是一份凝聚萬千靈魂與思想,將歷史不朽與輝煌帶向現代的一份沉甸甸的財富,而它們,更是華夏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帶給人類的一份珍貴禮物。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5
孔子就對家境富有的子貢為國家做了好事后不要獎勵的行為表示了不贊同。他認為不接受獎勵會讓人認為做好事收酬謝錢物就是追名逐利,會影響人們做好事,于國于人無益。兩千多年前的訓誡放在當今同樣合理。因為聲名遠揚的先進個人一旦謝絕獎勵,社會、輿論便可能大肆吹鼓“不求回報”,“全心奉公”的品德。這不僅難以弘揚樂于助人的社會正能量,反而可能澆滅眾多人幫助他人的熱情之火,使一些人做出義舉后不敢接受獎勵,以致以后對公益事業產生麻木。所以說,見義勇為,不能太“清高”。
見義勇為后接受獎勵,可以讓英雄們因做好事損失的財產、精力、時間得以補償。吊車司機動用了大吊車救人,不僅損失了大量的燃料,還耽誤了自己工作的進程,接受獎勵無可非議。也正是因為事后獎勵機制的健全,杭州某企業家因援救暴雨天的街上行人而損壞的車輛得以免費維修,沒有因善舉而損失慘重。相較之下,一些承受損失又不愿接受獎勵的好人,是否能延續自己助人為樂的品質,的'確是個未知數。
見義勇為后接受獎勵可以鼓勵國人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在全社會醞釀出博愛友善的馨香德風。因為模范帶頭接受獎勵,其他人便可能在其鼓舞下對伸出援手的行為更回積極。是什么讓“物歸原主”的美好品格植根人心?是什么讓市民更回積極主動地獻血?是什么讓救助摔倒老人從“老大難”轉變為“新常態”?是義舉后合理的獎勵,或是金錢,或是名譽。假如人人故作清高,對獎勵斥之以鼻,那么全社會對義舉的態度恐怕也不會太過投入吧。
可是,假如獎勵過于優厚,或者自己真是不屑名利,該如何處理它們呢?用獎金捐助有需要的人,用名譽號召人們做好事,不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將獎勵回饋于社會,可以讓美好德風愈發濃烈、愈發迷人。
見義勇為后,就放下自作清高的身段吧。社會要的不僅有無私,更是對義舉的無限熱情。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6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題記
夕日欲頹,昏黃的金線密鋪在天的那邊山的那邊,我拄著拐杖靜靜的看著遍地金黃,攜一朵金菊。悠然之間視野里撞見了那座清秀的南山。快哉!快哉!提筆寫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負手眺望,在這山野之中尋嗅星星點點的真實的氣息。“桃花源”不過是心中的念想罷了,不過心情寧靜,自然就覺得地方偏僻悠遠,恍如隔世,似桃花源之境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世人嘆我懦弱,不顧一切,隱于山林。即使官場險惡腐敗,即使人性艱險世態炎涼,也不該獨自一人悠閑,在這洪流中掙扎,像辛棄疾那樣“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雄心壯志;像杜甫那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像蘇軾那樣“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愛國情懷。而我,在厭惡塵世之后,卻消極避世,遭來無數人的批判與指責。
想當年,我不得不在茍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虛與委蛇,實在是憤然,我不想為五斗米折腰,我只想安靜的觀世事滄桑。每個人都有自由,對人生都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同屬“消極避世”的李白在天地之間任我逍遙,放聲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我則更期望清閑的日子,不想穿梭于塵世,花紅柳綠之間。于是,后人眼中淡泊名利,愛菊賞菊的`我——陶淵明就沒入了歷史長河。
望著大好河山,心中清凈萬分,只覺萬物皆好。夕陽靜靜地斜掛在山頭,天邊。啾啾嘶鳴的山鳥都漸漸的飛回巢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的美景,此中所蘊含的萬事萬物真理,只能了然于心,只有親身經歷便可知。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卷云舒”淡泊名利是我的一張名片。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7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多少年來,這句話成為無數人修身養性立世持家一貫堅守的經典訓誡。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蒼生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凡塵的眼力,那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人生的高峰!在物欲橫流、人性淪喪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那份內在的淡泊。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拋棄權欲、物欲,守候清貧坦然面對身邊的繁華喧囂紙醉金迷。我們有著自身的人生價值體現,教的學生家長滿意社會滿意,走在外面一身樸素卻能散發迷人的光澤,這應該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8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這句話所傳達的思想境界為眾人所偏愛,即是淡泊。
淡泊,是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的表現。如今,它已成了一種高尚操節的象征符號,它所代表的清明廉潔引得古今文人雅士追逐,圖落個美名流芳百世。殊不知淡泊雖為賢德,卻不可刻意追逐,若著意求賢便成偽果,自嘆虛生。
淡泊不是口號,不是時尚,而是一種超脫的心態。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可見淡泊與寧靜、澹定之心是分不開的。東晉五柳先生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覓得了自己的桃花源,得以流傳千古;漢代陳繼儒“竹窗下,惟有蟬吟鵲噪,方知靜里乾坤”的.吟詠也創設了他的精神家園。兩位隱士不約而同地以安寧的田園生活為淡泊量定了尺碼。
陶翁感嘆:“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陳眉公唏噓:“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上試來。”這“濃艷場”無非指的是紛紜紅塵。難道這塵世真是一個夢魘?
若真是如此,諸葛亮為何舍棄清雅茅舍,而隨劉備出山?周敦頤為何能在社會中如一枝白荷,潔身自好、獨立不移?所謂“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可見奇人異士未必都在山澤草野之間。
陳眉公語云:“放下仙佛之心,方名為得道。”陶翁在世人眼里,是名隱士,是位世外高人,是個神仙,但他卻不知淡泊的真諦在這塵網中。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9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每當我讀到離騷的時候。最讓我有所感受的就是這句話。偶爾在感受粽葉清香的時候,就會仿佛看到屈原站在河邊縱身一躍。我想他在那是一定想到了這句話。
屈原大可像其他世人一樣,竭盡全力的討好君王,以求得終身榮華富貴。可是他沒有,因為它那高尚的價值觀不愿向低俗的利益屈服。他亦可兩耳不問天下事,只顧著自己的閑適生活,可是他也沒有那樣做,因為他的價值觀告訴他要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他也的確做到了,不然在他跳入的河畔,怎會有那么多的善良百姓為了他聚在一起,向河內投入那么多的粽子。
也許,他的價值觀害了他,沒有這價值觀,他不會不斷的`勸諫君主,引來龍顏大怒,使自己流放到荒蕪之地。也就不會引來奸詐小人,使自己只能無奈高呼“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他的價值觀也幫了他。使他在顛沛流離的同時還能想到“吾獨困乎此時也”那份淡然,被多少后世學子學習。亦使他在窮困之時,不愿放棄自己的高尚品質,仍要“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這份高潔,不知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潮流中影響了多少人。
回顧現實,當今的社會正是缺像屈原這樣的人。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仰,不斷向前。社會上的那種追求名利的風氣在不斷盛行,有很多人披著“學者”的假衣,卻早已忘了什么才是一個學者的本質。從電視上,報紙上,人們不斷的重新認識那些學者,他們出版書籍,不是為了向社會傳遞正能量,或是揭露社會的陰暗面,以警醒大眾,讓社會反思,他們只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去享受生活。而這些人和屈原相比,先不論其他,光品質這一點,孰優孰劣,一目了然。我相信,如果當今社會多幾個像屈原這樣品質的人,敢于批判現實,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當我合上語文書,價值觀與利益的糾結早已消失,因為書中的屈原已經給了我答案。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10
正如女子之愛美,世人皆愛名與利,人民教師亦不能免俗。由于教師職業具有特殊性,所以正確對待名利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
應該說,我們的教育已經在功利化的路上走得比較遠了。許多地區的教育管理者動輒以如此言論引導教師:“同志們好好干!干出成績來,政治上得榮譽,經濟上得實惠!”相信這句話是每個高中教師都耳熟能詳的,因為自走進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就被上級叮囑,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又反反復復被強化。于是大家都奔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奮斗,前進前進前進進了。
試想,教育管理者高舉一面大旗走在前列,上書斗大的“名、利”二字而不是“文”與“德”,廣大教師誠惶誠恐跟在后面亦步亦趨,我們的教育能走向何方,能走得多遠?
泰戈爾說:“榮譽羞著我,因為我暗地里求著它。”又說:“鳥翼上系上了黃金,這鳥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愿大師的話能震動那些扭曲而麻木的心靈,還教育一個比較冰清玉潔的女兒身。
人生在世,誰不想有所作為;蕓蕓眾生,誰不想成就一翻事業?世間的隱士高人視名利為糞土,對其之以鼻:佛家的得道高僧說名利皆為虛幻之物,然而世間真正能夠不為名利所惑的人又有幾個呢?
老莊信奉“無為”人生哲學,把世間的一切皆看作虛幻之物,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可這些不真是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為既將逝去的榮華富貴而發出的無可奈和的悲鳴嗎?
陶淵明淡泊名利,崇高清淡,過著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生活,成為后代所敬仰的一位隱者。然而他不正是由于受到當朝權貴排擠而憤然辭官的嗎?可以說陶淵明他雖出世,但心卻入世。
李白更是一副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脫俗心襟。可是終不也發出了“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嘆息嗎?名利是帆,名利是墻,幾多奮斗,幾多沮喪:名利是場,名利是網,幾多較量,幾多迷茫,然而世間卻是深陷于名利大網的傭人多,善待名利的智者少。
姜太公八十歲垂釣于渭水河畔,直釣釣魚,漏掉的是只知游水嬉戲的蠢魚,釣上來的卻是智慧眼識珠的文王。姜太公追求名利,卻沒有委心倔從名利,他等到了真正可以讓他施展才華的文王。因此,姜太公懂得善待名利。
所以,對于那些懂得名利的人來說,名利不是束縛心靈的網,而是催人奮進的帆:不是泯滅人性的毒酒,而是激發潛能的藥引。它可以使人更加斗志昂揚,充滿激情。因此,我們每一人都應正確的面對名利,給它一個公正的評價。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11
古人云: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名利、欲望就如過眼云煙,真正值得擁有的乃是高尚的節操。看淡名利,方能成就大業。
名利如人生路上的“攔路虎”,越過它,人生之船才能揚帆起航,倘若不能放棄名利,那結果只能適得其反。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成功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腳印,他的偉大功績也被載入史冊。然而在他富有盛名之時,他的同事、朋友卻漸漸離他遠去,甚至連與他相濡以沫38年的妻子也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阿姆斯特朗為了追求榮譽名利,狠心地將家庭拋在腦后,最終喪失了親情。阿姆斯特朗的“腳印”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把“腳印”載入史冊,但卻不能把盛名的“腳印”帶入生活。
我們的人生不是舞臺,沒有永遠的追光燈。
與阿姆斯特朗的追求盛名相比,莫言父親很好地詮釋了淡泊名利的內涵。莫言喜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個舉國上下都為之振奮的消息。為了祝賀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著名慈善家陳光標預贈一棟房子以示慶賀,但莫言父親以“無功不受祿”嚴詞拒絕。這一舉動讓我們不禁為之肅然起敬:如果換作是見錢眼開的人,恐怕早已樂開了懷,欣然接受了。但莫言父親淡泊名利,即使再有價值的東西,不經過自己勞動得來的一概不收,在這樣的思想熏陶下,產生莫言這樣的大作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淡泊名利就要勇于放下,不因小利而背叛自己的.初衷。晉代陶淵明一生淡泊名利,向往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當朝廷以五斗米的俸祿來請陶淵明為官時,陶淵明不為所動,依然選擇歸隱山林。他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正氣值得我們謳歌與傳承。
俞敏洪曾說過:“金字塔如果拆了,只不過是幾堆散亂的石頭,日子如果毫無目的地過下去,那只不過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人生需要有目標地前行,但在我看來,這目標絕不是追名逐利,而是追求自我,實現自己純真的夢想。愿淡泊名利之花開滿每個角落!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12
人生的價值,是如馬云等為夢想事業奮斗而有所體現還是摒棄雜念,平淡人生?當然,人生的價值應是如禪語所言,人生所求,歸隱人生,終淡泊明志。
小草的種子在冬季藏于土壤只為初春染綠大地;幼蟲不斷吐絲默默忍受蛻變的痛苦只為破繭成蝶;落花無言不拘于泥只為“化作春泥更護花”。正如那句禪語所言:人生本修行,萬般皆身外,何必苦苦相爭?萬物如此,人生的價值何嘗不是如此。
三毛,一位不受世俗紛擾的女作家。她遠離都市,與丈夫荷西到撒哈拉沙漠定居,開創了浪漫散文。“何必那么勞累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啊。”是啊,歸隱如她,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無望繁華,使人生價值崇高致遠。
林肯曾言,不要讓世俗的喧囂掩蓋靈魂的音樂。面對青春文學,小清新文學的不斷流行,他依然忠于本心,于淡泊人生中,在他的小說里闡述著一段又一段飽含人生百態的故事。終于,他的小說被人挖掘。而他,莫言,寧靜中沉潛,蓄勢待發。
淡泊人生,寧靜致遠,使人生價值在沉潛中體現。
莊子,不愿當一國之相,人生逍遙是他的理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是他的追求,“莊公夢蝶”是他對淡泊寧靜生活的.體現。道法自然,而他,將道家法則不斷完善。
淡泊人生,化無為而有為,使人生價值上升到另一境界。是以,諸葛亮所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為人生百態求得一份安寧;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是為了在繁華中感悟靜美得真諦;雪小禪所說“簡潔的生活如禪”是指按照自己的本意生活而獲得心靈上的輕松……“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人生的價值,自是如此。
反之,范進一生追求功名利祿卻在得知中舉后得了“瘋病”;商鞅追求榮華富貴擔任丞相提出變法,最后卻慘遭“車裂”;夸父為實現目標追到太陽而不斷向前奔跑,最后渴死在路中。因此,“悠然見南山”之情,簡簡單單亦是美。
人生,應是淡泊明志,寧靜如風,無論歸期何處。淡泊人生,應如辛棄疾所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無論世界喧囂,我心寧靜似海。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13
像我這樣的人,其實是沒有資格去談“淡泊名利”。原來是自認為對名利很淡泊,空失去了人生關鍵的幾次機會,現在想來骨子里也還是計較的,并且是在意的。人的一生能有幾次好機會呀,白白浪費實在可惜。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有人告誡我要輕名淡利,仿佛只有舍棄名利,才不會為名利所累,才講道德。致使自己在成長中失去了幾次追逐名利的良好機遇。
其實,“淡泊名利”只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人活著不為名利所累,也要為其他事所累。尤其是當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擺在你面前,而你卻因為害怕為名利所累臨陣脫逃了。那么數年以后,當你一事無成時,你會不會問自己,我這一輩子到底干了什么?
我并不否認“難得糊涂”和“淡泊名利”是一種崇高境界,但是假如一個人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難得糊涂”和“淡泊名利”,那么這輩子還能干點什么呢?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有趣人生嗎?什么都是身外之物,什么都不動心,除非你活到鶴發童顏,否則不必豁達成這樣。
所謂平常心,并不是對名利一點都不動心,真正的平常心應該是誠實的對待自己。既然我們在內心是愛名利的,那就不妨大大方方地愛,名正言順的去努力。只要不乘人之危,不損人利己,行的端做的正,喜愛名利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錯事!
淡泊名利高考作文篇14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何人不想留取丹心照汗青?誰不是十年磨一劍只待收拾舊山河?
姜太公釣魚,愿都上鉤,結果釣上了雄才大略的文王。
諸葛亮隱居山林,自號臥龍,結果一臥來了個劉皇叔。
不管是文王慧眼識珠找到的姜子牙,還是劉皇叔三顧茅廬請來的孔明,不管他們是釣魚也好,睡覺了罷,總之都是為了建功立業而譜的前奏。但他們懂得善待名利,而不像有些人迷戀上了名場利網,以至于為伊消得人憔悴,最終落得個頭撞南墻才知悔。
發明大王愛迪生,年輕時不知疲倦地工作,創造了1000多項發明的神話,然而在晚年時,他卻被名利迷住了,追求個人名譽。雖說沒有成為別人摒棄的對象,然而科學的王冠卻從此離他而去,于是再沒有了他在發明專利上可喜的報告。
同是在科學研究一線工作的袁隆平院士卻恰恰相反,他被國際水稻所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同時,他還受到了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以及聯合國的各種表彰。然而,袁隆平院士并沒有因此而停步不前,他依然在為他的稻下乘涼美夢而奮斗在科研一線。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國際水稻所所長這樣評價他。或許,他的下一步就可以震撼全世界!
不過,我個人并不認為善待名利等價于淡泊名利,真正能淡泊名利的能有幾個人呢?況且,所謂的淡泊,我認為實際上是對現實的逃避。當然,在生活中我們需要一些平淡,但一味的平淡只會讓我們感到乏味。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像陶淵明那樣追求什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本身并不是什么淡泊名利的代表人物,只是在人生戰場上敗退后給自己就兩句安慰話罷了,否則他才不會說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樣看似豁達,實則充滿抱怨和自我安慰的話哩!
但我們倒可以學學居里夫人,這位榮獲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偉大女性,從來都未珍惜過她所獲得的獎牌,她的觀點是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像這樣對名利寵辱不驚,才是真正的豁達,真正的善待名利,真正的`走出了名利的陰影。
善待名利,寵辱不驚是充滿陽光的成功的一面,而貪欲,沉迷是陰暗的通往絕徑的一面,如果你走進出境了名利的陰影,回頭或許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