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孩子與父母有分歧怎么辦
高考志愿孩子與父母有分歧怎么辦
填報志愿該不該尊重孩子的意愿?當父母與孩子意見不一致時,又該如何處理呢?這里我們給大家一點提示:
1.家長首先要明確一點,填報志愿過程中,孩子才是主體。目前,一般父母和孩子在志愿填報上的矛盾集中在學校、專業和地域的選擇上,其中最多的是專業選擇上的分歧。來做志愿指導的考生和家長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特別想報考某個專業,但家長就是不同意。我們發現,孩子往往都很通情達理,反倒是一些父母“我說了算”的家長作風,讓本來是無話不說的母子、父女,在志愿上交流得很少。
家長在和孩子意見不一致時,家長一定要放低姿態,善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耐心和孩子溝通,力爭通過交流達成一致意見。
2.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家長往往存在這個心理,那就是千方百計做通孩子的工作,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認可父母的看法。就像上面這位家長所問的“該怎么化解矛盾,怎樣做孩子的工作?”
說起來家長都知道,幫孩子選專業要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專長、即將來的發展方向考慮。可在實際填報志愿時,家長心里都有個小九九,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并且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讓他少走彎路。天下哪個父母會害自己的孩子呢?但是過分的干預是在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如果家長不試著改變自己的意愿,而一味勉強孩子屈服,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后果。即使孩子順從了家長的建議,按父母要求填報了志愿,然而由于沒興趣,大學的學習便會缺乏主動性,還有可能影響學業。在《填報志愿必戒的常識性失誤》的博文中,我們舉過相關案例:北京考生楊迪(化名)在填報志愿時屈服了媽媽,被迫選擇了不喜歡的金融專業,在被某財經大學金融專業錄取后,因實在學不下去,大三時選擇了退學。
3.即使家長考慮和選擇是正確的,也要以理服人,要讓孩子心悅誠服,如果孩子有一絲的想不通,都不要勉強,最后志愿的“落筆”權要交給孩子。當然,孩子的選擇也并非都是正確的,由于年齡、閱歷等原因,孩子的想法有時難免不切實際,這時家長也不要帶著情緒說教,而是要把自己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供孩子參考,也可向專業人士咨詢。
家長千萬不能態度強硬,也不要背后搞“小動作”,比如偷偷修改了孩子的志愿。在整個過程中,親子溝通得越充分越好,志愿的填報也就越順暢。
4.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對志愿無所謂,樂于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時父母尤其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并給予適當的引導。作為家長,不是代替孩子作決定,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尊重孩子,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信息幫助。
此外,參謀孩子志愿時,父母雙方的意見要先達成一致,否則孩子夾在中間更會茫然。
最后,我們還要說一句,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理應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填報志愿時家長要把握好參謀的角色,把最后的決策權留給孩子,畢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來負責,這是誰也無法替代的事兒。
填報志愿必戒的常識性失誤
案例一:專業不喜歡 退學重頭念
金融專業近年來一直是考生家長追捧的熱門專業。然而北京考生楊迪(化名)在被某財經大學金融專業錄取后,卻在大三時選擇了退學。
千辛萬苦考上了重點大學的熱門專業,眼瞅著快畢業了卻退學,楊迪的做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說起退學的前因后果,他自己也是一肚子苦水:“高考填報志愿時,我就不喜歡這個專業,可媽媽非逼著我報考,說學這個專業有前途。升入大學后,我對這個專業提不起興趣,學習起來也很吃力,就想退學,但是又擰不過媽媽。我要是第一年退學我媽會瘋,可要再學一年我就會瘋……”
所幸的是楊迪的基礎不錯,后來重新參加高考,順利考入北京某大學計算機專業。試想,如果一開始就尊重孩子的意見來選專業,楊迪也不會耽誤三年的時光。
點評:填報志愿時,要尊重孩子的意向,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參考性意見,但不能一味行使“我說了算”的家長作風,左右孩子的選擇。畢竟,上學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長的事。
案例二:代碼填錯誤 意外落了榜
張磊(化名)是北京市某重點中學的考生,高考分數超本科一批線好幾十分。本科一批一志愿填報了北京林業大學,分數也超過了該校的錄取線,誰想到卻意外落了榜。當他打電話去該校詢問時,卻被告知他的志愿中根本沒報這個學校。張磊再一查志愿表,才發現自己填報志愿時太粗心,把學校代碼輸錯了。當年北京林業大學的代碼是112,他卻填成了102,而102是清華大學的學校代碼。志愿填完后,他沒有仔細核對院校名稱。在學校進行書面確認時,張磊也沒有認真核對志愿信息,只在確認復核單上草草簽字了事。
點評:看了這個案例后,很多考生家長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這個考生怎么這么粗心,犯如此低級的的錯誤?而這卻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張磊身上的事實。在網上填報志愿前夕,我們再次提示考生,在輸入志愿信息時,一定要遵循8個字:正確填報,認真負責。
案例三:密碼遭泄漏 志愿被更改
北京市一個理科學生程彥(化名),高考考了456分。填報專科批次志愿時,第一志愿報考了北京某公辦高職院校。程彥的一個同學得知他的密碼后,在網上填報志愿結束前,私自將程彥的志愿進行更改,第一志愿改成了云南某職業技術學院,第二志愿為西安某職業學院,第三個改成了北京一所民辦高職院校。
錄取過程中,云南某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很納悶,這個考生分數不低,怎么不首選北京院校,而舍近求遠選擇云南的學校?該校給程彥打電話詢問情況,程彥才知道他的志愿被人惡意更改了。
點評:真實的案例勝過千言的忠告,這里我們提醒考生:志愿密碼不得向外人透露,保護你的密碼像保護你們家的存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