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熱點綜合題預測附答案
2017高考政治熱點綜合題預測1、聚焦“3.28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
2010年3月28日14時30分許,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53人被困井下。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搶救被困人員。事故的發生折射出一些領導干部缺乏宗旨意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組織管理混亂,還有的干部片面追求GDP速度,多撈政績,置安全和人民生命于不顧。
(1)結合上述材料,黨和政府就如何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再次發生以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談談你的看法。(20分)
(2)就某些領帶干部的不作為,你可以通過什么途徑或者渠道反映給相關政府部門?(15分)
【命題出發點】近幾年來,安全生產事故屢禁不止,頻繁發生,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這與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本題以“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作為背景和一個縮影,來引起考生對安全生產與關注民生的關系為切入點命題。
【解析】第一問要求考生從黨和政府兩個角度來回答,黨要加強和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要真正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等知識來分析.政府要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能,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原則等方面做起,才能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第二問屬于開放性題目,考察考生分析解決問題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參考答案】
(1)黨:①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高廣大黨員的責任意識,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②加強黨對安全生產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政府:①政府要依法履行政治職能、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安全監管工作,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②政府要堅持依法治國原則和對人民負責原則,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干部隊伍管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每個要點4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2)①登陸政府網站,給相關職能部門發電子郵件或者發帖子。②給相關職能部門打熱線電話或者發短信。③給信訪部門寫信揮著到信訪部門反映。④求助新聞媒體,對其行為進行曝光。(每個要點3分,只要打出其中的3點,即可給10分)
2017高考政治熱點綜合題預測2、關于“尊嚴論”創新題
【熱點材料】在政府報告結尾部分,******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這是在政府報告中首提尊嚴論。
【命題說明】關于“尊嚴論”這方面的題目屬于切入點小,但考察的知識涉及到政治的所有模塊,同時與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專題聯系密切,關于尊嚴論溫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到,在《政府工作報告》屬于首次,因此估計2010年高考試題可能涉及。
【問題設計】
1.請你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讓人民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2.溫所講的“尊嚴論”的政治依據?你認為溫的“尊嚴論”內涵包括哪些內容?
3.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談談你對如何讓人民更有尊嚴的理解或者認識?
4.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尊嚴論”對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哪些要求?
5.假如你是一位文藝工作者,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怎樣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
【參考答案】
1.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生平。
(2)大力發展經濟,不斷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人民順利就業,實現其自身的社會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使人民開拓自己的生活,展社會主義勞動者的風采。
(4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現教育公平。
(5)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機制,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使他們徹底解除后顧之憂。
(6)完善和理順分配關系分配制度,實現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
2.
(1)政治依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其性質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和執行者;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指導思想“三個代表”;生存權和發展權是人民基本的重要的權利。
(2)內涵:溫所講的“尊嚴論”主要指三個方面:第一,就是每個公民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由和權利,國家要保護每個人的自由和****。無論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國家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第三,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必須以每個人的發展為前提,因此,要給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讓他們的聰明才智競相迸發。怎
3.
(1)確保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健康權、教育權等權利,如果這些權利受損,尊嚴必將受損。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這是維護尊嚴的政治保障。
(3)政府應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和行政復議制度,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4)要擴大群眾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決策權、監督權,實行村民自治制度,更多的事務讓人民自我管理。
(5)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讓人民真正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政治實踐活動
(6)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
(1)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深入群眾,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不做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
(2)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提高自己的行政效率。
(3)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4)政府應該創造條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
5.
(1)充分發揮文化對人的影響。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對外來文化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創造出更多的人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來增強增強精神力量,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2)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投身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偉大實踐中,作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3)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現教育公平,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
2017高考政治熱點綜合題預測3、聚焦《房屋征收和補償條例》
材料:2010年1月20日國務院法制辦邀請8位學者組織座談會,討論《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補償條例》,在新條例草案中,由“搬遷”取代“拆遷”。 在“征收程序“中,必須得到90%以上居民的同意,在“補償程序”中明確了兩個“2/3”保障補償。其一,就是要有2/3的居民接受補償方案;其二,要有2/3的住戶簽訂補償協議。
1.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有關知識回答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渠道有哪些?(8分)
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有關知識,分析如何看待新條例草案中由“搬遷”取代“拆遷”的的變化?(10分)
3.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分析新條例草案是如何出臺的?(12分)
【命題說明】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屋拆遷應運而生,由此產生的問題日益凸顯,國家為此出臺了很多政策來規范拆遷,但是問題還是不斷出現,有些問題尤為引人關注,不可思議,令人汗顏。因此房屋拆遷問題就自然而然成為是2010年高考命題的重點。
【解析】第一問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較簡單。第二問要求運用《政治常識》,做本題的切入點材料說明的國務院(政府)的做法,因此考生要用政府的有關知識來分析。第三問運用《生活與哲學》有關知識,考查考生對哲學原理的熟練和理解程度。設計原理很多,考生一定要聯系材料分析。
【參考答案】
1.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每個要點2分)
2.(1)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享有法律賦予的政治自由、監督權、參與權、表決權和知情權。邀請學者組織座談會,正是公民享有自己權利,參與政治生活的體現。
(2)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的權利是由法律賦予的,草案的出臺及變化表明政府在依法行政,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樹立和提高政府的權威。
(3)我國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和執行者,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條例的出臺過程及內容的變化充分說明政府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條例的出臺說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不斷的健全和完善,同時也說明我國政府正在為建設陽光政府、服務型政府而不懈努力。
(5)條例的出臺是公民依法享有參與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表達意愿的權利和自由體現。
(每個要點2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是的意識能促進人們的實踐活動順利展開,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針對我國目前在城市拆遷過程中引起的城管人員與人民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國務及時修改和制定《管理條例》,必將促進拆遷工作的的順利進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2)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新條例草案是在舊條例的基礎上制定的,是對舊條例繼承和發展,使新條例更加注重人性化,更加完善和健全。
(3)發展具有普遍性,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新條例草案與舊條例的對比在措辭內容方面的變化,說明文件政策必須與時俱進。
(4)發展的實質是“揚棄” 。新條例草案既克服了舊條例中消極的、過時的東西,又保留了積極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東西而形成的,比舊條例更完善,更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
(5)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動力。舊條例在實踐過程出現很多不盡人意的問題,推動國家必須立即停止、修改舊條例,制定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條例。
(6)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和革命批判精神。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注重研究新情況,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這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
(7)實踐決定認識即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展的動力、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目的和歸宿;同時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具有無限性和無限性。新條例草案與舊條例的對比在措辭內容方面的變化,正是實踐決定認識的體現,也說明人們不可能一次就形成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8)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新條例草案中,由“搬遷”取代“拆遷”,在“征收程序“中,必須得到90%以上居民的同意,在“補償程序”中明確了兩個“2/3”保障補償。充分體現人民群眾是的地位和作用。
(9)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新條例草案與舊條例的對比在措辭內容方面的變化,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的要求。
(每個要點2分,只要答出其中的6點即可得滿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政治熱點選擇題預測附答案
2.2017高考政治題選擇題預測及答案
3.2017年政治時事熱點模擬試題及答案
4.2017年時事政治熱點模擬試題及答案
5.2017高三政治高考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