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民族關系考點及預測題
2017高考政治民族關系考點一、經濟常識
2.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展,是實現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沒有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最終會影響民族團結的鞏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實現。所以,實現民族團結,從根本上講要靠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通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增進民族團結,實現社會和諧。
2017高考政治民族關系考點二、哲學常識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西藏“3·14”事件和烏魯木齊“7·5”事件充分說明,當前妨礙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在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國際恐怖勢力這“三股勢力”的策劃煽動下,國內還有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進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活動。在一部分干部和群眾中,還存在著一些民族偏見,存在著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的影響。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正是我黨從我國民族問題的實際現狀做出的科學決策。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民族團結是一種正確的社會意識,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是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需要,是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果、開創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新局面的需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應對激烈國際競爭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3.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有密切關系,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國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難以發展。所以,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2017高考政治民族關系考點三、政治常識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組織文化建設和搞好社會公共服務是我國重要的對內職能。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國家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搞好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具體表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
2.我國的國家機構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和工作宗旨。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是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需要,是鞏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果、開創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新局面的需要,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客觀要求。
3.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民族團結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應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好、開展好,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維護好、發展好。
4.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偉大祖國,維護祖國統一和各民族團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族人民的神圣職責和義務。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有利于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5.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團結是我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6.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公民要自覺地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2017高考政治民族關系預測題
1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在學校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保證。據此回答1~3題。
1.下列組織中不能履行國家職能的是:
A.中宣部 B.教育部 C.國家民委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
2.從政治常識看,在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是國家機關在履行:
A.維護政治統治和社會穩定的職能 B.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
C.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D.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3.從哲學角度看,之所以要“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是因為:
A.國家觀、民族觀屬于物質范疇,是自然形成的東西
B.看問題要堅持兩分法
C.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D.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促進作用 擁有56個民族的中國,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探索出一條成功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這一成功實踐是以62年前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為標志而正式拉開大幕的。
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和實踐,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實際相結合的一個偉大創舉。據此回答4~6題。
4.下列有關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項基本原則
C.民族區域自治就是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
D.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是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務的權利
5.在我國之所以能實現民族團結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之間建立了平等互助的關系
B.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
C.各民族有共同的利益
D.消滅了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階級根源
6.“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實際相結合”的哲學依據是:
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C.看問題要全面,反對一點論 D.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7.從政治常識看,下列與鞏固民族團結無關的是: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三項基本原則
C.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建立經濟特區
8.2009年8月24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召開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劉云山在講話中強調,要高舉維護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旗幟,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定自覺地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堅定自覺地促進改革發展和社會和諧。
(1)從國家職能的角度看,國家應怎樣加強民族團結?
(2)從政治常識的角度,說明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政治民族關系模擬試題 高考政治民族關系考點匯總
2.2017年高中政治考點預測
3.2017高考政治考點匯總
4.2017高中政治大題必背知識點匯總
5.2017高考政治常見考查要點及答題規范
6.2017年高考政治大題答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