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
如果一個國家忘記了歷史,那么這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可能是一片廢墟。如果一個國家開始大肆地毀滅歷史,那么這個國家的物質生活注定是一片荒蕪。如果一個國家再也沒有抗議的聲音,再也沒有人去追憶歷史,再也沒有人去總結歷史的教訓,那么這個國家就會逐漸落后,逐漸淡出世界的視線。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想輕輕問一句:中國,你的傳統文化還在么?
我走到一間教室。音樂課,音樂老師正在放歌。講臺上,一疊紛亂的紙,依稀能辨認出是幾個流行歌曲的名稱。老師開口道:“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古曲《高山流水》。”教室里頓時不滿聲四起。輕柔的音樂沒能安撫同學們浮躁的心。有同學竟開口道:“老師,麻煩你考慮一下我們的品味……這東西不是我們這些‘粗人’能欣賞的。”還有同學叫嚷道:“老師,換一首歌嘛。”教室亂成一鍋粥,大部分同學都在抱怨。文化古曲像一個被遺棄的小孩,孤獨地在那里吟唱。我默默地看著這一幕,默默地關上了門……中國,你的傳統文化還在么?
長城。刺眼的陽光中,我仿佛又看見了一幅幅歷史畫面:一大堆百姓,赤著腳背著磚塊。汗水,掉落。炙熱的磚塊發出“呲——”的聲音。有人稍作喘息,鞭子便毫不猶豫揮了下去。呻吟聲響起,卻又淹沒在喧雜的呵斥聲中……長城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土,都殘留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跡……我忘情地撫摸著長城的磚土,仿佛每一塊裂縫都有一個靈魂在向我講訴曾經……一陣喧嘩將我從幻想拉回。“爸爸,爸爸。‘到此一游’刻好沒?”“刻好勒。”仿佛一盆冷水澆在我身上。我想沖過去跟他們理論,然,我的懦弱終究制住我。就這樣,我目睹著他們在文化珍寶上刻上他們的專屬痕跡,久久不能說出話來……傳統文化,你還在么?隔著歷史,我仿佛看見了傳統文化在呻吟,在控訴……古老的房屋,搖搖欲墜。長城,滿目蒼夷。書籍,傷痕累累。文化古曲,被置于腦后。我們的文化漸漸被國人遺忘,傳統,漸漸淡出國人的視線……
然后,不幸抑或幸運。傳承文化的使命交到了我們的手里。作為中華人的我們,難道沒有義務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嗎?傳統文化注定是一杯清茶,沒有初嘗的溫潤芳華,卻苦中帶樂。傳統文化注定是一曲輕曲,沒有華麗優美的裝飾,卻能安撫你煩躁的心。在物欲橫飛的今天,請靜下心來,品一杯清茶,聽一曲高山流水,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來。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2)
中華傳統文化有獨特魅力,總那么使人著迷,吸引了無數的人:詩詞讀著儒雅,昆曲聽得沉醉,對聯用得巧妙……我們都有責任傳承屬于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我與傳統文化的緊密接觸,是一段在淡墨濃墨,點染河山中的難忘故事。
七歲那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爺爺對國畫情有獨鐘,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國畫。我那時不懂事,總覺得畫畫這種東西誰還不會?便總想掙脫爺爺的大手“任意妄為”。爺爺也不惱,依舊慈祥溫和地告訴我:國畫的精髓便是靜和謙,每一筆都是靜與動的中和。我那時當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許多,在爺爺蒼老與溫暖的手中,體會著運筆的溫和與緩急,靜下心來。
后來,我長大了些,爺爺更蒼老了,而他與我最難忘的聯系,仍是國畫。爺爺八十大壽時,我親自畫了一幅紅海棠送他。看著那筆墨,我才發現國畫的紅是隆重而不輕浮的,綠是沉靜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紅海棠靜綻芳華。這幅畫裝裱后一直放在爺爺的臥室里,將莊重與沉靜的魂帶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靈。
小學將畢業,我仍成長著,國畫也算我的一技之長了。一次藝術節我報了國畫,卻因沒有時間,直接將過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卻并未得獎。爺爺聽后教訓我:國畫雖古,也是有人格的,不準被人侵犯它的尊嚴。再好的畫技,若沒有認真的靈魂作支撐,便是黔驢技窮,也不尊重自己。我在這一次教訓中領悟,國畫也有作為高雅藝術的尊嚴,從此我不再輕慢,在任何事上都認真對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爺爺過世的消息卻突然傳來,讓我幾近心碎。我獨自坐在屋子里,看著墻上掛滿的我成長的痕跡,它們都有爺爺愛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靜靜綻放的海棠,此刻它定還將美留于筆紙,靜靜展現它的美吧?它隨時都是孤獨的俠客,人間的仙子,它的情懷揮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爺爺的用意,國畫的美是永恒的,它用愛感染我,于筆墨間教我謙和,教我沉靜,教我莊重,教我正直。這些,都在將我培養成一個真正內外兼修的中國人!經歷人生滄桑的爺爺,明白這筆墨丹青的真諦,而我,也通過這明白了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不論何時,我都應將國畫的魂,將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傳承下去,因為這,也是每一個有愛有靈魂的中國人的心愿……
世事變遷,唯有一個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傳承下去。也許丹青背后無關你我他,無關發生了什么,總能讓我們受真善美的熏陶,自發做些什么。這就是我與國畫,與傳統文化的故事。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3)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里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姹紫嫣紅,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云宵,還有像一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里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于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4)
一墨、一筆、一氈、一紙,點墨、提筆、中鋒、收尾。如此反復,心因墨香浸潤而寧靜,眉因隸楷呈現而舒展。
墨味是苦澀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每每那濃黑發亮的墨汁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個人在那一瞬間跌入迷蒙而寧靜的遐想。
第一次對這看似枯燥落伍的東西產生興趣,是在爺爺那紙香、墨香交疊的書房里。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來玩,卻不慎將它滴進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見它舒展優美而自然的弧線,深淺不一,猶如罩著一層薄紗的黑在無色透明的天地間優雅而脫俗地釋放。
一年級,我進了書法班,與所有的初學者一樣,開始臨摹顏真卿厚重而端莊的楷書。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錯,小小年紀便寫得有模有樣。只可惜一年后換了老師,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師學,最后,學書法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過后,我再次拾起了塵封的毛筆,看它干澀的羊毫在水中無聲地變得柔軟。傾墨、點尖,細看墨汁順著毫毛的紋理攀至筆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新老師很有個性,很有禪意,他另辟蹊徑,鼓勵我們先學雋秀自如的隸書,我學得很快,領悟起來也很快,老師常說我有靈氣,一點就通,這更增進了我對筆墨的熱愛。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兼修國畫,老師全力支持卻要求更嚴格,提醒我梅蘭竹菊是基礎。梅花畫了一幅又一幅,從蒼勁有力的枝到嬌柔仰放的花再到濃淡不一的墨色變化,一節課下來,腳邊堆滿了畫廢的毛邊紙。我在一路贊不絕耳的書法征途中,頭一回遇到如此挫敗,沮喪猶如被石頭打破的湖面,在心頭一圈圈地蕩開并且越來越大……
梅花……梅花……還是梅花!提筆落墨間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師終于看不下去了,教訓我說:“有你這樣面對困難的嗎?不欣然接受并努力爭取,這種心態還不如多去寫幾張字呢,別畫了!”
我低頭看著被毛邊紙埋沒的雙腳,忽覺出自己的盲區,是呀——心態、努力——僅此而已,真可惜了這些被我用來發泄的紙。
靜下心,細品那縈繞在鼻尖墨香,輕盈而有力地在白宣上抽出梅樹蒼勁有力的枝條,在枝間勾出淡雅清幽的花朵,打點提蕊,傾心而至,簡單而平和。提筆落墨,即是人生之悟。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5)
我是塵封的秦磚漢瓦,是淹沒在浩浩書籍中的四庫全書。是被人遺忘的傳統禮儀,是遭人遺棄的漢服唐裝。我曾經擁有著繁盛的時期,我曾釋放著無窮的耀眼光輝,在中國的每個角落,我曾一直受到人們的愛護與熱捧,我曾傲視群雄,屹立在古老的東方,是眾國膜拜的對象。
然而如今,我被人們厭棄,人們忙著過西方的情人節,享受玫瑰花和巧克力的時候,卻不知我們自己的端午節卻已經被別人搶先注冊了;當我們享受著平安夜的燭光,歡度圣誕時,卻忘記了重陽節是哪一天,于是,沉睡汨羅幾千年的屈原在江底哭了,于是,我們再也寫不出“颯颯西風滿院載,蕊寒香冷蝶難來”的詩句,孩子們知道“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因為周杰倫的電影,而不知黃巢何許人也。
我不反對現在的孩子吃漢堡,進肯德基,看《奧特曼》,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絕對不可以丟,這是我們的根。如今,傳承我的人是少之又少,我憑著這點點的微妙呼吸拼盡全力的呼喚,喚醒人們麻木的心靈,哪怕只有一絲絲的生命力,我也是不能放棄活下去的希望!
自從__片戰爭以來文化侵略一直沒有停止,當《聰明的一休》《鐵臂阿童木》《叮當機器貓》等一系列的動畫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時候,我們的文化工作者,懷著一顆對祖國和民族的熾熱的愛心,夜以繼日的工作,創作出了我們自己的《寶蓮燈》、《哪吒傳奇》,向世人證明,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丟,不能忘。
然而這還不夠,還希望更多的國人站起來大聲疾呼,因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民族只有擁有自己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否則何以立足于世界?曾經一個美國文化學者說:中華民族之所以不能被打敗是因為有他們獨有的文化,而當他們的文化消逝的時候,正是他們亡國的時候。
人們漸漸重視起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當人們還在買情人節玫瑰的時候,我要告訴他們中國也有自己的情人節,還有一個關于牛郎和織女的美麗傳說。當孩子們議論周杰倫電影的時候,我告訴他們“滿城盡帶黃金甲”來自黃巢的詩,九月九重陽節,登高,飲酒,賞菊花,何等的詩情畫意。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明白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那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此刻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里人明白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但就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里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向延續至今。新年中最搞笑的要數我和小伙伴一齊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先,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就是形態各異,姹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銀色的子彈直沖云宵,還有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里想:“我的煙花必須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于就是,我趕緊拿出自我的煙花留意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里暗暗的想:
“嘿,嘿,”我這煙花必須比你們的好看,但就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先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方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但就是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7)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圣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么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淀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并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昆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彩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后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作文(精選篇8)
我國有很多傳統文化,春天放鞭炮、貼春聯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中秋賞月,情人節可以恩愛相會……
現我來說說情人節可以恩愛相會哦!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牛郎少年,后來父母去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伙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他們結婚以后,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后,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
后來王母知道這件事后,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著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云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夫妻二人哭泣流淚,感動了天上喜鵲,它們搭成一座喜鵲橋讓夫妻二人相會,王母娘娘無可奈何,只好允許每年七月七日相會。
后來農歷七月七日就是我們現在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