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試題及答案
2017高考政治試題一、選擇題
(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50分)
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呼吁要“加強寫字教育”,要重視當前存在的“漢字書寫文化沒落”現象。之所以要“加強寫字教育”,是因為( )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著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
?、跐h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蹪h字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的根本原因
?、軡h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著決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漢字對中華文化的作用,①②符合題意;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但并非中華文化得以延續的根本原因,可見③錯誤;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并非決定作用,可見④錯誤,故選A。
答案:A
2.從《詩經》《離騷》到元代散曲,中國很多古詩詞都散發著獨特的韻味。這表明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具有( )
①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谪S富而絢麗的內涵
?、埘r明而獨特的風格
?、苤形骱翔?,既古老又現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可見①②③正確;④不是關于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特點的描述,排除;故選A。
答案:A
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唐代陸羽《茶經》的問世,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誕生?;卮?~4題。
3.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的《茶經》,是一部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恫杞洝返膯柺? )
?、偈侵袊嗣袂趧谥腔鄣慕Y晶
?、谑侵腥A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鄯从沉宋覈糯萍季哂星罢靶院拖葘缘奶攸c
?、荏w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④與題意無關。
答案:D
4.一千多年以來,中國人已經形成飲茶的習慣和傳統,茶文化也得以發展。不過現代人飲茶,已不再滿足解渴,而是注重“品”,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把品茶當作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材料表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茶文化為中華民族所特有
③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芪幕陌l展是一個歷史過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②說法錯誤,應排除;①③④符合題意。
答案:D
5.中國結,全稱為中國傳統裝飾結,是中華民族流行千載的手工編織藝術品。其始于上古,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在華人圈里廣為流行。這說明( )
?、僦腥A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壑腥A文化已被世界各民族所接受
?、苤腥A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始于上古,至今流傳,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特有體現了民族性,①②④正確,③觀點錯誤,故選A項。
答案:A
6.中國古典詩歌“無體不備,無體不善”,無論內容、風格、技巧,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成為后世效仿的典范。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文化的________的特點。( )
A.博大精深 B.源遠流長
C.包容性 D.多樣性
解析:材料是講中國古典詩歌內容、風格、技巧上的特點,顯示了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即獨特性,體現了“博大精深”的特點。“源遠流長”是指中華文化綿延不絕,代代相傳,有漢字和史書典籍見證。“包容性”是“博大精深”以及“源遠流長”的一個原因,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答案:A
7.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得益于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是指( )
A.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B.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C.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D.能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積極文化
解析:“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是指求同存異,“能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積極文化”是指兼收并蓄,故排除B、D。C錯誤,應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答案:A
8.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始終顯示出頑強生命力和無限魅力。除其蘊涵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華文化( )
A.是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途徑和源泉
B.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C.具有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解析:材料表明中華文化的一個特征是源遠流長,而其重要原因是包容性。包容性包括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故選C。其他的選項都不是原因。
答案:C
9.從孔子學院到“中法文化年”;從《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國門,到動畫片《中華小子》熱播法國并摘得法國動畫大獎;從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論語〉心得》版權被韓國人搶購,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強勁的“中國風”……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越來越熱。這些現象表明( )
A.中華文化能夠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B.中華文化呈現多國文化的豐富色彩
C.世界各國文化逐漸被中華文化同化
D.中華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廣泛傳播
解析:A錯誤,違背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借鑒、融合、學習。B錯誤,中華文化是本民族文化的體現,不是多國文化的體現,世界文化呈現多國文化的豐富色彩。C錯誤,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文化都是各具特色的文化,它們都是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故選D。
答案:D
10.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屆“中華民族文化周”活動,展示了各民族絢麗多彩的多元文化,增進了兩地青少年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有利于( )
?、倥囵B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诘褡逦幕膫€性,增強中華文化的共性
?、厶找鼻嗌倌昵椴?,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苷蔑@中華文化的底蘊,弘揚中華文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材料中活動主題是“中華民族文化周”,活動中可以展示各民族的多元文化。故其意義從歸屬感、凝聚力以及弘揚中華文化去思考。②錯誤,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淡化民族文化的個性是錯誤的。
答案:B
11.青海省2011年將建設少數民族古籍保護中心,以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古籍,繼承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下列對我國民族文化認識正確的有( )
?、偈侵腥A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的驕傲
②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
③各民族對中華文化都有認同感、歸屬感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我國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的驕傲,并且各民族對中華文化都有認同感、歸屬感。故①③④觀點正確,B項應選。
答案:B
12.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是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上述精神的共同內涵有( )
①團結統一 ②愛國主義
③勤勞勇敢 ④自強不息
?、輴酆煤推?/p>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①⑤不符合題意,②③④正確,故選B項。
答案:B
13.中國海軍護艦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護航行動是維護國家利益、保護遠海運輸線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重大軍事任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表明中國人民具有( )
A.偉大的民族凝聚力
B.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反對霸權的斗爭精神
D.勤勞自強的高尚品格
解析:中國護航維護了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B
14.“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下列觀點與之不一致的是( )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C.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注意設問要求“不一致”。C項體現了勤勞勇敢的精神,與題干不符,故C項應選。
答案:C
15.全國各地相繼開展了與“紅段子”內涵類似的“紅言頌”“紅色短信”等活動,逐漸成為新紅色文化品牌,開創了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這說明( )
A.大眾文化沒有雅俗之分
B.要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C.先進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D.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解析:A錯誤,大眾文化是指反映人民群眾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無論是高雅文化,還是通俗文化,只要是反映了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都是大眾文化。C、D分別講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不符合題意,因為題意主要是全國開展的“紅言頌”“紅色短信”等活動成為品牌,受到大眾歡迎。
答案:B
16.中學生小寧與同學見面就問“今天你‘偷菜’了嗎?”已經到了一天不“偷”心發慌的境地。這告訴我們( )
A.大眾傳媒會帶來不良文化的肆意擴散
B.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C.文化市場越來越活躍,產品越來越豐富
D.要在文化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解析:大眾傳媒的發展帶給人們文化生活的影響有喜有憂,A錯誤。B、C講的是人們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市場的情況,沒有講到人們在文化生活中如何選擇。
答案:D
17.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成功在于準確把握到了中國人的主流情感與價值觀。這啟示我們,發展大眾文化要( )
A.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
B.以通俗文化為主
C.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與呼聲
D.多種類型,多種風格
解析:發展文化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A項錯誤;發展大眾文化應提高多種類型和風格的文化產品,B項提法片面;材料中所述中國人的主流情感與價值觀正是我們所倡導的人民大眾文化,故選C項,材料強調弘揚主旋律,而非文化的多樣性,D項不選。
答案:C
18.據調查,在受孩子們喜愛的優秀讀物中,許多都是引進版圖書,如《哈利•波特》等。許多家長說,還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讀些“中國味”的優秀圖書。這說明( )
A.應倡導經典文化,抵制和拒絕流行文化
B.引進圖書是腐朽文化,應予以查封
C.應借鑒外來文化,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
D.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解析:家長希望孩子多讀“中國味”的優秀圖書,說明我們在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要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A、B兩項是錯誤的。D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C
19.今天,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該( )
?、僖园l展經典的、高雅的和嚴肅的文化為主
?、趫詻Q抵制、依法取締一切非社會主義文化
?、郯l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
?、苡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出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我們應該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③符合題意。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進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④符合題意。①②是錯誤的。
答案:D
20.“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敗;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敗。”對我們來說,要避免不打自敗,第一位的是要( )
A.壯大傳媒實力,推進有效傳播
B.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化產業
C.弘揚中華文化,加強文明對話
D.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解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首要任務,故排除其他三個選項。
答案:D
21.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長春強調,宣傳思想戰線要大力宣傳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重大進展和巨大成就,深入發掘和運用蘊涵其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大團結好的時代主旋律。要唱響主旋律需要我們( )
①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③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④堅持指導思想多元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唱響主旋律需要我們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①②③正確,A項應選;④觀點錯誤。
答案:A
22.2011年4月15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胡錦濤提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這體現了中華民族( )
A.高揚愛國主義旗幟
B.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左右著國際政治格局
D.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解析:由“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可知B正確;A、D與題意無關;C夸大了中華民族的作用,故選B。
答案:B
23.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話表明( )
A.團結統一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B.勤勞勇敢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
C.自強不息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D.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勇往直前、前仆后繼的唯一精神支柱
解析:曾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強調的是自強不息,可見C正確;A與題意無關;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可見B錯誤;D說法過于絕對,故選C。
答案:C
24.漫畫《“紅”門宴》啟示我們要( )
“紅”門宴
A.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B.抵制西方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C.加強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
D.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解析:由漫畫標題《“紅”門宴》可知,我們必須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D符合題意;A、B、C與漫畫寓意無關,排除,故選D。
答案:D
25.現實生活中有人這樣評價某些教授和商人:“教授搖唇鼓舌,四處賺錢,越來越像商人;商人現身講壇,著書立說,越來越像教授。”下列對這一評價認識正確的是( )
A.這是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相背離的表現
B.這是文化建設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適應的表現
C.文化修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
D.這是自然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知識相接軌的表現
解析:材料觀點重在對這一社會現象的批評,而B、D是對這一現象的肯定,故排除;C不符合題意。
答案:A
2017高考政治試題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材料一 當前我國的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娛樂性強,觀眾參與度高,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熒屏生活。但是其中有些綜藝娛樂節目出現了低俗化傾向:某些嘉賓通過假造身份、故意炫富;雷人言論、失檢行為、惡意嘲諷等方式自我炒作;部分媒體片面追求收視率,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健康思想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
材料二 國家廣電總局近日強調,不能片面追求收聽收視率,不能靠低俗、庸俗迎合少數人的低級趣味。應該堅決叫停低俗文化,不讓其流布于社會。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回答:
(1)你認為,當前某些綜藝娛樂節目出現低俗化的原因有哪些?
(2)面對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青少年學生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
答案:(1)①某些嘉賓思想道德修養低下,通過低俗方式炒作自己。②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導致部分媒體片面追求收視率,迎合少數人的低級趣味。③受封建思想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影響。
(2)①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低俗文化的能力。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③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投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回答任意兩點即可得滿分)
27.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3年之后,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已基本完成。在抗震救災斗爭與災后恢復重建中,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周密部署,各級黨委、政府一線指揮,人民子弟兵生死突擊,共產黨員和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專業救援隊和志愿者先人后己,不分男女老幼捐款捐物,不分天南地北無私援助,不分民族地域心手相連,譜寫了高亢雄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交響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充分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1)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2)請你談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解析:第(1)問考查弘揚民族精神的原因。解答時,要從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方面展開。第(2)問考查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措施。學生只要掌握書本知識即可正確作答。
答案:(1)①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2)①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②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③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④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⑤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⑥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8.材料一 我國陶瓷業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我國的陶瓷發展至少有一萬多年的歷史。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三百多年的發展,到唐朝時期,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迎來了高峰時期,邢窯白瓷“類銀類雪”,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兩大窯系舉世聞名。到了宋代,我國瓷器業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元明清時期,我國陶瓷業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清朝康乾盛世時期,我國陶瓷業的發展臻于鼎盛,青花瓷、孔雀綠、紫金釉、琺瑯彩瓷等都是這一時期的成功之作,聞名于世。
材料二 20世紀前半葉,中國社會國無寧日,經濟衰退,民不聊生,雖有不少有志之士與愛國的陶工及匠師結合起來,為陶瓷的發展而努力拼搏,但從整體上說,這一時期是我國陶瓷藝術黯然失色的歷史時期。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整個工藝美術采取了“保護、發展、提高”的方針,廣大陶瓷美術工作者不斷深入生活,探索創新,創作了大量反映現實生活、時代氣息濃郁的藝術瓷以及經濟適用的日用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陶瓷藝術進入了一個全面繁榮發展的新時期,展現出包容性、多樣性、科學性的特征,許多新工藝、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種應運而生,蓬勃發展。
(1)結合材料一,分析說明我國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什么特征。
(2)20世紀前半葉,中國瓷器藝術黯然失色的原因有哪些?
(3)結合材料三,分析說明應如何促進我國陶瓷藝術的發展。
解析:本題以我國陶瓷業發展狀況為背景,注重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第(1)問考查中華文化的特征。解答時,只要根據材料,結合中華文化的特征作答即可。第(2)問考查瓷器藝術走向衰微的原因,學生只要牢固掌握書本知識便不難正確作答。第(3)問考查文化發展的相關知識。解答時,要從文化的繼承、交流、創新以及國家要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等角度展開。
答案:(1)我國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征。我國陶瓷業的發展至少有一萬多年的歷史,這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國唐宋清時期,很多陶瓷產品風格獨特,各領風騷,聞名于世,這說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2)①20世紀前半葉,我國經濟落后,封建統治逐漸走向沒落,導致包括瓷器藝術等在內的中華文化走向衰微。②西方近代工業文明對中國社會的巨大沖擊,這是我國瓷器藝術黯然失色的重要原因。
(3)①國家要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鼓勵和扶持包括陶瓷藝術在內的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②文藝工作者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行文化創新。③對傳統文化既要批判地繼承,又要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④積極發展對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國外文化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