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中的作文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1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什么是個性的張揚呢?周杰倫手舞雙節棍唱著“哼哼哈兮”是一種個性;女子十二樂坊站著拉二胡是一種個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種個性……其實,個性就是展現自我的風采,展現自我的才華,展現自我的見解……我們應當承認,個性張揚有利于個人的發展,也有利于社會的提高。然而,時下卻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別人,追求所謂的“時尚”:一個“酷”的表情,一個“炫”的姿態,這些在我個人看來,并不是個性的張揚,而是一種膚淺的作秀罷了。
試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個人都和周杰倫一樣留著一小把胡子,再戴個墨鏡,擺出一臉的“個性”,那么我們周圍必定是單調、黯淡無彩的了,這便又回到了“圓”的圖形,達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別人,便會失去一些原本屬于自我的真我風采。其實社會大舞臺上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何必要窮根究底,去爭論紅樓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寶釵的端莊,黛玉的優雅,湘云的開朗,妙玉的清高,熙鳳的潑辣,還有那晴雯的俏麗,紫鵑的聰慧,平兒的細致,大觀園才得以流光,《紅樓夢》才得以溢彩么?不正是有了這么多性格迥異的人,才構成了這個多元豐富的社會大舞臺的嗎?所以,我們所提倡的“個性張揚”必須是針對自我的內在和潛,僅有真誠,誠實地繡出自我,張揚個性,
才能像第二幅圖那樣,變成一顆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臺上。
然而,光光主張“個性張揚”是不夠的。個性的張揚又必須受“圓”這個道德與法律的制約。就像高中規定我們女生不能留長發,這其實是對張揚個性的抑制。但試想一下,眼前一片紅發、金發,甚至綠發,發型各異,那還叫什么學校啊。學校之所以制止,是因為這樣“個性的張揚”是不貼合“高中生的個性”的。所以,個性還必須貼合特定的時代、背景,而這便要受到“圓”這個規矩的限制了。當然,“圓”的制約還應當合情合理,賦予“人性”;有關“圓”的規定還應根據時代的改變,周圍環境的改變而做出調整,僅有這樣,個性的張揚才得以理解,得以支持。僅有這樣,社會大舞臺才得以發光,豐富多彩,升起的星星才得以與日月同輝!
風,從水中掠過,留下粼粼波紋;陽光,從云中穿過,留下絲絲溫暖;歲月,從樹林中走過,留下圈圈年輪……那么朋友,我們從時代的大舞臺上走過,又該留下點什么呢?我們應當留下青春的驕傲,尋夢的足跡;我們應當留下真我的風采與個性的張揚;我們應當留下無悔的演繹和星光的燦爛!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2
小時候,無論是談天說地,還是陰涼的樹蔭下,總會看見父親臉上像一朵花似的微笑,它就那樣掛在父親的臉上。不知怎么的,我的心頭不禁泛起陣陣騷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充斥著溫暖的感覺。頓時我覺得好幸福。
還記得小學六年級時,我的學業受挫,數學一步接著一步退下,瀕臨不及格的邊緣。內心的失望、焦慮、質疑蒙住了我的雙眼,于是我日日“以淚洗面”,沉浸在悔恨之中。無法自拔……
時間一天天過去,自身的努力加上閱歷的豐富,使我漸漸放下了懊悔,開始嘗試全新的、活潑的、坦然的自己,微笑也隨之在我臉上綻放。我不再是當年的“小我”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學會了通過微笑讀人。
有些人,在與你偶然邂逅的第一次雙眼目視,便是木然的。好似他或她的眼睛是被人硬生生塞進去的,冷冰冰,令人不寒而栗。這類型的人,多半缺乏見識,可能被眼前一時的困難絆住了手腳,便再也沒信心爬起來了;可能在生活所迫下,不得不做些事情,心中乏意四起,剎那間便四面楚歌敗下陣來。于是沒有了快樂。還有些人,與你相遇了不下少數,卻還用一張面無表情的臉望著你,也許是憂愁?也許是輕蔑?又也許是心生厭倦?不明所以,甚是困惑。
相比之下,有些人相遇的時候,那抹微笑,真像一束暖洋洋的陽光,打在臉上,喜滋滋的,頓時,滿面春風,心底的花朵競相開放,五彩繽紛,使人徜徉在鮮、香氣,清風之中。這微妙的心理體驗,令人陶醉、回味,像茶后的一口余香令人鐘情。于是,我暗自揣度,這樣的人該有怎樣一顆溫暖細膩的心啊。
記得初中時在教室前的走廊,正值午后,踏著輕快的腳步,教室近在咫尺。須臾間,一陣清風襲來,心中暗自竊喜,緊接著是春光普澤大地,是鳥兒們清脆的動聽的鳴響,是仙女,不錯。彼此會心一笑,擦肩而過,心潮起伏。許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愉悅,尊重、端莊、修養就包含于如此不經意的微微的嘴角上揚之間。
微笑待人,微笑待事,讓我們用微笑連接在一起,讓微笑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3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情深、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華飲食文化就其深層內涵來廛,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精、美、情、禮。這四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
中國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吃什么,這其中涵蓋著歷史和文化的因素。從飲食的角度,能夠揭示出中國是個大一統的國家。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美食就有一樣無法化解的情感,喜歡庖丁解牛,并不遠庖廚。
最頂級的美食總是在民間、在鄉野,而不是在五星級酒店和私人會所。市井美食與草根生活,市井味與人文味的和諧混搭,讓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美食的背后,總是離不開辛勤的勞作。我們口中的美食,無不來自別人的汗水。對美食的尊重,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
中華美食蘊含著醇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總結、流傳下來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以食為天”,中國的烹飪文化凝聚了中國人豐富而獨特的經驗和情感,承載了中華民族深刻的歷史記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食物已經不僅僅是裹腹的代名詞,人們對食物的追求和要求已經逐步的升華。人們要求的不僅是味覺上的享受,同時還希望嗅覺視覺上的沖擊。這些對于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中華美食,其實并不算苛刻。
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是與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相和諧統一的,以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為例,具體體現在從宮廷到民間從內地到邊疆,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食風的盛、雅藝精、奇等方面:
“吃”的繁榮---菜系林立,風味飲食小吃上千種,各地食風食味之獨特與多樣化。
“吃”的藝術---美食、美味輔以之美器,追求三者的和諧統一,渾然一體。調味之精益肴器之華貴,膳食之繁盛,烹飪技藝之巧妙,均堪稱舉世無雙,獨樹一幟。
“吃”的典雅---御宴排場之豪華,宮廷宴席與祭祀祭食禮儀之莊重,禮制和禮儀等級之森嚴各式宴會氛圍之典雅。
“吃”的效益---官場之交接人際關系之溝通,食療之精道,延年益壽之成效,益神健體,卻疾療饑之功能。
“吃”的奇異---邊疆塞外,民族眾多,風俗奇異。民族食藝、食風、食味,別具情調系少數民族文化之奇葩。
中國歷代飲食文化,一方面,正如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所云,它是一門須“先知而先行”掌握各種烹調技藝的“學問之道”;另一方面他也是包含飲食、美器與禮儀,食享與食用等多重文化內涵的一門“綜合藝術”。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4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在春節期間,無論是在外讀書的學子,還是在外打拼的工人都要回家過年,所以,會有許多趣事發生。下面我就向大家分享我的春節趣事。
大年初二,我獨自一人去外婆家給他們拜年。我和表姐約好在外婆家匯合,然后去陡崗街上玩。可我比他們早到,于是只有邊看電視邊等他們。
一個小時后,他們還沒有來,電視里也沒有播放什么好節目,這個時候“無聊”便找上了我。為了趕走它,我決定做點什么。于是跑到廚房里想幫外婆做飯,可外婆說不用我幫忙,讓我去玩自己的。沒辦法,我只好跑到后院去幫外公打水,外公也說不用不用。我只好又回到房間看電視。
這時我看見后院里有一小桶油漆,突然想起化學老師說的,油漆溶于汽油。我想試一試老師說的是不是真的,于是就跑到外婆家的倉庫里拿來一瓶汽油,開始了我的實驗。我先用一塊布蘸一些油漆,等它風干后再把它放入汽油里洗。效果還不錯,油漆基本被洗掉了。但我覺得這樣不夠刺激,于是決定親/自實驗。我把油漆刷在自己的手上看能不能洗掉。
就在這時,表姐她們也來了,但我太專注于我的實驗竟然沒有發現她們的到來。在我剛把手涂上油漆時,表姐突然從后面拍了我一下,我條件反射地抖了一下手,結果把油漆桶打翻了。油漆把表姐的鞋給弄臟了,而我比她更慘,我的整雙鞋全都被弄臟了。這時,表弟正好進來了,他看見我們狼狽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我很生氣,就伸手摸了一下他的手,把我手上的油漆涂到了他的手上。可沒想到的是,竟然把他惹惱了,而且哭了起來。看到他哭了,我不禁感嘆道:“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這么一點油漆就把你弄哭了,看你哥我整雙鞋子都是油漆,我都沒有哭。”當我說完這句話后,我的身后突然伸出一雙手把我捉住。“他哥確實沒有哭,但你姐馬上讓你哭”,表姐惡狠很地說道。說完她使勁兒的撓我癢癢。沒辦法,在她的“折磨”下我只有認輸,并答應把她的鞋洗干凈。
雖然后來做了半天“苦力”,但總的來說還是很有趣的,你們說是嗎?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5
臨近期末,我們迎來高中里的最后一次元旦聯歡會。轉眼還有半年的時間,就會離開母校,不管是聯歡會,還是運動會,這些集體活動都讓每個同學格外的珍惜。
想到以前的幾次聯歡會,我們竟有些克制不住內心的緊張與喜悅。我找來李WQ,商量著怎么主持怎么安排節目,李WQ比我更高興,下決心要把這次晚會安排妥當。
星期一,兩位老師留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給我們,大家歡呼雀躍,吃過午飯便迫不及待地趕到教室,將桌椅擺放在兩邊,留出一條寬敞的通道用來表演節目。當指針指向兩點鐘的時候,我和李WQ相視一笑,在一片唏噓聲中走上講臺,宣布元旦聯歡會開始。
這次的聯歡會一共有九個節目,小品、相聲、唱歌、樂器演奏,樣樣都有。每個同學在臺上表演時都很認真,很少笑場,但如果要論誰帶來的節目最別出心裁,韻味最深,非陶LY她們排練的相聲《其父其子》莫屬了。因為,通過她們這“一父一子”的談話,形象的反映了現代生活家庭教育的事情,故事雖小,但在會心一笑之余也引人深思。
王AF接下來所表演的節目更是吸引了每個人的眼球??給動畫片配音。是不是意想不到呢!王AF甜美的嗓音就像是一塊面團,無論怎樣揉捏,在我們的耳中都是美妙的樂音。她一會兒扮演爸爸粗聲粗氣的教育子女,一會兒又變成一個乖巧伶俐的小姑娘清脆的回應。迅速而又多變的聲音,無不讓臺下的同學們嘖嘖驚嘆。
為了吊起大家的味口,我單獨設立了一個“有獎問答”。我出了十道題,供同學們搶答,機會每人只有一次,答對的由投資商陳TY頒發獎品??幾張明信片,回答錯誤或回答不上的,則要接受懲罰??表演一個節目。能說出答案的人一定有,但知道答案的人數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六十多雙眼睛齊刷刷的盯著我,有的同學甚至擁到獎臺前,迫切的想知道下一道題的題目。如果不是我把語速控制的慢些,估計這十份禮物早就分光了。
一下午的短暫時光很快就過去了,每個人的臉蛋都紅撲撲的,洋溢著快樂的色彩,每個人的心情都存著許多留戀的味道,有的同學還咂咂嘴,流露出一副意猶未盡的神情。我對這次聯歡會還抱有著小小的遺憾:趙老師和方老師沒能參加聯歡會,而是選擇了留給我們一個娛樂的小天地。不少同學都認為老師很兇,一來氣氛就凝固了。但事實上,上課時老師是老師,下課時,老師是朋友。趙老師和方老師多次在窗口和門前張望觀看我們的表演,但直至聯歡會快結束時才進教室坐下看我們的節目,又有多少人能夠明白這其中的良苦用心呢!
寫到這時,我不禁想:這初中時光的最后一次元旦聯歡會,不僅體現出同學的合作能力,還飽含著老師多少默默無聞的愛呀!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6
陽光、鮮花、笑臉、白襯衣、16歲,這些似乎是青春的標志。青春,兩個沉重的音節,似乎每天都掛在無數人的嘴邊,它囊括了年輕、生機,以及一切有活力的種種。可是,究竟什么是青春?它真的隨時間一絲一絲地從指尖溜走,僅僅在某一個時間段逗留嗎?它真的有足夠大的力量,撐起一片天嗎?青春,如此耐人尋味,卻又該如何尋味?
穆勒認為青春在于蓬勃的朝氣和前進不已的好奇心;馬克說勇氣是青春最美的裝飾;雷鋒的青春,是謙虛地勞動,默默地付出;牛頓的青春,是努力奮斗,創造新的力量。
的確,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青春,但都少不了熱情與希望,少不了初心,少不了夢。
夢想承載著青春,而熱情與希望點燃夢想。有人說青春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否認,青春需要沖動的熱情。“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勝自小便有不同旁人的夢想,所以他挑竿而起,扛著大旗,扛出一段鮮艷的激情歲月。曼德拉從小目睹因不同的膚色而受到的待遇差別,在那個時候,他的心中便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發芽,直到有一天強大到可以沖破黑白的界限……而到現在,也有年過半百參加高考的人,只為心中的一個夢。像這樣有夢想,有熱情的人,他的眼中,每一朵花,即使黯淡了,也是一朵星光。因為夢想,會給他一條璀璨的銀河。
青春像一個迷宮,我們總會走在迷茫的拐角。但我們又在跌跌撞撞中累積著經驗——青春,是用來成長的,如同毛毛蟲的蛻變,成為蝴蝶的那一刻,是最好的告別。即使要承受難以言說的痛苦,當一切結束時我們依舊會帶著最美的微笑,揚手一揮,青春無悔。柳永的青春便是在煙花巷柳中“奉旨填詞”,如此度過,他的人生,沒少有沖動,“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似抱怨,似悲慨的千古名句,也是他一生曲折的源頭,可是他的才氣與心態也在那個時代造就了一個別樣的青春,想來三變在天也覺青春無悔吧。比起才氣,北宋文豪蘇東坡,縱觀歷史又有幾人能敵。仗著才高八斗,蘇軾年輕時瀟瀟灑灑,到了晚年他依舊瀟瀟灑灑,只是心態已絕然不同。正是他高調的才氣使他成為眾矢之的,屢屢受挫,這些苦難的歲月亦可稱之為青春,因為這使人成長,成就了一個“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東坡,若重頭來過,文豪也無悔吧。
青春是什么?它是一塊迸發著激情的火石;是一艘逆風卻不畏懼的航船;是一罐包含所有味道的糖果;它是一段你帶著夢想勇敢前行,跋山涉水,即使最終沒有看到彩虹也不后悔的歲月。
“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愿,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和信心。”高二的我們,正處在所謂的青春時期,我們應該踏著力氣,踩著夢,去創造無限的可能。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7
我喜歡在湛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也喜歡在清香四溢的果園里品嘗果子。我向往著許多看似渺茫但又特別重要的東西。
我向往有這樣的學習環境:教學樓坐落在五彩繽紛的樹林中,寬敞明亮的教室可以根據課程的不同需要,隨時變成所需要的環境。比如:上電腦課,那高科技的聯網電腦立刻出現;上音樂課,語音設備馬上齊全……。墻壁可調節溫度和亮度;地板會自動清除臟物;桌椅能隨我們一起長大。上課過程差不多是由現代網絡授課,多個學校可通過網絡探討知識,這一切由電腦控制。
我向往,在地球上有一片居民區,這里沒有國度的區分,房子可以根據季節自動設置;寫字臺里裝著通向過去和未來的時光的機器,書架上擺著全世界的著名光盤,書架后有一密室,那里陳列著先進的科學儀器,可以在閑暇的時間搞實驗發明,廚房可以根據時間做出甜美口味的飯菜;吸塵器可以自動清理房間;窗臺上的鮮花永不凋謝。
我向往,我們整個地球全被綠樹草皮覆蓋,從其他星球上看地球是藍綠相間的綠洲,煤礦的排污管不再有廢水,工廠的煙囪不再冒著黑煙,垃圾不再隨處可見,空氣中不再有塵埃煙霧。山,永遠是那么綠,水,永遠是那么清,天,永遠是那么藍,花,永遠是那么紅。我們不用再擔心泥石流、沙塵暴的襲擊。
我深信有一天,這樣的環境總會出現。到那時,地球將呈現一片舒適神奇、美麗清新、和諧共處的景象。
有關高中的作文篇8
又是一年一次的中秋佳節,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但也有在外面工作的兒女,他們因為要工作,崗位需要他們,所以不能回家和家人團圓,這也是個遺憾。
今天,我早早起床,睡眼朦朧,我聞到了月餅的香味,我匆匆忙忙的從床上起來,跑到客廳。一到客廳,各種餡的月餅映入眼簾。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些月餅,饞涎欲滴,爸爸見著,忙拉我去刷牙,說:“趕緊去刷牙,刷完再來吃。給你留著呢”我依依不舍的走了。我快速的刷完牙,又跑到客廳,爸爸把一塊月餅拿到我面前,說:“這是你喜歡吃的蛋黃餡的。”我拿著說了聲:“謝謝”此時,我也有點感動,心情也有點復雜,想著,我們有的開心全家人在一起了,可有些人呢,還在外,陪伴不了父母。想到這,我也替他們覺得可惜。這首詩送給那些忙得不可開交的,在外辛苦工作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
《十五夜__》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接下來的一天都是有說有笑的,爸爸跟我們說了中秋節的知識:“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我們似懂非懂的樣子,爸爸嘲笑著說:“你們怎么這么笨嘞,一點都沒有我當年的風范吶。”我對爸爸說:“您省省吧。別自戀了。”大家都捧腹大笑,屋里洋溢著幸福的味道。這就是家的感覺。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來到了樓頂上。樓頂上一陣陣秋風拂過。帶著一絲冷意。但是,最親的人在身邊,再冷,也會暖的。遠處,一個個孔明燈飄上天,我好奇的問爸爸說:“爸爸,為什么要放孔明燈呢?”“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廣東很多地方還有放孔明燈的習俗。是為了祈福,許愿。但是,燃放孔明燈可能引起火災,影響飛機起落安全,要謹慎燃放。“爸爸一本正經的跟我說道。我說:”那明年我們也買,好嗎?”爸爸只是敷衍的說:“看看吧。”我撒嬌的說:“一定要,必須要,買嘛。”爸爸點點頭,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們又安靜的看著月亮,月亮很圓很圓,像圓盤似的。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和家人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度過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