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作文創新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1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滾,也就失去了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壯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堅強的神韻,也就成_‘絕對平庸之人。所以作為普通平凡的人,切不可存平庸之志,應該拒絕平庸。
且看古人,屈原拒絕平庸,才有_‘“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才有了“吾將上F而求索”的執著;陶淵明拒絕平庸,歸隱田園,才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暢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與期待;李白拒絕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才有了“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
再看今人,不甘平庸的俞敏洪不想種一輩子田,于是以驚人的毅力,考入了北大,創建了新東方,創造了中國教育界的奇跡。李娜有一顆拒絕平庸的心,敢于和國家體制叫板,走上職業化道路繼續奮斗,2011年法網奪冠后界排名第四,她的目標是世界第一。《超女》、《星光大道》、《中國達人秀》,這些大眾喜愛的節目迎合著普通追夢者,源于他們想過一種不平凡的生活,尋找夢想,張揚個性,追求卓越,創造輝煌,而在這條道上執著、堅持。
拒絕平庸,首先甘于平凡。平凡是人生的常態。絕大多數人崗位平凡,角色普通,生活平淡,瑣事連連,感受人生的喜怒哀樂。從容面對平凡,擺正心態,多一份寧靜,少一份浮躁。其次創造不凡。從平凡中掘取激情,積極向上,勇于進取,挖掘潛力,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執著追求,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從容。你會遠離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不會貪圖享受,庸碌無為,不求顯達于世,但求有所作為。
拒絕平庸,需要勇氣,志向遠大信念堅定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需要意志,沒有毅力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需要學習,脫離低級庸俗而變得不再平庸;需要創新,才能立于競爭激烈的社會。
拒絕了平庸,你會擁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你會領略到“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快意;你會獨享“奏裂帛之音,蕩回腸之曲”的幸福。
在某種程度上,平庸是失敗者聊以自慰的借口,是懶惰者無所事事的理由。拒絕平庸,是對成功的追求,讓生命綻放光彩力量,也是對個人、國家和社會的一份責任。處于青春年少風華正茂者,放飛夢想,追求卓越,身處平凡而超越平凡,讓生活陽光燦爛,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2
午后的陽光有些灼熱,知了拼命地叫著,像極了剛開學的那個下午。
我沏了一盞玫瑰花茶。
當滾燙的熱水將玫瑰浸沒其中,干枯的玫瑰就像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一點點鮮活,綻放。
“大家好,我是周玉霞,從今天開始,由我來擔任本班班主任的職位……”我順著聲音望過去,那是一道苗條靚麗的身影,隱者黃色或白色花朵的長裙在微風中輕輕擺動,許是天氣熱的緣故,她的臉色染上一抹緋紅,仿佛含苞待放的玫瑰。高三不會很苦悶了吧,我這樣想著。
重生的玫瑰不肯再止步于水面,她開始起舞于水中央,一蕩一蕩,婷婷而獨芳,嫣紅的花瓣在水中怒放,舞紅了清水,舞進了清香。
周老師是那樣盡職盡責,她忙碌于為同學們備課;她會忍著腿上的舊疾陪同學們晨跑;她重感冒卻還是堅持為同學們上課;她的女兒課業繁重需要她陪,她卻仍舊將大部分寶貴時間和心血傾注在我們的身上。她將自己的全部都融入了這個班級,就像玫瑰,將自己珍藏的花香,毫不吝嗇的奉獻出來,留一世芬芳。
玫瑰身上的刺,是為了保護她想要保護的人。
她并不矯揉,也會在同學們頑劣的時候發火,其實她并不知道吧,在她屈指可數的幾次爆發時,我們更多的是在心疼,心疼她因氣憤而微紅的眼眶,和沙啞的嗓聲。她身上的荊刺,也都是為了我們吧,也都是,為了我們好好成長吧。
午后的陽光,細細碎碎灑在水中,晶瑩透亮,一盞玫瑰,便融入了陽光的味道。
仍然記得自己成績一落千丈的時候,是那樣煩躁無助,總是覺得自己被老師放棄了,就在那時,老師找我談話,一邊寬慰我一邊關切地問我緣由,我將心事都與老師訴說,老師笑著對我說:“我從來沒有放棄過你,也從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這句話猶如在寒冬,一束陽光暖過我身體的每一寸毛孔,直達心底最柔嫩的地方。它的力量是如此神奇,乃至今日仍是我最堅實的動力。而心中的浮躁或是寡歡,早已被這瑰色的笑容包裹,融成暖暖的太陽。
我仍記得她和同學們談笑時的神采飛揚;
我仍記得她手捧鮮花時嘴角的一抹微笑;
我仍記得她寫板書時額角晶瑩的汗珠。
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再多華麗的辭藻也無法訴盡老師對我的恩情,惟執筆墨,拙作此文。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
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的實詞、虛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2.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學過“九州生氣恃風雷”一詩,詩作想象奇異,奔放豪邁,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熱切盼望新興社會力量出現,一掃死氣沉沉的政治局面,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今天,我們來學習龔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館記》
二、作家作品
略
三、解題
從題目字面上看,本文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字上,引起讀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議政,含意雋象。
四、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正音
欹(qī)蟠(pán)詔(zhào)
鬻(yù)詬(gòu)遏(è)暇(xiá)
2.學生對照原文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產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動和決心。
第3段:抒寫自己辟館病梅的苦心。
3.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進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對正直人才進行摧殘。
刪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壓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殺。
鋤其直:忠負之士受扼殺,迫害。
五、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疏通了文章大意,這節課我們就一些重點語句、段落進行討論。
二、討論學習
1.為什么文章開頭起筆先寫梅的產地?
明確:產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隱示產梅之盛。
2.將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對照著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幾句話道出了病態社會的病態的評梅標準,實則是統治階級選擇人才的標準。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者忌恨和扼殺那些正直的,有骨氣的,生氣勃勃的人才,而要人們變為委曲,邪侫,毫無生氣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卻不敢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他們心中雖默許這一標準,卻不敢出開用這一標準云衡量“天下之梅”,實際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來。
4.那些封建統治者的幫兇的具體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5.目睹梅的病態,作者發出了“誓療”的決心,具體是怎樣療梅的呢?
明確:“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這里的“必”與上文的“誓”呼應,表達了作者療梅必見成效才罷休的決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無不表現作者追求個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這也正是他民主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
6.文章結尾用一長句有力結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在黑暗現實中,面對強大的反動勢力,作者有“療梅”的決心卻自責能力渺小,以感嘆領起,抒發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變革現實,提倡個性解放,主張愛惜人才、培養人才,這幾點是有積極意義的,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這種抱負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堅持戰斗,為改造社會奮斗不息的決心。
三、總結歸納
1.關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見的、具體的、淺顯的事物來講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寫的是“物”實則讀“志”。
②為什么用“托物言志”?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在當時“文字獄”恐怖氣氛籠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統治者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主題,只能用這種的托物言志的曲筆來揭露時弊,大聲吶喊,托梅議政,拯救人才。
四、背誦全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小文,講清一個道理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4
娛樂圈里的事,向來不太關心,倒是對趙本山有些敬意。對于這位土得掉渣的藝術家心生敬意,是聽了他的一席訪談。
他說,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不順心了,就回鐵嶺老家,往村頭一站,就什么都懂了。對這句話,他有一個解釋,說當年的同學,“都長(老)得像我爹!”
生活的風雨,長久剝蝕鄉民的體膚,滿頭白發,溝樣的皺紋,那是勞作的汗水染就,是辛勞的淚水洗成。對比之下,趙本山是該滿足了,那里的干癟,曾溢出他兒時渴望的乳香,那里有他老實巴交長眠的爹娘。
而很多歌手或者歌星,像這次作文材料中給出的這位“前我”,往往錯誤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許多歌手賺得盆滿缽滿,驚自己為天人,殊不知,是一個文化繁榮多元的時代,造就了他們的人生。“我來了”,透出霸氣;而“謝謝大家,你們來了”,則是在卑謙里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從傳播學意義上說,受眾的愛好決定媒體的走向,觀眾的愛好決定歌者的存亡。所以“謝謝大家,你們來了”,是真正明白了誰是自己的衣食父母,這是自我認知的一個突破,也是人格的一段升華。
想起了農民工。現代城市建設,農民工功不可沒,干牛樣的活,吃牛樣的食,拿最低的工資。一身臭汗坐上公交,城里人往往視若乞丐,避之惟恐不及。每每看到這種場景,心中便如刀絞。“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中國當真就這么‘和平崛起’了,那么我們不要忘記,一定要為連續幾代數以億計的苦力勞工,修一座最高最大的紀念碑,來銘記他們的超常犧牲!”這是一位思想家的深切呼喊,這是人性光芒在城鄉問題上的一縷燦爛陽光。城里人哪天發自內心地喊一聲,謝謝農民工,你們來了,會激出多少農民工積壓多年的淚水!
今天高考,各大中小城市少不了交通管制,為的是考生們有一個好的高考環境。考生被家長們前呼后擁進入考場,斷不能有“我來了”的一人獨大。整個社會,包括學校和家庭,助威高考,是在培植國家未來的希望。感恩才是考生們的應有態度。說一句“謝謝社會,你們來了”,這人間的情,才不一邊倒。社會對孩子們付出之后,才有一種踏實的感覺。因為,我們培養的新一代,畢竟有了感恩的心。
牢記我們的衣食父母,常思“來之不易”、“物力維艱”,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成理所當然的回報,是每位官員的哲學底線,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人生準則。每個人只要做到了“小我”而“大你”,這個社會便處處充滿溫馨。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5
天高云淡,百卉爭艷。五彩繽紛的世界里,匯聚了別具一格的你我他。悠悠歲月,淡淡情思。光怪陸離的社會里,一個足以詮釋自我的舞臺為我們迤邐鋪開。走進生活,我們的生命便會經過渺渺空間和永恒時間的抗衡之后而精彩綻放,灼灼其華。生活風驟,變幻莫測,一面清分細雨,清新遼遠,置身其間,讓人心曠神怡;一面卻是疾風驟雨,崎嶇坎坷,置身其間,給人以萬千的慨嘆。踏上旅途,身邊伴隨我們前行的都是幸福,行走中,我們不能只看到山青水綠和歌舞升平,而要知道更多的是迂回曲折與平淡無奇。既然我們選擇了生活,選擇了拼搏,那么就讓我們用心善待身邊的幸福,瀟灑走一回……
善待幸福,善待生活,讓我們生命的枝頭熠熠生輝。
人是在自我實現的追求中豐富著精神生命的深度,延展著社會生命的長度。這是一場精神的邂逅與漫游,是心靈的轉向和重塑,每一個靈魂都會在這個過程中遭遇洗濯,達成干凈。蹣跚前行,顛簸蕩游,陪伴我們的往往不是陽光明媚,風平浪靜,而是陰云密布,狂風巨浪,但是我們不能回避逃離,而要善待它們,因為它們是我們旅途中至高無尚的幸福,經常可以帶我們登上暢麗的生命殿堂而去尋找我們那最依戀的港灣……不是水手的世界無狂瀾,不是梅花的世界無蕭瑟,而是他們用心善待海的洶涌和嚴寒的桎梏,正是這種至高無上的“幸福”教會了他們在困難前轉頭,于逆境中屈伸,也教會了他們用堅定,豁達把生命演繹的精美絕倫,熠熠生輝。
善待幸福,善待生命,不要讓它成為慢慢淡褪的情愫。
人生的每一道坎,每一條河,我們并非都能不費吹灰之力的跨過,一帆風順的渡過。面對諸多的不如意,我們不能在抬首低眉間只剩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頹唐,也不能心存怨恨,憤世嫉俗,更不能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而要不學會從容淡定,善待他們,因為它們是我們人生中真正至高無上的幸福,有它們存在,我們的生命才不會成為慢慢淡褪的情愫,更不會成為飄散的灰飛煙滅,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之意大概就在于此吧!
善待我們身邊歷煉我們的苦難,就是善待我們的生命,因為它們才是真正的“幸福”,有它們伴隨我們前行,我們的生命就會因此而變的精彩和神圣。善待“幸福”,用微笑詮釋心中的清明,掙開心靈的枷鎖,給自己真正快樂的權力……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6
一只剛剛學會飛翔的小麻雀,不經意間闖入了我的心靈……
初遇
雨來得太突然了。我外出吃飯,沒有想起帶雨傘,只好在老板娘的小飯館里避雨。雨似乎不解人意,越下越大,噼里啪啦的,還不時夾雜著雷鳴電閃。夜色越來越濃了,我開始擔心起來。
“呼啦”一聲,一個輕小的身影閃過,我定睛一看,竟是只小麻雀。雨水打濕了它的翅膀,看來它是飛不起來了。于是,我伸手抓住了它。
交流
我捧著小麻雀,讓它在我的掌心里安安穩穩地伏著。它的頭微微低著,帶著一種無可奈何的失落,翅膀濕漉漉地耷拉著,似乎極不情愿被人逮住。
我撫摸著小麻雀的頭,忽然感到它好可憐。被風雨蹂躪,又落入它們一向認為很殘忍的人的手里。
“小麻雀,你放心,等天晴了,我會把你放走的。”我說。
麻雀的眼睛一只睜著,一只閉著,時刻都在警惕著周圍的一切。意外
“小姑娘,你要把它放走嗎?”老板娘問我。“嗯。”
“這樣好嗎?我那小兒子一心想抓只麻雀,可就是抓不到。把你那麻雀給我,飯錢就不用開了。”
“這……”我有點猶豫了。一只麻雀就能頂十元錢的飯,聽起來挺不錯的。
決定
我又看了看小麻雀。它的雙眼全閉上了。也許,它聽到老板娘的話了,它知道我在猶豫了。可憐的麻雀!也許它已預料到自己的厄運了———慘死在小男孩的手里。
不!不會的!我想起了鳥媽媽,它一定在找它的小寶寶。小麻雀,你一定也在想家,想媽媽吧!就像我一樣,在風雨凄迷的夜晚,想念著那個家……
“阿姨,對不起,我不能把它給你。麻雀是屬于天空的,不屬于人。十元錢能換只麻雀,卻換不到那份自然和真情。”
我說完,走出了飯館,小心地護著麻雀,想象著陽光下它歡快飛翔著的樣子……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7
當今社會,許多學生都為了能考上名牌中學、大學而拼命讀書,望子成龍的父母也為了孩子的未來大包大攬。如此下來,即使孩子們如愿以償,卻成了寄生蟲,好的習慣卻養成,最終一事無成。所以,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
養成優秀的生活習慣,能讓我們更快的走向成功。前蘇聯生物學家柳比歇夫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有規律,曾用“時間統計法”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一種習慣一直堅持著,當他最后獲得近百項的研究成果后,這個習慣都沒有停止。
可見,習慣決定著我們的活動空間大小,也決定著我們的成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路上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
一種好習慣的養成,代表著我們向成功又邁進了一步。所以,一個優秀的人,首先要有優秀的生活習慣。
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能幫助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努力謙遜,每天清晨都會默讀貼在墻上的好詞好句,他一直堅持著,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已成為一種習慣,而到最后,他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小說家。這是一種不斷進取的學習習慣,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我們是在學習當中成長起來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態度和目標,從而創造一個無限光明的未來。所以,一個優秀的人,還要具有優秀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幫助我們打造出驕人的成就。一代世界名人富蘭克林曾經為自己定下13個準則:節制、少言、秩序、決心、儉樸、勤勉、誠懇、公正、適度、純潔、平靜、節欲、謙遜。
這些準則伴隨著他走過了年年歲歲,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與杰出的才華,讓他在政治、文學、哲學、物理學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身為學生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這樣才有利于我們形成縝密的思考方式,所以,一個優秀的人,他還應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可見,是否具有優秀的習慣是成敗的關鍵,也就是說,習慣決定命運。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高一語文作文創新篇8
伴隨著梔子花的清香,我又來到了外婆家,來到了六年來夢中的小屋。來到了梔子樹下
記憶中的外婆是一個慈祥的人。臉上總是帶著溫暖的微笑,坐在門框邊。拿著針,把梔子花一朵一朵的穿起來。雪白的梔子花,順著外婆的手,一朵一朵的連成一串。穿好了一串,便放在身邊的籃子里,再繼續穿著。那時,我多半是在院子里跑來跑去,時不時跑來問問“外婆,穿好了嗎?”當外婆穿滿整整一籃,我便興奮地喊道,“快快,外婆,快。我們出去。”這時的外婆便會牽著我的小手,帶我走出院子。‘賣梔子花串嘍,又白又香的梔子花串’我清澈的童聲在小巷里回蕩著。外婆的梔子花總是又大又香,不一會兒就能賣掉好多。賣梔子花串的時候,外婆多半會給我留下一串最漂亮的梔子花。戴在我的頭上
外婆的院子里種著一棵大大的梔子花樹,粗壯的手臂,潔白的花朵,總讓人有一種極其舒服的感覺。每外婆賣完梔子花,我都會爬上這棵大大的梔子花樹,在樹上坐著,看太陽落在小巷的盡頭,時不時和梔子花偷偷說上一兩句話。當小院彌漫著飯的清香時,我便會把頭頂上的梔子花系在樹枝上,然后飛快的趴下樹,沖進廚房。
梔子樹是我的好朋友,不論是發生什么事情,我都會和梔子樹分享。
我以為那一天永遠也到不了,我以為那一天還很遠,可我沒想到,這一天竟然來的這樣的快。原本在拾梔子花的外婆,就那樣,突然間倒了下去。鄰居們把屋子圍得緊緊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嘈雜在我耳旁。我躲在梔子樹上,任憑大家怎么呼喚,就是不下來。
”外婆怎么了?外婆為什么不動了?外婆......。“我大哭著,媽媽緊緊抓著我的手。我想甩開媽媽的手,我想去告訴外婆,梔子花都落了,我還想告訴外婆,媽媽和舅舅都回來了。媽媽,為什么外婆要住在那個木頭里面?里面好黑,外婆會冷的。媽媽,里面沒有梔子花香。我好想告訴媽媽,外婆最愛梔子花了。可是,媽媽的臉好難看,舅舅也是,這時怎么了。我看見梔子花都被踩壞了,不,我不能讓梔子花被踩壞。我用力甩開媽媽的手。這朵也要撿,那朵也要撿。外婆最喜歡梔子花了,不能把它們弄臟了。可是,那么多梔子花,放在哪兒呢?外婆,你為什么不來幫幫我?這里有好多梔子花,我撿不完。
媽媽,舅舅,你們為什么把梔子花都扔了?外婆最喜歡梔子花了,你們不能扔。我哭著把梔子花一朵一朵的撿起來,它們都干了,都被踩壞了。我把梔子花埋在樹下。那么多梔子花,怎么辦呢?外婆現在住在那個小土包里,那里面沒有梔子花,外婆會難過的,我要把梔子花放在小土包上,這樣外婆就高興了。
我跑出院子,外婆,你等著,我去給你送梔子花了。梔子花在我的懷里,可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