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報告》出版,今年高考命題有何趨勢
《中國高考報告》出版,今年高考命題有何趨勢
澎湃新聞從《中國高考報告》編委會獲悉,近日,由該編委會編撰的2023年度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通過新華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
《報告》從七個部分分別討論了2022年中國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題特征、教學改革、招錄情況、社會影響和評價體系,系統討論高考綜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應對策略。
《報告》指出,通過對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分析發現,信息識別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語言組織與表達、獨立思考與質疑(提出問題、開放作答、合理論證)、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已經成為高考考查的重點,這充分表明以批判性思維為代表的關鍵能力已經成為高考命題的主要方向和要求。除了上述關鍵能力的考查要求,近年來的高考文科試題中大量出現的是識別隱含前提、開放式設問、合理論證、尋求證據、有效推理與論證/證據評估等,理科試題中大量出現的開放式設問、結構不良、替代性解決方案等,這些也都是批判性思維在高考命題改革中的具體體現。
《報告》對2023年高考趨勢作出了幾點判斷。《報告》認為,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融入高考試題命制中,是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的鮮明特征和堅定方向,這在過去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將是2023年高考命題的核心要旨。新高考試題歷經多年積累,試題不再回避熱點,而是直接面對熱點,在引導課堂教學與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現實熱點和生產生活實踐。從2022年高考命題立意來看,2023年命題將延續這一風格,聚焦時代重大現實問題、關鍵歷史事件、社會熱點話題、科技前沿進步、偉大建設成就等,著重考查學生的家國情懷、奮斗精神、責任擔當與理想信念,以及美育、體育、勞動等領域的道德品質。
《報告》判斷指出,聚焦關鍵能力考查,突出思維品質與創新精神,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的轉變,是近年來高考命題改革最顯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綜合改革最大的創新之處。高考試題考查的關鍵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獲取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語言組織與表達等。2023年高考命題也將圍繞上述關鍵能力進行加強和優化。
關于2023年高考命題,《報告》還判斷認為,新高考背景下,未來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包括:不論是全國統一命題還是分省命題,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指南;以“三線(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為框架,命題呈現出“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的典型特征;堅持穩中求進,加大試題區分度,增強高考選拔功能;有效引導教學,打破“以綱定考”,實現“教考銜接”。因此,有效應對新高考的策略應該是“授人以漁(加強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訓練)”而非“授人以魚(傳授解題套路和題海戰術)”。
截至目前,《中國高考報告》已連續出版五版,其編委會核心成員來自國內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
高考前十天怎樣復習
1.考試一半靠心態
經過高中3年的學習,每個高考考生都可以說是身經百戰,對于考試本身的經驗、技巧或者說是考題,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和收獲。高中3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無論是課堂上教授的內容還是自己擴展的內容,這些基礎知識是我們已經具備的實力,10天改變不了什么。
我們身經百戰,對于應試的經驗、考試的技巧,在一次次的模考和老師的傳授中,我們也早已心中有數。最難的就是調整心態,要能夠控制自己緊張的情緒,使之穩定在一個合適的度上,面對考試從容不迫,正常發揮乃至于超長發揮才能取得應有的成績,取得意想不到的高分。
2.溫故而知新
不需要再學新的知識,做很難的習題更是不可。十天不長也不斷,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整理已學過的知識,看看自己的錯題集,鞏固已有的實力,并從中升華出結晶。
整個高三,各種試卷考題做了太多太多,甚至于每天考,每天做,考前這些天我們不需要再如此,看看以前的試卷、筆記、錯題就行了,但請切記,絕不要因為不做試卷就忘記考試的感覺,拋開一切的放松,要保存做題的感覺,才不會到了高考考場手生,找不到感覺,找不到狀態。
3.好睡眠才有好的精神
每天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只有精力充沛,才能更加有效率的學習和發揮。白天適度的緊張,晚上完全的放松,張弛有度。
雖說如此但也不要打破平時養成的睡眠習慣,平時什么時候睡覺還是什么時候睡覺,這十天不要因為臨近考試而有所變動。
4.適度緊張,有利發揮
考前十天我們更多的要把握心態,調整好狀態,一定要避免過度緊張和過度放松。緊張不好,但萬萬不可出現過度放松,不再復習,不再動筆,可學習相關的全放一邊,瘋玩幾天。有研究表明人如果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壓力下,作為一種應急機制,大腦中樞會相應建立起高度緊張的思維和運作模式,使人能適應高緊張度、大壓力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來無事可干,原來那種適應高度緊張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對象物,反倒不適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適度緊張能讓人保持興奮性和警覺性,可避免考試出現馬虎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筆誤等問題,能讓考生發揮出最佳狀態的水平。
5.均衡飲食,營養到位,清淡為主
家長會認為,考前復習很用腦,希望孩子吃得好一點,多補一些營養,給考生加餐,短期內食譜突然變化反而不好,腸胃需要一定時期的適應,變化大、不合適反而影響身體狀態。在考前10天內日常的生活規律最好不要改變,保持平常飲食,尤其是夏天,腸胃病比較多,千萬不要讓考生吃一些不熟的或者過于刺激的食物。
補腦不一定非要是大魚大肉,豆制品和蔬菜能很好的補充微量元素,是不可缺少的食物,一定要講究葷素搭配,如果常日大魚大肉,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引起腹瀉。
怎么利用考前十天漲分數
1、以教材為本,整體復習
課本是復習的階梯,學習須有“本”可依。復習時以課本為主線,進行系統的復習,使所學過的知識由零散過渡到完整,構架起較為完整的知識系統,訓練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課本為主線進行整體復習,并非簡單地重復已學過的知識,而是對學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對某些知識點要進行歸納與對比。尤其對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識點,在復習中一定要弄清楚,并能靈活運用。
立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重在理解。基本的概念、規律、技能、方法是學習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向前發展。
2、制定看書計劃、繪出知識結構網絡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歸納過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概括思考問題,找出內在聯系。然后根據知識結構網絡圖去發散、聯想基礎知識點和每個知識點的基礎題,首先學會自我檢測。
緊緊抓住重點和難點,努力感悟和突破。所謂重點和難點,其實就是老師上課反復強調和題目中經常犯錯的地方。如果能集中精力把重點的內容理解透徹,熟練掌握,有助于你提高復習效率。
3、看錯題集,溫故而知新
將日常練習、考試中遇到的錯題、典型題分門別類地收集在一起。期末復習中,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時間重新去溫習,這樣做,會比做幾道題有更大的收獲。溫習錯題集,除復習語言知識點外,還要重視某些試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錯題集的作用。
將半個學期的試卷與講議整理、裝訂,在錯題做上顯眼的記號,有計劃地看或做錯題,這樣可以避免以前所犯的錯誤,如果看過一次就能掌握的,將這題劃去,看了兩次以上還沒有掌握的,要多請教與練習,直到錯題基本掌握。
4、針對考點,專項練習
練習中,選題要精,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進行各種形式、多層次的練習,練習要有步驟、有目的、有思考,切忌一味做題,陷入題海。
適當做些模擬試題,但量不要太大,有一、兩套就可以了。應該多做那些自己認為知識點理解、應用薄弱的題,對一些難題可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老師的交流,對于那些偏題、怪題笑而棄之。
5、分析具體得分情況,分配好得分精力
分析自己平時得分的分布情況,也就是說選擇題、填充題、解答題前3題與解答題后幾題、實驗題、作文、聽力等得分進行分析,針對自己的情況做好得分的精力分配。
比如:平時選擇題得分較高,解答題前3題得分較高,那么,復習時重點應放在填充與解答題后面的幾題上。這樣將精力放在硬骨頭上,不要精力平均使。
6、進行自我模擬測試
自己出一份試卷考一下自己,這叫自查自救行動,通過自己出題,對知識點會有進步的理解與鞏固,另外還可以進一步了解各知識點的出題題型方式與風格。
高考狀元高三復習時間表
6:00-7:30
對于高三的我們來講,睡懶覺這一年是和自己無關的事情了,一日之際在于晨,這個時候是頭腦最清醒且體力最充沛的時間,也是學習和鍛煉的黃金時間,這個時間安排全所有功課的全面復習,尤其是記憶力的課程(比如英語單詞、文科類科目等)。同時,高考不光是腦力的競爭,也是體力的堅持,所以在一周的時間里大家一定要給自己兩三天鍛煉的時間,身體鍛煉一定不能少,半個小時即可,鍛煉的時候可以聽一些勵志歌曲等,為一天的學習打好基礎。
7:30-8:00
早餐時間,專心吃飯,半小時的吃飯時間足夠了。
8:00-9:00
實驗結果表明,這個時候人的耐力是最好的,是可以接受一些“考驗”,所以像邏輯性的、難度大的課程可安排在這個時間。比如數學。
9:00-11:00
這個時間段的短期記憶力效果比較好,對于即將要考核的東西可以進行“突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00-12:00
接近午飯時間,一上午的復習容易產生疲勞,這個時間可以進行一些常規的練習題復習,達到鞏固的目的。
12:00-13:00
午飯時間,可以聽一些輕音樂來舒緩緊張了一上午的神經,讓腦子進行一定的休息。
13:00-14:00
這個時間段容易出現飯后疲勞,所以建議稍作休息調整下,如果要午睡的話,半小時就差不多了。
15:00-16:00
這個時間段的長期記憶效果最好,可安排記憶一些需要永久記憶的東西。
16:00-18:00
這段時間適合做一些復雜的計算和費勁的功課。
19:00點左右晚
飯時間,也是休息時間,讓腦子得到一定要休息。
晚飯后,可根據個人情況安排復習,可以語數外文理科交替安排復習。晚上定時睡覺,必須趕在12點之前休息,養成一個好習慣,晚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狀態。
高考狀元高三復習學習計劃
1、要分類預習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可以分為三類:—是課前預習,二是階段預習,三是學期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三種預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每個學生應該在學習的空閑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
2、選擇好預習時間
這里所指的預習時間是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最好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后的剩余時間里,根據時間的多少來確定預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當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課外時間里預習。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抓緊時間在上課前幾分鐘把馬上要講的課文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好得多。
3、迅速瀏覽新課
預習時,先把要預習的內容快速瀏覽—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知道新課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第二遍。
4、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
通過第—遍對新課文的快速瀏覽,自己對新課的內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帶著第一遍瀏覽時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讀第二遍。閱讀第二遍時,速度要放慢一些,一邊細讀,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復思考,對不認識的生字、生詞,要立即查工具書搞明白,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聽課時再去解決。
5、要邊閱讀邊記筆記
第二遍閱讀的時間,就是做筆記的時間。預習筆記有兩種:—種是記在書上,另—種是記在本上。在書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邊在書的空白處或有關內容下圈點勾畫或批注;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一邊把重點和不懂的內容綱要記在本上。
6、要找出重點和疑點
預習中,—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后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的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后,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7、閱讀與查資料相結合
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不懂的內容,要立即查字典、詞典和其它參考資料,把生字、生詞在書上注音、注解。
8、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夠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預習中要先思考,后查資料;先發現問題,后提出問題;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