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填報高考志愿
填報高考志愿的方法
要重視抓早,不要輕視趕晚
很多家長考生認為,高考志愿填報幾天就能搞定。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報得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來的。因此,希望家長和考生一定要重視高考志愿填報,早作準備,不要等到考試完了以后再抓,那樣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要分清主次,不要包辦代替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經(jīng)驗豐富,對于高考志愿填報也當仁不讓,其實這是很不合適的。
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歲,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他們對社會,尤其是對自己想上什么學校及專業(yè),有一定的認識。
其次,高考志愿填報的目的是上大學——讀書。而這個書是由考生去讀,如果他不認可、不感興趣,是不利于他學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報這個事關孩子理想與前途的事情上,應該以考生為主,家長只起參謀、輔助的作用,絕不能越位,更不可包辦代替。
要有理有據(jù),不要憑想當然
高考志愿填報是關系考生命運和前途的終身大事,可現(xiàn)實中還有些考生及家長跟著感覺走,僅憑想當然、靠道聽途說就完成了志愿填報。
要量體裁衣,不要只追名校
高考招生錄取是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要使高考志愿填報成功,要把握兩個競爭實力,做到恰如其分。
第一個是由考生平時的學習情況、高考考分情況、思想品德情況、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經(jīng)濟情況、其他情況等組成的自身競爭實力。無論哪個要素出現(xiàn)了缺陷,都會影響考生的整體競爭實力。
第二個是學校的競爭實力。這雖然不是學校的綜合排名,但是以綜合排名為基礎的,最終會反映到學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上。
其核心是在掌握學校3~5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的基礎上,再準確判斷并預測學校今年的錄取分數(shù)線。
要分批填報,不要孤注一擲
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報表上,只報了1所或者2所學校。現(xiàn)行招生政策是,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會影響后一批次的錄取,院校錄取到哪個批次就依據(jù)哪個批次所填報的志愿。提前批次錄取的最大好處是增加了一次錄取機會,但不利因素是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太多,招生專業(yè)的選擇范圍較窄,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重點院校較少。
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徹了再報,對于本科第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報白不報,報了不白報”的招生錄取規(guī)則。對于后續(xù)批次志愿,如果你不報,就浪費了一次或幾次可能被錄取的機會。
要以選校為主,不要過于看重地點
高考志愿填報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情,切不可人云亦云,別人報什么你也報什么。
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廣州等發(fā)達地區(qū)的重點院校,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選擇這些地方的學校,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競爭實力。
要綜合分析,不要偏聽偏信
現(xiàn)在是信息社會,各種各樣的信息非常多,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會利用,好事就可能會變成壞事。
對于高考志愿填報的信息,基本上可分為以下幾種:對于政策信息,不論國家的、當?shù)氐模€是高校的政策,一般不需要辨真?zhèn)危灰煤醚芯俊⒆x通、弄懂就行;對于學校和專業(yè)信息,關鍵在于既了解靜態(tài)的歷史數(shù)據(jù),又把握動態(tài)的現(xiàn)實變化;對于高考志愿填報指導的信息,需要有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過程,尤其要學會綜合分析,切不可偏聽偏信。
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險搏高
許多考生及家長名校情結很重,他們大多愿意“分盡其用,用在選校上”。對這種填報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筆者并不認同。
高考志愿填報最關鍵、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報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調檔?能否錄取?因為重點名校的第一志愿錄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故而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險搏高,不留余地,就會導致風險很大。
反之,如果將所選擇的學校適當下降一個檔次,還可將所選擇的專業(yè)適當上升一個檔次。這樣一來,不僅留有余地,降低了風險,還可以選擇比較合適的專業(yè)。
要跟著招生章程走,不要跟著感覺走
考生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切不可跟著感覺走,而應該跟著招生章程走。因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開展招生工作、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jù),考生應該依據(jù)高校的招生章程來填報自己的高考志愿。
既要抓住關鍵,也不要忽視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高考志愿填報需要抓住關鍵、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細節(jié)。有時候因為忽略了一些細節(jié)而導致全盤皆輸。
比如,有的考生及家長看招生計劃時,很重視招多少人,卻往往忽略了看學費多少,結果雖然被錄取了,卻因交不起昂貴的學費而不能上學;
網(wǎng)上填報志愿的時候,有的人把設置的密碼忘了,造成了許多麻煩,甚至嚴重影響了志愿填報;
有的人把學校的代碼和專業(yè)的代碼混淆了,把這個學校和那個學校的代碼混淆了,這很有可能導致上線落選、高分低錄,甚至是高分不錄。
這些細小的事情,對高考志愿填報的影響都非常大,所以千萬不能忽視。
避免高考志愿被篡改的方法
一、營造安全環(huán)境
對于學校來說,應當盡到安全防范的義務,加強宣傳和管理。特別是如果組織考生在學校里統(tǒng)一填報,就應該為每個考生提供獨立的操作空間和時間,不要讓大家圍著一臺電腦去操作。
現(xiàn)在高考考場的安全保障措施已經(jīng)很成熟了,志愿填報系統(tǒng)的安全保障水平也應該提高,比如強制修改初始密碼,增加電話提醒、短信驗證、手機掃碼登錄或者指紋識別等功能。
二、加強法治教育
篡改事件的發(fā)生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個別考生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篡改他人志愿的行為不正確想必都知道,可是他們?nèi)匀贿x擇去做,與本身法治意識比較淡薄有關,沒有意識到可能違法,這也說明校園中的法治教育還有缺失。
十七八歲的年紀,不管是施害人還是被害人,都還是青少年。為了自己能考上,就改了別人的志愿。這說明目前的教育過于看重分數(shù),而忽視了法治理念、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引導考生們認識到高考只是人生的開始,要正確地面對得失成敗,同時要樹立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讓考生們知道哪些事情不可觸碰。
三、保管好個人信息
縱觀近年來發(fā)生的高考志愿被篡改事件,賬號和密碼泄露往往是直接原因。這與被篡改者自身疏忽大意有很大的關系。
高考填報志愿是關系到考生前途命運的事情。每個考生都應該提高安全意識,不要向別人包括同窗好友透露自己賬號、密碼,填報的時候也應該獨立操作。如果每個人都樹立起安全意識,維護自身權益,篡改志愿這樣的事件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
四、法律制裁
防止高考志愿被篡改,除了完善招生系統(tǒng)、建立救濟機制外,提高違法成本無疑是當務之急。就像替考“入刑”一樣,篡改高考志愿也當“入刑”,或在刑法中針對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行為增設專門罪名,防止篡改高考志愿需要從刑法層面求解,唯有加大打擊力度,才能阻止這一惡行的蔓延。
高考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考生報名信息核對要仔細
每年招生部門和學校多次要求“考生在報名信息確認時,要對本人信息進行仔細核對,尤其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民族、報考類別等項目,不得由他人代為核對。核對后必須由考生本人簽字確認,不得代簽或不簽,否則由此產(chǎn)生的后果自負”。但是,每年仍有部分考生不聞不顧,不是將身份證號碼填錯,就是將姓名、性別、民族寫錯,導致考生入學后資格審查無法通過。2015 年有考生將出生年月19940824誤寫成19940842、身份證后四位3214誤寫成2314、姓名梁誤寫成粱等。雖然填錯的信息可以申請更改,但更改錯誤信息需要時間,有些更改,程序還比較復雜。當年招生錄取結束前發(fā)現(xiàn)信息錯誤,考生須提供當?shù)毓膊块T和中學相關證明材料向縣(區(qū))招辦申請修改,縣(區(qū))招辦出具證明,市(州)招辦進行審核加注意見并上報省教育考試院,省教育考試院審核后對考生錯誤信息進行修改;當年招生錄取結束后發(fā)現(xiàn)信息錯誤,修改程序比較復雜。
網(wǎng)上填報志愿密碼要牢記
考生在初次登錄志愿填報系統(tǒng)時,系統(tǒng)將要求考生修改初始密碼(初始密碼為考生身份證號后八位),否則無法繼續(xù)填報志愿的操作。系統(tǒng)登錄密碼是考生登錄填報系統(tǒng)的身份確認密碼。修改初始密碼后,考生要牢記新密碼。登錄系統(tǒng)后,考生可按系統(tǒng)提示和要求進行填報。志愿填報完成,考生必須使用志愿提交碼提交志愿,否則志愿無效。志愿提交碼是考生提交志愿信息的唯一密鑰。系統(tǒng)登錄碼和志愿提交碼是考生本人填報志愿的重要信息,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碼。2015年,個別考生將密碼和提交碼告訴老師、同學,結果導致自己填報的志愿被修改,使考生錄取別的學校或者滑檔,與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考生一定不要把密碼透露給他人,不要讓他人代替填報志愿。如果考生不慎忘記密碼,須盡快憑準考證、身份證到報名所在縣(區(qū))招生辦指定的填報點進行密碼重置。
填報志愿時間要抓緊
為確保填報志愿工作的公平、公正,填報志愿截止時間一到,系統(tǒng)將自動關閉,考生將不能再填報志愿。考生盡早上網(wǎng)填報并提交,避免集中在截止時間臨近前填報。特別是網(wǎng)絡條件差的地區(qū),要避免在高峰期上網(wǎng)填報,防止在填報結束前因網(wǎng)絡擁堵不能登錄填報網(wǎng)站。
填報院校錄取規(guī)則要了解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學校時,要對自己選擇的高校全面了解,不然容易導致考生落選或錄取到不理想的學校和專業(yè)。對于高校的了解,主要側重三方面。首先要了解所選院校的重點學科、特色專業(yè)、冷熱一般專業(yè)。高校重點學科的多少,直接反映學校在全國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特色專業(yè)是指學校的某一專業(yè),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yǎng)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已產(chǎn)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一種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yè)。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學校的專業(yè)都有相對冷熱之分,所以對此要清楚知曉。其次要了解專業(yè)的內(nèi)涵、屬性強弱、培養(yǎng)目標,及就業(yè)方向。如考生專業(yè)意愿明顯,在相同檔次院校中,應首選專門學校,首選其強勢專業(yè)。再次要了解學校層次、辦學類型、招生計劃及說明、錄取原則、外語考試語種要求、專業(yè)特殊要求、錄取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對優(yōu)惠加分的認可程度、調檔比例、錄取及分專業(yè)規(guī)則等。要關注省劃批次提檔分、學校提檔分和專業(yè)提檔分。當然不可只關注院校提檔分,一般選擇學校錄取平均分作為參考價值意義更大,錄取率也高。應當詳細了解所報目標院校近幾年錄取的最低分最高分,尤其是平均分,大小年。當然,中分、高分考生更要結合位次。
看過“怎么填報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