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四單元檢測題附答案(2)
高一政治第四單元檢測題:主觀題
21.經濟熱詞:食品安全
洋快餐“速成雞”、白酒塑化劑、毒膠囊、地溝油等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再次觸動了國人的神經。它們擾亂了市場秩序,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老百姓強烈呼吁:揚善必須抑惡,扶正必須祛邪!市場經濟需要道德誠信。對此,政府重拳出擊。
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分析市場經濟需要道德誠信的依據。(12分)
答案:(1)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弱點。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國家科學的宏觀調控,也需要企業加強行業規范和自身的道德建設。(4分)
(2)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了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離不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需要法律法規、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的市場規則來維護。(4分)
(3)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4分)
22.材料一:
圖1 我國資源人均占有與世界平均水平
圖2 主要國家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材料二:黨的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提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我們應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12分)
答案:(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3分)
(2)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3分)
(3)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3分)
(4)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3分)
2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粵港澳經濟合作中,廣東具有勞動力充足、土地資源豐富及制造業發達等有利條件,而港澳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資金、國際市場等方面能夠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開放30多年來,粵港澳合作從前店后廠式的產業分工,到CEPA(內地與香港、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系列協議的簽署和貫徹執行,再到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個新區的破繭而出,一步步從漸進協作走向多邊融合。
(1)根據材料一,概括粵港澳三地開展經濟合作的理由。(3分)
(2)結合材料一、材料二,運用經濟生活中科學發展觀和對外經濟的相關知識,闡述推進粵港澳合作對廣東經濟發展的意義。(13分)
解析:第(1)問考查材料中粵港澳三地開展經濟合作的理論依據。解答時要仔細審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從每句話中總結出理論依據。第(2)問考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知識。組織答案時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1)原因:優勢互補。(3分)
(2)意義:①有利于廣東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廣東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4分)
②有利于廣東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3分)
③有利于推動廣東的開放朝著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的方向轉變。(3分)
④有利于廣東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及國際經濟危機的挑戰。(3分)
高一政治第四單元檢測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