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識點記憶方法
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復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于高一政治第一課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商品是勞動產品”。簡單地說,商品就是勞動產品。這種“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商品”這個經濟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交換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也就是說,商品是有條件的,并不是任何“勞動產品”都是“商品”,只有那些“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商品”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高考政治答題要點
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例如,隨著我國信用卡使用的快速增加,信用卡領域的違法犯罪也隨之增多。我國信用卡使用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使用信用卡能夠節省交易費用B、信用卡的功能全面,收款手續簡便
C、個人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加強D、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正確答案是D.但是,據當時的統計,仍然有32%的學生做錯。其做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區分清楚“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之間的關系。
比如我們書上還有諸如:“決定”與“影響”、“根據”與“條件”、“主要”與“全部”、“原則”與“政策”等,他們都屬于易混詞。課本在知識敘述上,常使用這些詞把知識點準確地加以界定。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時常注意課本上的這些易混詞,區分易混詞、準確地把握知識點。
高考政治答題模板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原因與措施
(1)原因
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
②擴大消費需求有利于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擴大消費需求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④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國家: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居民收入。
②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保持供給平衡,保持物價穩定。
③政府要完善分配政策,調節社會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統籌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差距,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④發揮財政的作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消費結構升級。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市場,尤其是開拓農村市場,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
⑥政府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種違法行為,為消費者創設良好的消費環境。
企業:要提高產品質量,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務,使自己的產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個人:要通過自己的知識和勞動,增加個人收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高考政治答題技巧
抓住近義詞──培養信息轉換能力
信息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后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于檢測信息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著我們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課本中的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于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高考政治知識點梳理
1.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內涵: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意義: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把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結合起來,使悠久的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
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與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
文化強國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宏偉目標,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4.為什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1)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
(2)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
(3)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愿決定。
(4)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
5.如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