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征集志愿什么意思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你是河南考生,填報一本志愿沒有被錄取,然后河南教育考試院在一本錄取完以后,會公布一本沒有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再次進行招生,這次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都是寥寥無幾,因為絕大部分學校都招滿額了。這時你填報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如果被錄取了,也是一本。同樣,一本征集志愿結束后會進行二本錄取,接著是二本征集志愿,等等。
高考征集志愿何時填報
高考各個省市填報時間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省市招生錄取時間也不同,只有完成了相應批次的錄取以后,才會公布相應批次的缺額計劃,緊接著就會安排考生填報征集志愿,時間非常的緊湊,所以同學們要及時關注本省招生錄取時間安排,尤其是盯住想了解的批次,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完成征集志愿填報。
一般征集志愿填報時間都非常短,最多也就一兩天,大家一定要及時關注本省考試院發布的最新信息,查看最新補錄動態,抓住填報征集志愿的機會。
填報征集志愿時,一般最多也就是降20分錄取,而且即使是降分錄取,也會按照報考的考生分數高低錄取,同學們在填報征集志愿時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征集志愿計劃以及報考人數去填報,否則很難被錄取。
一般征集志愿高分的學生被錄取的幾率比較大,低分的考生尤其是本科或專科線下的考生很難被錄取,線下考生不要抱著僥幸心理,當接到錄取電話時要謹慎識別,不要被一些自考本科學校騙了,可以去本省考試院官網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有哪些
1上要報考大學的官網,查看招生簡章
很多大學官網上都有招生簡章,有些大學有特殊專業錄取要求,甚至有“志愿清”等政策,填報時一定要仔細查看。
2仔細注意大學校名,不要混淆
大學校名基本上都是“地域+學科性質+學校”組合的,而隨著近幾年高校改名風的狂熱,常常給考生帶來兩大常見錯誤
其一:學校弄錯,很多學校名稱相似,報考時候一定要注意,比如北京師范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醫科大學等等。
其二,地方弄錯,很多學生常常以為前面帶著“中國”兩個字的學校在北京,掛著省名的大學在省會,其實不是,比如中國海洋大學在青島,四川文理學院在達州,湖南科技學院在永州等等,千萬不要一心想去某些城市,不料跑到都沒聽過的地方去。
3仔細對比報考高校往年省內錄取排名
錄取排名是填報志愿時候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因此填報志愿時候一定要多看,多分析。
4不要根據學校的就業率高低選擇高校
每年有很多考生選擇高校時,往往會參考高校歷年就業率,按照就業率高低選擇學校,梓根在這里特別強調,千萬別相信什么就業率一說,每年高校畢業基本上都是要求學生必須填寫就業協議,學校根據就業協議來統計就業率,而就業協議有很多同學就當時并未就業,所以千萬不要參考就業率,沒參照意義。
5注意學校分數級差和專業分數級差
學校志愿分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高校規定的志愿級差為20分,第一志愿調檔分數線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調檔分數線就為620分。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而且規定了志愿級差的院校,省招辦按投檔比例投完第一志愿考生檔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愿級差將第二志愿且分數在級差之上的考生檔案投放給學校,由學校審核錄取。在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模式的批次,不存在學校分數級差。
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一學校規定專業級差為3分,學校在分配專業時,將第二專業志愿的考生成績減去3分后,和第一專業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確定專業。沒有規定專業級差的學校,在分配專業時,有的采取專業志愿優先的原則,即首先滿足第一專業志愿考生;有的采用分數優先的原則,優先錄取分數高的考生。
專科志愿填報有哪些技巧
1、能公辦不民辦
現階段,由于人們傳統就業觀念與現實教育體制的原因,民辦高校很難吸引到優秀的高層次的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當中,師資配備良莠不齊,甚至剛畢業的學生一轉眼就成了“大學教師”,教學質量堪憂;教學過程中得不到國家的財政支持,就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由學生埋單,公辦學校三千多的學費,到了民辦學校動輒七八千;畢業后,從法律地位上來說,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是平等的,但現實就業中卻仍有歧視民辦院校的現象時有發生。
2、首選行業類院校
選專科=選專業,選專業=選就業。行業院校由于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人脈關系,而其相關專業技術性強、要求標準高,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少,所以考生選擇此類院校中的王牌專業更容易就業,對口率也高。例如,石油類專科學校、民航類專科學院、鐵路類學院、水利水電類學院等。
3、看畢業生就業情況
讀高職校就是以就業為目的,如果學校專業設置合理,畢業生就業率就會高。目前高職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確實不錯,但學校公布的就業率不排除摻假可能。所以,如果有辦法,盡可能找這些學校在讀或已畢業的學生了解,他們應該會透露更真的信息。
專科志愿填報需要注意什么
一、不實事求是
有的考生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績之后,出于虛榮、出于自卑隱瞞自己的高考實際成績,從而進行自我欺騙,自我麻醉。在進行報考志愿的時候,心存幻想和僥幸,不根據自己的真實高考成績來報考志愿,好高騖遠,選擇了比自己實際成績高的院校,最后的結果可能導致無大學可上,或者面對專業被調劑的風險。
所以,高考生一定要實事求是的面對自己的高考分數,選擇與自己分數相對應的大學來進行報考,切勿盲目填報。
二、不認真搜索大學的詳情
大家都說報考志愿很難,其實把問題簡單化就是你所報考的大學就是你最想去上的大學,根據你的分數和該學校的往年錄取分數來估算。其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這所大學一定是你喜歡的,是你千挑萬選的,別到最后你被這所大學錄取了,9月份興高采烈的去報道了才發現,你的大學的規模竟然還沒有你的高中闊氣,從校門口一眼就能看到校尾,憋屈半天。
所以在報考之前一定要到該學校的官網去查詢了解下,最好可以利用暑假的閑暇時光實地去采采風,畢竟是你要生活3年的地方,包括食堂的大小多少,宿舍有無空調和獨立衛生間。
三、不仔細閱讀志愿填報規則
高考志愿填報前一定要弄清楚擬填報批次的投檔錄取規則,是平行志愿還是順序志愿?平行志愿投檔錄取遵循的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檔一投,順序志愿遵循的原則是志愿優先,優先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完不成招生計劃的時候方考慮第二志愿。
規則的把握極其重要,規則把握不好尤其是順序志愿規則把握不好,考生高分落榜的幾率極大。
所以,考生在報考志愿之前一定要詳細的了解相關的志愿填報規則,切勿盲目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