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時政熱點及分析
政治時政熱點:我國明確經濟體制改革八大重點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國有經濟的作用。《意見》強調,要深化企業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系統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推進電力等重點行業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和國有資本效率。這有利于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2.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要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意見》強調,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3.增值稅的作用。征收增值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有利于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因此,要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研究推進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環境保護稅等改革,更有效地發揮財政政策對穩增長、調結構的積極作用。
4.財政的作用。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科教文衛事業的發展,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障。因此,《意見》強調,要發揮財政政策對穩增長、調結構的積極作用。
5.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遂平。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當今時代主題,我國要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這樣才能推動全球生產力的發展。為此,《意見》強調,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
6.樹立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意見》強調,要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促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這要求我們樹立科學發展觀。
二、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量變與質變的關系。GDP目標設立在7%左右而非一個確切數值,顯示出中國政府主動降低經濟增長指標,不再緊盯數量而是追求效率和質量。這從哲學角度說明,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就發展而言質變更重要。
2.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015年GDP目標在一定區間范圍內,各地、部門已經沒有必要謊報、虛報財政收支,也沒有必要在經濟困難的時期抱有太多壓力,應放心大膽嘗試各類項目,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
3.從整體著眼,樹立全局觀念。《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啟示我們必須從整體著眼,樹立全局觀念。
4.辯證的否定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它要求樹立創新意識。要持續簡政放權,加快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投融資、價格、統一市場等改革,逐步形成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管理新模式。
5.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面是要尊重市場,另一方面就是要清理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在打貪反腐的同時增強干部隊伍的廉潔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真正為老百姓、為市場服務。
6.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意見》強調,要深化民生保障相關改革,健全保基本、兜底線的體制機制,著力深化教育、衛生、文化以及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領域改革。
時政熱點試題:
《意見》強調,要深化企業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系統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推進電力等重點行業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和國有資本效率。要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據此回答1—2題:
1.系統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的目的是
A.提高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的比重
B.增強公有制經濟對國民經濟命脈的控制作用
C.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D.增強公有制經濟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控制作用
2.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可以
增強市場經濟活力 緩解就業壓力 促進商品流通 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意見》強調,要落實財稅改革總體方案,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研究推進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環境保護稅等改革,更有效地發揮財政政策對穩增長、調結構的積極作用。據此回答3—4題:
3.實行“營改增”,征收增值稅
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 是調節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不受企業盈虧影響,有利于財政收入增長 有利于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4.發揮財政政策對穩增長、調結構的積極作用,說明
A.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B.財政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C.財政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
D.財政的民生支出與民生改善始終成正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