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填報流程
征集志愿院校名單,登錄所在省市區的高考志愿填報網站,就可以查看到征集志愿參與的高校和專業。不論是高考哪一個批次的錄取,在第一志愿的錄取結束之后,由于考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志愿的填報,因此有一些高校的報考考生會比較少,一些高校報考的考生會比較多。
有一些高校會完不成錄取考生的計劃,而有一些考生雖然成績不錯但是還沒有被錄取。因此需要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為完成招生任務的高校參與征集志愿,給高校和考生再一次的選擇的機會。
在第一志愿錄取結果公布之后,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為完成招生任務的高校也就知道都有哪些了、考生登錄填報志愿的網站就可以查詢到參與征集志愿的高校和專業,然后按照自身的情況進行再一次的志愿填報就可以,不過要注意。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進行志愿的填報。
征集志愿填報流程
一、通過省教育考試院查詢征集志愿的院校、缺額計劃數、填報分數要求等;
二、通過省考試院公布的消息,確定征集志愿填報時間及上網填報;
三、選擇院校時,要考慮到自己是否達到院校的最低要求,對于不足分數要求的考生是無法填報志愿的,考生必須要達到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
四、按征集志愿的院校和志愿專業設置的數量要求,結合自身情況合理填報志愿,并按時提交即可。
征集志愿院校的主要種類
因各學校錄取的實際情況不同,征集志愿的院校和名單也不相同,一般來說,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正式投檔錄取時,報考生源不足而導致計劃缺額,不能完成招生計劃。第二類是正式投檔錄取時,報考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而又無法按志愿專業安排,或因自身條件、單科成績等不符合相關要求而退檔形成的計劃缺額。第三類是正式投檔錄取時,報考生源充足,但正式投檔后又在該省追加招生計劃。省教育考試院表示,征集志愿對于上線未錄取的考生來說,都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報考機會。
填報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項
征集志愿的具體時間要依據各批次的錄取進程而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批次都有征集志愿。只有在正式投檔錄取結束后,省教育考試院才會根據各院校的招生計劃完成情況確定是否征集志愿。
考生填報征集志愿前,應該先查詢本人的高考錄取結果。如果考生的錄取狀態顯示為“自由可投”,就說明沒有被高校錄取,可以參加該批次的征集志愿;如果顯示為“預錄取”“等待終審”“錄取”等就不用填報征集志愿。
被高校退檔的考生填報征集志愿前,還需要查看被退檔的原因,以免在征集志愿時因同樣的原因再次被退檔。
高考征集志愿填報的技巧
1.密切注意并及時填寫報告。
一般來說,每一批征集志愿者的時間都比較短,都是12個小時。考生和家長要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各批次填報志愿的時間和剩余計劃的信息。一般考生所在的中學也會及時通知學生。各批次征集志愿截止時間一到,網上志愿填報系統將自動關閉,請考生盡快填報,不要錯過機會。
2.量力而行,服從調整。
考生也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學校”往往更吃香,分數不占優勢很難被錄取。特別是在參加本科一批志愿征集的考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沖刺名校而失敗的高分考生。
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注意冷熱專業的結合。不能只盯著“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要“冷熱”結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錄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