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的解題步驟
一、解題三部曲:世界觀→方法論→聯系實際。
二、注意答題范圍:
①(辨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人生觀與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②哲學道理(世界觀+方法論)、哲學原理(世界觀)、哲學依據(世界觀)、哲學啟示(方法論)的區別。
三、注意答題角度
1、是什么:
①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或運用哲學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學原理(名稱+內容)+方法論+聯系材料。
②運用具體哲學道理分析:哲學原理(名稱+內容)+方法論+聯系材料。
③哲學啟示型:方法論+原理名稱+聯系材料。
2、為什么:
①哲學依據(哲學原理);②書本中的含義、地位和現實意義;③歸納材料,提煉要點。
3、怎么辦:
①含義;②書本要點;③提煉材料,作為要點。
4、談認識、談看法(辨析題):
①下判斷(正確、錯誤和不科學);②正確的部分要論證(運用正確的哲學道理);③錯誤的部分要糾正(a、擺出正確的道理內容;b、指出錯誤的實質及危害);④總結一個正確的結論。
高考政治答題模板
價格變化的原因,政府穩定物價的原因與措施
(1)價格變化的原因答題模板
①價值決定價格:價值量越大,商品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商品價值越小。
②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升;供過于求,價格下降。
③紙幣發行量: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物價會上漲;相反,物價會降低。
④市場的缺陷: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一些生產者、經營者惡意囤積,哄抬價格。
⑤國家經濟政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主要通過控制流通中的貨幣量以及財政支出的數量,平衡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保持物價穩定。
⑥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
(2)政府調控物價的原因答題模板
①價格較快上漲導致人們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中低收入群眾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會穩定。)(影響生活)
②加強宏觀調控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③穩定物價,防止通脹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宏觀經濟發展)
④降低流通成本、穩定供給,這是尊重市場規律的要求。(影響生產)
⑤調控物價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體現了以人為本。
(3)穩定物價的措施答題模板
國家:①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②大力發展生產,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給,完善重要商品儲備制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緩解價格上升的壓力。
③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財政政策。
④實行臨時價格干預。加大市場監管力度,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哄抬物價的行為。
⑤加強流通體系建設,減少商品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穩定供給。
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企業:①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價值決定價格)
②企業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③企業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重視社會效益。
公民:①樹立正確消費觀。②與違規漲價行為作斗爭。
高考政治學習方法
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復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于高一政治第一課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商品是勞動產品”。簡單地說,商品就是勞動產品。這種“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商品”這個經濟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交換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也就是說,商品是有條件的,并不是任何“勞動產品”都是“商品”,只有那些“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商品”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高考政治知識點總結
商品: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兩個屬性:價值和交換價值
1. 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 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越大,價格也越高,越小,價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如鉛筆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用來寫字,面包的使用價值是可以用來充饑,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4. 貨幣: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但它比較特殊,它用來充當一般等價物(蘋果與面包價格不同,用貨幣衡量出來的 貨幣有兩個職能:一是價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發行量需要符號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如果印的錢過多,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社會穩定。印的過少,導致通貨緊縮,影響商品流通,所以鈔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當供不應求時,出現商品太少,買商品的人多的情況,這時候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當供大于求是,出現商品太多,買的人少的情況,這時候價格下降,形成買方市場
7. 價值規律: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比如李凱生產一部汽車需要花30天的時間。李凱生產一部手機的時間需要花10天時間,那么這部汽車在市場上的價格是這部手機的價格的3倍(可以假設汽車3萬元,手機1萬元)。也就是說生產一件東西,如果花的時間越多,那么它的價格也就越高。但是價格也受供求關系影響,當市場上賣汽車的很多,賣手機的相對少的時候,這時候汽車價格可能會稍低于3萬,手機稍高于1萬,但汽車價格基本還是手機價格的3倍
8. 當一件商品價格上升時,買它的人會減少,這種商品的生產規模也會相應地減少;價格下降時,買它的人會增多,這種商品的生產規模會增大
9.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越低,說明生活水平越高,因為系數低,說明花在吃飯上的錢很少,剩下的錢可以用在娛樂上、裝修、購買奢侈品
10. 中學生的消費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適度消費,同時不可以盲從別人,消費的時候要理智,平時消費中;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比如盡量少買或者不買對環境有危害的商品。時刻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每一分錢都是用汗水換來的,不能隨意揮霍。
高考政治知識點歸納
1、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的重要地位:
(1)民族節日:
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
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要保護文化遺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關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2)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為什么要)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也屬于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