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復習真題練習
高考政治復習真題練習:選擇題
③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認識由自發到自覺轉變的標志
④我國上層建筑對于經濟基礎由不適應走向適應的標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依法治國”屬于上層建筑領域內的變革,其直接影響是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不斷解決社會基本矛盾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①②符合題目要求。我國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認識早已進入自覺的狀態,③表述錯誤;從總體來說,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是相適應的,④中的“由不適應走向適應”說法不正確。
答案:A
2.(2015·新課標全國卷Ⅱ)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從唯物史觀看,這是因為( )
①文藝的源泉是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谖乃嚨陌l展取決于文藝創作方法的創新
③文藝反映社會生產生活的形式與風格是統一的
④文藝是反映并服務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的有關知識。文藝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又服務于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①④觀點正確,故B項應選。②中的“取決于”顛倒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③觀點與題意不符。
答案:B
3.(2014·重慶卷)馬云說,為賺錢順便做好事,還是為做好事同時賺錢,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以商業的心態去做事已經不行,必須以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僖怨娴男膽B獲得的回報越多,個人的價值就越大
②“心態”影響商業活動體現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③不同的“心態”決定著商業活動中的思維方式和成敗
?、芊仙鐣幝傻囊庾R能轉化為服務社會的物質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題干強調商業和公益兩種不同心態的作用。①個人價值的大小關鍵是看他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而不是得到的回報,排除。②“心態”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影響商業活動,體現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故②正確。③“心態”屬于社會意識范疇,影響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排除。④正確的心態能夠促進商業的發展,可見社會意識立足商業實踐能夠轉化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應選。
答案:D
4.(2014·福建卷)下列最合理的對應聯結是( )
①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a+b)2=a2+2ab+b2——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邸读x勇軍進行曲》使人精神振奮——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中左邊內容是一個“定律”,屬于主觀的內容,而右邊是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左方與右方沒有直接關系,排除;②中公式的變化,體現了矛盾雙方的轉化,左方與右方不對應,故排除;③中“使人精神振奮”體現了社會意識對人的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④中“坐地”與“日行”體現了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因此,正確選項是B項。
答案:B
5.(2014·四川卷)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觸動了不少人的心弦,引發了人們多方面的思索:自我、親人、友情、健康、藍天、夢想……都去哪兒了?這些追問,在凸顯當今社會環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時,還萌動著人們尋求改變的心態和信念。這表明( )
①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③社會意識的產生有其物質原因
?、苌鐣睦碓醋匀藗兊纳罘此?/p>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聯系的特征和社會意識的決定因素,旨在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人們對于多方面的思索和追問,凸顯當今社會環境下一些人的迷茫心境,還萌動著人們尋求改變的心態和信念,表明了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樣性的特征,同時表明社會意識(思索、追問)源于社會存在(當今社會環境),其產生有其物質原因,故①③正確,選B項。②表述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④表述錯誤,社會心理屬于社會意識范疇,源于社會存在。
答案:B
6.(2014·福建卷)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下列選項能正確反映社會基本矛盾運行規律的是( )
①充分發揮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的重要作用
?、趫猿趾屯晟粕鐣髁x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
?、奂涌炜茖W技術的發展,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軋猿种袊伯a黨的領導,建設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 ①→④→②
解析:在人類社會的矛盾運動中,按順序應為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材料中體現生產力的是“科學技術”;體現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是“基本經濟制度”;體現上層建筑的是“黨的領導”。符合題目要求的是A項。
答案:A
7.(2013·山東卷)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關注發展質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傳中,“幸福”“活力”“生態”等成了常見的宣傳語。這說明( )
A.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語言的變化決定意識的變化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解題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主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重視發展質量、關注民生成為潮流,宣傳語中就出現了“幸福、活力、生態”等內容,說明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A項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B、D項不符合題意;物質決定意識,C項說法錯誤。應選A項。
答案:A
8.(2013·浙江卷)漫畫所蘊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會意識的產生都有物質原因
?、谑挛锇l展的不同階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廴说挠苿由鐣a力的發展
?、苌鐣庾R和社會存在如影隨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矛盾特殊性、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知識。解題關鍵要多角度解讀漫畫信息。漫畫中人們的問候語的變化是由其收入增加造成的,是改革開放的結果,①與題意相符;人們問候語的變化,表明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②應選。③錯誤,我國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④錯誤,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并非一定與社會存在同步。
答案:A
9.(2013·福建卷)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思考。有學者這樣寫道: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前,這些觀念就會緊隨并支持你們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后,它們便會拉著你們向前
如果你們逆著時代觀念而行,它們就將推翻你們
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
?、僬_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诜从硶r代客觀要求的觀念可以支配社會的發展
?、凵鐣嬖诘淖兓l展決定時代觀念的變化發展
④時代觀念的反作用體現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與時代精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知識,回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題意。材料中學者所寫的內容反映了時代觀念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因此①和④是對材料的正確理解,均應入選;②中的“支配”夸大了時代精神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故不選②;③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能入選。
答案:D
10.(2013·新課標全國卷Ⅰ)2013年4月,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從唯物史觀看,尊重勞動和勞動群眾是因為( )
?、賱趧邮侨说拇嬖诜绞胶蜕鐣l展的基礎
?、趧趧迂暙I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勞動群眾能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創造歷史
?、軇趧尤罕姷母纠媾c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全面準確地理解唯物史觀的內容。之所以要尊重勞動是因為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之所以要尊重勞動群眾,是因為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致的,①④符合題意;自由實踐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程度的根本尺度,②錯誤;③說法是典型的唯心史觀,是錯誤的。應選B項。
答案:B
高考政治復習真題練習:主觀題
11.(2015·天津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經濟下行與新增勞動力就業壓力是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2010年至2014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分別是:10.3%、9.2%、7.8%、7.7%和7.4%;《中國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9.2億,之后幾年每年新增勞動力數量將維持在1 600萬人左右的水平。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要穩住速度,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確保居民就業”。
運用《生活與哲學》中關于社會歷史的知識,說明“穩增長、保就業”政策的理論依據。
解析:根據設問要求,運用唯物史觀的知識分析“穩增長、保就業”這一政策的依據,涉及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等。
答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穩增長、保就業”的政策是對經濟下行和就業壓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該問題的解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遵循這兩個規律,旨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發展。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保就業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需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12.(2015·浙江卷)祠堂是崇宗祀祖聯絡宗親的場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載體。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鄉村治理中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殘余有時也被人用來排斥外姓、干擾選舉。新農村建設以來,W村把老祠堂翻修擴建成寬敞明亮的新禮堂,開展創建“文化禮堂、和美鄉風”系列活動,敬先賢、誦村訓、禮儀傳習、普法講座、村民一家親、評選孝老愛親最美家庭等。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禮堂已成為村里的文化地標。禮堂文化溫潤了村民關系,促進了鄉村治理。去年,該村被評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省級示范村。
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意識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轉化為禮堂文化。
解析:本題以W村的文化建設為背景考查社會意識的知識,旨在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限定的回答角度是社會意識的知識,需要回答社會意識的反作用,祠堂文化發展為禮堂文化,目的是發揮先進社會意識的推動作用。
答案:W村的祠堂文化必須加以轉化,因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殘余是一種落后的社會意識,影響村民團結,對社會發展起消極作用;禮堂文化既繼承祠堂文化的積極因素,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有助于推動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