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選擇題專項練習附答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某D。
答案 D
2.(2015·浙江杭州二模,32)由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中國足球改革( )
A.發展基礎足球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B.發展職業足球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C.發展校園足球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D.發展社會足球引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解析 發展基礎足球要著眼于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A正確切題。發展職業足球是發展文化產業,而不是發展文化事業,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才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排除B。教育C。引領人們精神生活的是優秀文化作品,發展社會足球不能起到引領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D錯誤。應選A。
答案 A
3.(2015·江蘇淮安三模,23)《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對改變祖祖輩輩生活方式的渴望,對土地的復雜感情,還有他們的自尊與奮斗,道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國夢”,更影響了幾代青年的奮斗與勵志,既“叫好”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又“叫座”暢銷了幾十年。( )
①都是傳統和時尚的統一 ②應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③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呼聲 ④能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平凡的世界》既“叫好”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又“叫座”暢銷了幾十年,說明它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呼聲,②③正確切題。①④與材料無關。應選B。
答案 B
4.青花瓷源于中國,被視為中華民族審美理念的代表之一。歌曲《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述說著青花瓷的無窮魅力,靈動含蓄,歷久彌堅。由此可見中華文化( )
①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②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③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④體現時代的先進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不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
答案 C
5.南鑼鼓巷,這條北京東城最古樸時尚的胡同有著地道的北京味兒,也有各種雅致情調的內涵酒吧,多種不同的文化元素,在這里渾然一體,讓人們徜徉于古今交錯、中西合璧的時空之中,被傳統與時尚的和諧交融所深深折服。這體現了( )
①中華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感的統一 ②北京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特質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環境 ④文化自覺與自信推動文化創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解析 材料體現了北京文化的包容性,讓人們深深折服,體現了②③。①④不符合題意。
答案 C
6.“國之祭,史之痛,民之愿。”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以國家名義舉行公祭活動是基于( )
①彰顯文化包容,推動世界文化的融合發展 ②營造文化氛圍,發揮文化對人的強制作用 ③凝聚民族情感,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④反思歷史教訓,樹立正確國家民族歷史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推動世界文化的融合發展”在材料中不能體現,也與公祭活動無關;②“發揮文化對人的強制作用”說法錯誤;③④是舉行公祭活動的目的,符合題意,故選B。
答案 B
7.多年來, “春晚”逐漸成為中國人不可缺少的文藝大餐。但是, 不同民族、 不同地區、 不同年齡、 不同性別、 不同職業的人, 對“春晚”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存在說明( )
①人們的文化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 ②人們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不同民族、 不同地區、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 不同職業的人,對春晚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存在說明人們的文化需求呈現多層次、 多樣化的特點,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①④正確;②說法太絕對;③材料未體現流行文化。
答案 D
8.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費”則呈現了一種丑陋的飲食觀,在中央號召下,民間發起了“光盤行動”,號召國人向好面子、窮擺闊“說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
①要通過科學文化教育對落后文化予以改造和剔除 ②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對我國的沖擊 ③要對傳統文化發起徹底革命 ④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文明風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題中“舌尖上的浪費”這種丑A項。
答案 A
9.文化自覺本質上是對文化價值的覺悟覺醒,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選項體現文化自信的是( )
①和夫人穿著特色鮮明的中式服裝,出席荷蘭國王舉行的盛大國宴 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擬對外語科目社會化考試,增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自覺本質上是對文化價值的覺悟覺醒,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對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根據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各自含義可知,①描述的是對本國服裝的充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體現,符合題意;②描述的是對本國語言文字的自信,體現了文化自信,符合題意;③描述了我們A。
答案 A
10.(2015·山東煙臺模擬)2015年2月28日,煙臺市連續第四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極大提升了煙臺的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煙臺市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尤其是膠東紅色文化的價值,實( )
①文化發展的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 ②文化建設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核心 ③精神文明創建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④文明創建是廣大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體現了文化發展的基礎在繼承,關鍵在創新,文明創建是廣大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②錯誤,文化建設要以為D。
答案 D
高考政治選擇題專項練習2:
1.(2015·浙江溫州二模,31)蘇軾的《和董傳留別》中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所蘊含的道理是( )
①精神活動能夠脫離物質活動 ②豐富學識能夠促進道德修養 ③優秀文化能夠塑造積極人生 ④精神食糧比物質產品更重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腹有詩書氣自華”,說明豐富學識能夠促進道德修養,優秀文化能夠塑造積極人生,②③正確切題。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①錯誤。精神食糧和物質產品對人的發展都很重要,④錯誤。應選D。
答案 D
2.(2015·浙江臺州3月調研,31)乘漕舫攬千年文明,望拱宸思歷史風云。申遺成功的38.85萬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萬元,同比上漲22.8%。這表明( )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②經濟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
③人們體味文化離不開特定的活動 ④文化遺產申遺成功會免遭破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申遺成功的大運河帶來旅游收入的激增,說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①正確切題。乘漕舫攬千年文明,望拱宸思歷史風云,說明通過游覽大運河,人們可以體味到C。
答案 C
3.(2015·浙江紹興調測,32)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上傳網絡后,短時間內點擊率破億,柴靜的霧霾調查喚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甚至許多環保股票也因此大漲。這表明( )
①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具有強大功能 ②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科技進步是推動經濟、文化發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網絡上傳播,喚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也推動環保股票大漲,這表明大眾傳媒在文化傳播中具有強大功能;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①③正確切題。②錯誤,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④與材料無關。應選B。
答案 B
4.(2015·浙江紹興、金華聯考,30)觀察右邊漫畫《變與不變》。變的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變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習。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造成這一現象的依據是( )
A.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B.文化塑造人生,落后文化會阻礙經濟發展
C.經濟決定文化,文化是經濟的反映
D.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解析 由漫畫可知,雖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習沒有改變,這是因為文化與經濟A正確切題。B、C、D與材料不符。應選A。
答案 A
5.央視公益廣告《筷子篇》通過一雙雙筷子訴說著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過筷子第一次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過筷子嘗到了兒孫滿堂的幸福滋味,孤獨的人通過添雙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溫暖,相守的人通過筷子找到了彼此心靈的依靠……這則公益廣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由此可見,公益廣告( )
①集中體現了大眾傳媒的娛樂功能 ②已成為先進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③能夠引領文明風尚,激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文化影響人的特點和文化傳播。材料沒有涉及“娛樂功能”,①與材料無關;②夸大了公益廣告的作用;公益廣告訴說著不同人生和情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說明公益廣告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正能量,③④符合題意。
答案 D
6.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共建貫穿歐亞腹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攜手東盟共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被合( )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③各國都堅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則 ④中華傳統文化在繼承中不斷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③說法不符合實際。④與題目無關。
答案 A
7.2015年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本5條,分別為“像愛惜自己生命一樣保護文化遺產”“為文化遺產點贊為美麗中國添彩”“文化遺產千秋傳承保護弘揚萬代收益”“珍惜定格的歷史愛護不朽的文明”“心與夢的石刻你和我的大足”。其蘊含著( )
A.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要守護精神家園
C.文化遺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D.文化遺產是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解析 本題考查傳統文化。慶祝民族節日是A、C兩項錯誤;材料強調了文化遺產承載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凝結了民族智慧,B項符合題意;D項沒有說明文化遺產的現實意義,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
答案 B
8.(2015·浙江寧波二模,31)2014年4月29日,2014中國“南非年”暨南非文化季在北京拉開帷幕;2015年3月15日,2015南非“中國年”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拉開帷幕。掀開了中南人文交流( )
A.文化在相互滲透中融合
B.文化在相互繼承中發展
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競爭
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傳播
解析 中南互辦文化年表明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傳播,D正確切題。應選D。
答案 D
9.“正能量”一詞本為物理學術語,以真空能量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質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質為負。但經過一些博主通過微博將其賦予新內容,并借助互聯網得到廣泛傳播,成為具有積極意義的社會流行語。( )
A.微博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B.網絡是文化多樣性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
D.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是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A項說法錯誤;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是文化多樣性存在和發展的基礎,B項說法錯誤;C項和題意無關;題中“正能量”一詞通過微博將其賦予新內容,并借助互聯網得到廣泛傳播,體現了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項正確。
答案 D
10.走進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灰色墻面上的特色人物與場景剪影頓時映入眼簾。在4 000多個琉璃單元體中,存放著許多北京老物件兒,用手機掃一掃設置在其中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觀看相關視頻。這一題為“北京·記憶”的地鐵公共藝術作品( )
①是傳承北京歷史文化的有效載體 ②是北京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③用信息技術促進文化資源的共享 ④使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因時而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②錯誤,文化遺產是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北京·記憶”的地鐵公共藝術作品傳承了北京歷史文化,但沒有改變其具體內涵,④錯誤。
答案 B
11.2015年6月15日,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摘取第21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綜藝獎。該節目除了掀起收視熱潮,更是引發了觀眾對漢字書寫的熱議以及全社會對于國學、文化的思考。不同于其他引自國外版本的眾多綜藝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完全是原創節目。上述材料說明(
①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活力的保證 ②文化創新應堅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③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④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央視播出后,引發了人們對漢字書寫的熱議和對國學、文化的思考,說明大眾傳媒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具有文化傳遞、共享的強大功能,④正確;完全原創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取得成功,說明了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①正確;材料沒有強調繼承傳統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