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時政熱點《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
高考政治時政熱點:國新辦發表《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
時政熱點背景: 時政熱點分析:2.堅持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相結合。西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利用經濟手段、市場機制,鼓勵各行各業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排放。同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西藏自治區政府提出了建設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以及建設生態西藏、美麗西藏的戰略目標,努力探索高原環境下實現西藏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這就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4.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多年來,中央和西藏自治區編制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對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進行全面規劃與部署。這就要求每個公民作為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自覺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西藏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于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了公有制,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中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為此,黨和國家把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新發展。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團結奮斗,西藏已經走上一條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西藏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4.發展藏文化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繁榮。隨著經濟、交通等的發展,藏文化逐漸被人們了解,它成為人們認識西藏、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發展藏文化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繁榮,有利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三、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分析
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西藏能走上今天的發展道路,是現代文明發展的客觀要求,它順應了人類社會進步潮流,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大量考古、歷史研究表明,在中國境內,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自古就有血緣、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聯系,西藏地方與中國內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從來沒有中斷過經濟、政治、文化往來。
3.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西藏社會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粗暴踐踏人類尊嚴,嚴重侵犯基本人權,根本阻礙西藏社會發展,完全背離中國和世界進步潮流。因此,西藏的農奴制注定要被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
4.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舊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通過加大通過立法保護生態環境力度,出臺《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等規章,體現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時政熱點試題:《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各民族形成了休戚與共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西藏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一員。西藏的命運始終與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據此回答1—3題:
1.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其國家結構形式是
A.單一制 B.復合制 C.聯邦制 D.邦聯制
2.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其根本原因在于
A.各少數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消滅了剝削制度、剝削階級,建立了公有制
C.各族人民在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
D.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近年來,黨和國家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實現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新發展。這樣做是基于
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 發展是解決少數民族地區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指出:“經過西藏人民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團結奮斗,西藏已經走上一條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西藏取得舉世矚目發展成就原因主要有
各族人民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了建設國家的積極性、創造性 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我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來,包括藏戲在內的眾多古老藏文化在保護和傳承中得到了創新。隨著經濟、交通等的發展,藏文化逐漸被人們了解,它成為人們認識西藏、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發展藏文化
①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繁榮 有利于文化交流與合作,實現民族融合 有利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為實現民族平等奠定了物質基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6.歷史事實充分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從來不是一個獨立國家,西藏作為民族自治地方與中央的關系,是地方與國家的關系。下列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C.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權統一領導下的特別行政區
D.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要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行使法律賦予的自治權
7.針對中國和睦的民族關系狀況,一位外國專家深有感觸地說,中國處理民族關系的經驗值得向世界推廣。中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關于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民族平等是社會穩定的前提 民族團結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A.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指出:“西藏走上今天的發展道路,是現代文明發展的客觀要求,順應了人類社會進步潮流,符合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自然界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要堅持適度原則 社會發展是客觀的,要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 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A.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9.《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指出:“大量考古、歷史研究表明,在中國境內,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自古就有血緣、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聯系,西藏地方與中國內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從來沒有中斷過經濟、政治、文化往來。”這體現了
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 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事物的聯系 聯系具有主觀性 聯系具有多樣性
A.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西藏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白皮書指出:“20世紀50年代,當奴隸制、農奴制、黑奴制已為現代文明所徹底唾棄之時,西藏社會依然處于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統治之下。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粗暴踐踏人類尊嚴,嚴重侵犯基本人權,根本阻礙西藏社會發展,完全背離中國和世界進步潮流。”這說明
A.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B.發展的過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D.新出現的事物必然會戰勝舊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