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專業有哪些及相關消息
微專業是指在本科專業目錄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專業領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養,提煉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微專業相關消息,僅供參考。
微專業不等于輔修專業
“微專業,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小而靈活的專業,是大學生在學習原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擴充跨學科知識和提升工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廣東工業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肖明教授說,“微專業既是對主修專業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實現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路徑之一。”
如廣東工業大學開設的智能建造微專業,可以讓土木建筑類的學生選修自動化、計算機、機械電子等學科知識;而計算機、自動化類的學生,同樣可以學習土木工程的建造知識。山東大學開設的17個微專業,更是來自該校10所學院,包括生物微電子、多元智能、智慧交通與智能建設等眾多專業。
微專業與輔修專業有什么區別?“輔修專業是在主修專業之外,再選擇一個專業,學生可以兼修本專業以外的任何一個專業。而微專業,則是在主修專業的基礎上,交叉融合多個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和技術。”肖明表示,微專業的設置具有靈活性,它沒有單一的標準,可由學校教師、企業專家根據產業需求進行整體規劃與調整,能夠做到不斷地迭代、優化。
實際上,除了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南工商大學等高校都陸續開設了微專業。
為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青睞微專業?在肖明看來,這與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倒逼高校專業和人才培養改革密切相關。他表示:“以往高校的專業設置太細,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鏈接不緊密,難以有效滿足科技前沿技術發展所需。因此,高校要實施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戰略,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并通過專業改革,開設微專業、跨學科課程,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
從近兩年各大高校的探索實踐來看,在設置微專業時,學校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連接,以培養產業所需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微專業和普通專業的區別
微專業是學校在本科專業目錄外自主設置的,招生計劃、招生時間、培養方案、學業標準均由學校自主設定,學生修讀全部學分并考核通過后,由學校制作并頒發湖北第二師范學院“__微專業”結業證書。微專業學習不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備注信息,不具有學士學位授予資格。
普通本科專業(即同學們主修專業)是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經學校申報、教育廳、教育部審批備案后設置的,招生計劃、招生時間等須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批同意, 學生取得的學籍、獲得的學歷學位證書均在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進行電子標注、數據備案和網上查詢。
微專業和選修課有什么區別?
微專業課程不在學生主修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屬于主修專業的選修課。但依據《微專業建設管理辦法》,學生完成微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并達到學習要求,由微專業所在學院審核后提出結業名單,報教務處備案;由學校統一發放微專業結業證書。因各種原因,無法繼續修讀而中途退出微專業的學生,可向學院提出申請,經學院審核后,報教務處審定,已修讀的微專業課程學分可替代通識選修課學分。
微專業證書有何用處?
微專業證書可以證明學生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對于求職、升職和職業發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