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高考語文真題與答案解析
北京市2023高考語文真題與答案解析
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
材料一
認知與身體的關系一直是認知心理學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最初,符號加工模式在認知心理學中居于主流地位。該模式認為認知的本質就是計算,如果把大腦比作計算機的硬件,那么認知就是運行在這個“硬件”上的“程序”。認知功能是相對獨立的,不依賴于身體,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獨立于硬件的,這就是所謂的“離身認知”。離身認知觀把人比作機器,把認知過程看成計算,認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個人收到的刺激信號輸入到另外一個人的大腦中,可以得到同樣的感覺體驗。可是,現實情況是,不同的人對世界的感知千差萬別。面對同一事物可能會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愜意,也可能會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惆悵。
其后,聯結主義模式進入認知心理學家的視野。大腦是由神經元相互聯結構成的復雜信息處理系統,聯結主義建構了“人工神經網絡”,力圖找尋認知是如何在復雜的大腦神經元聯結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現的。然而,聯結主義模式與符號加工模式在“認知的本質就是計算”這一點上是相同的,認知在功能上的獨立性、離身性構成了兩種理論的基礎。
目前,具身認知是認知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新取向。該理論主張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身體的。認知是身體的認知,心智是身體的心智,離開了身體,認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體的結構、身體的活動方式、身體的感覺和體驗決定了我們怎樣認識和看待世界。如果我們擁有蝙蝠的生理結構,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有些認知內容是身體提供的,身體與世界的互動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熱、溫”等概念基于身體感受,以這些概念為基礎發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狀態,我們會使用“冷漠、熱情、溫暖”。
(取材于葉浩生、蘇得權等的相關文章)
材料二
有許多實驗支持具身認知的假設。例如,有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參加一個關于耳機舒適度的測試。研究者告訴學生,這種耳機已經在走路、跳舞、聽課等情況下進行了測試,現在要測試的是在水平移動頭部(即搖頭)和垂直移動頭部(即點頭)時耳機聲音的質量。學生被隨機分成3組,分別為頭部水平移動組、垂直移動組和對照組。在隨后的測試中,學生先聽到一段音樂,然后是廣告商推薦這款耳機的一段話。水平移動組一邊聽一邊搖頭,垂直移動組一邊聽一邊點頭,對n組不需要移動頭部。最后學生需要完成一份簡單的問卷,給這款耳機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廣商的觀點。
實驗結果顯示,無論是給這款耳機的打分,還是對廣告商觀點的認可度,頭部垂直移動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兩組;而頭部水平移動組在這兩項的分值上,遠遠低于其他兩組。這說點頭的身體運動增強了積極的態度,而搖頭的身體運動強化了消極的態度。
(取材于葉浩生的文章)
材料三
基于離身認知的教育觀認為身體僅僅是一個“容器”,是一個把心智帶到課堂的“載體”;教育僅僅是心智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思維、記憶和學習等心智過程同身體無關。這種身體“缺席”的教育觀使教學變成了傳輸知識的機械運動,學習變成了簡單的知識輸入和存儲過程,只啟動了學生的大腦。學生就像一個接收信息的機器,只需通過記憶與練習將知識納入自身記憶系統即可。知識的體驗環節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
隨著具身認知思潮的興起,離身的教育觀受到了質疑。具身認知認為知識經驗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們身體的體驗性,“體驗”應是知識獲取不可或缺的途徑。而身體是處于環境中的身體,接受環境信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體驗,因此認知離不開身體所處的環境。
具身認知帶來了教育理念和學習理念的轉變,更強調全身心投入的主動體驗式學習。通過看、聽、聞、觸、做等調動身體各部位的參與,引發主體體驗式的學習,增強知識接受、獲得的中介環節--感受、感悟。傳統的視聽課堂轉變為注重操作性的體驗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身體充分調動起來,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識時尤為重要。例如,英語介詞很抽象,教師可以用實物演示介詞所反映的事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演示,在體驗的基礎上自我生成對介詞的理解。體驗式學習離不開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實的現場環境,也可以是人為設置的再現情境。比如,學習課文《蘇州園林》時可實地游覽;參觀博物館時可通過VR設備穿越時空,觸摸秦磚漢瓦,體驗古人的生活。
(取材于殷明、劉電芝等的文章)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符號加工模式把人的認知比作計算機的程序。
B.聯結主義模式不把認知的本質看作是計算。
C.具身認知在認知心理學中一直居主流地位。
D.根據具身認知,蝙蝠對世界的感知與人一樣。
2.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詩句,下列對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證明不同的人對相同事物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體驗。
B.證明離身認知觀把人的身體看成計算機的硬件。
C.證明認知過程中人不只是像機器一樣接收刺激信號。
D.證明離身認知觀的觀點有難以解釋的現實情況。
3.下列觀點來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實驗直接證明的一項是(3分)
A.身體的生理結構會影響人的認知。
B.身體的活動方式會影響人的認知。
C.有些概念源自身體與世界的互動。
D.人類的認知過程類似于計算過程。
4.根據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學習理念的一項是(3分)
A.學習成語“手舞足蹈”時,手和腳都舞動起來。
B.上生物課時,帶領學生到動物園和植物園研學。
C.朗誦李白《靜夜思》時,隨之做抬頭低頭動作。
D.上音樂課時,要求學生把手橫放在課桌上端坐。
5.有同學根據以上三則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綱,請你填寫①-⑤處,幫他補充完整。要求簡要概括。(6分)
模式 | 觀點 | 學習理念 | |
離身認知 | ① | ② | ④ |
具身認知 | ③ | ⑤ |
高考語文復習的技巧
1、語文考試范圍極廣,不可能一蹴,建議大家準備兩個本子:一個是作文素材積累本,一個是基礎知識摘錄本。在平時做練習時,或在聽老師講課時,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語音、詞語、成語、近義詞區別法、標點用法、病句識別法等都隨時記錄,且時常翻閱,熟記于心,每次模擬考試前都可以看一看。
2、將語文基礎知識(語音、字形、同義詞辨析、成語、病句、文言文閱讀)安排時,既要注意專題性,又要注意分散性。基礎知識中許多能力點的落實需要記憶,但不能盲目記憶,只靠工夫。
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經常被誤寫為事,這主要是因為不了解是與非的關聯,是非在詞中是指矛盾,爭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經常被誤寫為喧,仔細推究就會發現寒與暄是意義相反的兩個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再誤寫誤用了。
語文古詩鑒賞題怎么答
一、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④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三、分析主旨型題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⑵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⑶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⑷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②抒發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四、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里?
2、提問變體: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系上下句并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高考語文快速提分方法是什么
對照考綱說明,梳理板塊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高考這場硬仗而言,這里的“彼”即指“考試內容”。所以要對照考綱,對已復習過的各考點全面鋪開,毫無遺漏地構建框架結構圖,做到心中有數,不留盲點。同時,還要對照結構圖回憶聯想圍繞這些知識點考過哪些題型,每個考點又是怎樣的出題方式、解題步驟和答題方法。要把零散的習題整合成類型,“一個習題就是一個類型”,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建立習題檔案,反復思考研讀
有的同學到了復習后期還在盲目做題,結果是題目雖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個知識點或是同一類題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重典型例題的總結,不對照自己的錯題反思,更不對錯題歸檔整理。
殊不知,失分點就是增分點,所以,后期復習要注意運用不同顏色的筆對作業進行勾畫圈點批注,加強解題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時間再次鉆研歷屆高考試題,領會其命題風格,對典型習題做好歸檔工作。
注重識記積累,基礎分分必爭
高考試題中的中低檔題,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為此,我們要特別注重落實這項工作。例如,對所需背誦默寫的64篇文章的復習,就沒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須要記牢、記準,動動手,把平時的易錯字常寫寫,逐篇過關。對于成語題、病句題,要注意反復放到語境里面去理解為什么對,為什么錯。文言文的翻譯練習要堅持,最后階段要做到字字落實,寧少勿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