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征集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高考征集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1.參加征集志愿前,考生需要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不能參加征集志愿。
2.考生要注意關注省市招辦官網、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渠道公布的尚未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余缺信息,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省招辦公布的志愿填報網站完成填報,逾期則不能再填報。
3.考生選報征集志愿時要考慮避免再次出現“扎堆”落選的問題。
4.考生參加征集志愿時要謹慎選擇,考慮清楚所報院校剩余專業能否接受,一旦錄取就不能調換。
高考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就是在某一批次正常錄取結束之后,某些大學按公布的招生計劃還未錄取滿額,省級招生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向考生公布,并組織成績上了該批次省控線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照缺額計劃,再次填報本批院校的志愿,從而提高考生錄取機會,以協助高校完成招生計劃。特別是實行平行志愿后,其投檔方式采取一次性投檔,而對其未完成的招生計劃的高校,普遍采取“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應該怎么填
第一,先了解一下缺額院校產生的因素:一是辦學地理位置偏遠的、考生不熟悉的高校;二是部分高校的專業一般為學校的非優勢專業或對考生有特殊要求的專業;三是定向招生院校,因考生錄取后要簽訂到邊遠地區定向就業協議;四是首次招生的院校,考生對該校不了解同時在歷年錄取數據中查找不到有關信息;
第二,對于一本線上高分的考生來說,可以填報一些比較優質的可以接受的院校,一本批次院校和專業是研究型為主的,發展前景大于二本批次院校和專業。如果學校跟專業實在沒有喜歡的,也可以放棄,重點考慮滑落到二本批次錄取。
第三,對于二本、三本線上落榜的考生來說,建議選擇征集志愿填報,不要滑落到專科批次錄取。
參加征集志愿的學校類型
第一類:生源不足高校。在第一輪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不能完成招生計劃。
第二類:超退高校。第一輪投檔時生源充足,但出現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單科成績等不符合有關要求而被退檔的考生人數多于其調檔比例的超額數,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計劃。
比如一所大學招生計劃為100人,調檔比例為110%,進檔的考生則有110人。在錄取過程中,未滿足錄取條件的考生有15人,這就使該大學僅錄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計劃。
第三類:追加計劃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該省(區、市)追加招生計劃。
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均為招生計劃未錄取滿額的高校,因為每年高考錄取的情況不同,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和專業的名單也不盡相同。
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這些高校和專業呈現出了一定的規律性,了解這些規律能夠幫助考生更好地填報征集志愿。
高考征集志愿的錄取時間
1.征集志愿錄取時間在填報征集志愿的次日。錄取結果最早在錄取的當天晚間就可以查詢到。
2.不過大部分征集志愿學校的錄取結果恐怕要稍晚一些公布,征集志愿錄取后2-3天是最有可能查詢到錄取結果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