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備知識考點
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動
2.財政收入
1)含義
國家通過稅收等所取得的收入
2)主要形式
①稅收收入
②國有資產收入
③債務收入
3.財政支出
1)含義
國家為實現其只能而對所獲得的收入進行開支
2)主要形式
①經濟建設支出
②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
③行政管理支出
④債務支出
⑤其他支出
4.國家預算和決算
1)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分配,是通過國家的預算實現的。
2)國家預算
經過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年度收支計劃稱作國家預算
3)國家決算
對上一年度財政收支的實際執行情況的總結稱作國家決算
5.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關系
1)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
2)財政收入的規模決定財政支出的規模;
3)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目的,財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又能為增加財政收入創造條件。
6.經濟發展與財政收入的關系
1)在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關系上,經濟發展是源,財政收入是流;經濟發展是根,財政收入是葉。只有發展經濟、厲行節約,才能廣辟財源,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2)國家通過財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財力,保證國家職能的實現,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7.財政支出的原則
量入為出,盡力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節余。
8.財政赤字
1)財政赤字的含義
財政支出>財政收入
2)彌補財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①動用歷年結余
②增加稅收
③發行國債二、財政的重要作用(B)
主要表現:
2.財政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財政對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礎工業、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3.財政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
我國財政不斷加大了對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4.財政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財政在實現社會公平方面發揮著重要調節作用。國家財政通過社會保障的支出,保證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有計劃地安排一定量的資金用于增加工資,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等職工的工資水平;通過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
5.財政為鞏固國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三、稅收的種類及其基本特征(A)
1.稅收的含義及其基本作用
1)稅收的含義
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向經濟單位和個人無償征收財務的一種形式。
2)稅收的基本作用
籌集國家財政資金
2.稅收的基本特征
1)強制性
稅收是依靠國家的政治權利強制征收的。稅收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確定的,征稅必須有法律依據,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納稅人必須根據稅法的規定納稅,不依法納稅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無償性
國家征稅后,稅款即為國家所有,不再歸還納稅人,也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
3)相對固定性
國家在征稅之前就通過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征稅的范圍和標準,非經國家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隨意改變。
4)稅收的三個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這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基本標志,也是鑒別一種財政收入是不是稅收的基本尺度。
3.稅收的構成要素和種類
1)構成要素
①納稅人
納稅義務人的簡稱,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②征稅對象
是指對什么東西或行為要征稅。征稅對象,是國家征稅的根據,是區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
③稅率
稅率,是指對某種數量的征稅對象應征收多大比率的稅額。稅率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節,它的高低及調整直接體現了國家政策引導的方向和宏觀調控的意向。
2)稅收的種類
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印花稅、關稅等
四、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B)
1.我國稅收的性質(本質)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我國稅收的作用
1)稅收是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是國家最穩定的財政收入,使國家實現其職能具有切實的物質保證。
2)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
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稅收為手段,通過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的確定和具體的稅收征管,可以促進生產發展、科技進步和社會穩定,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3)稅收是國家實行經濟監督的重要手段
國家通過稅收可以了解和掌握國民經濟運行的態勢。國家稅務部門通過日常的稅收征管工作,可以深入企業內部,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五、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B)
1.納稅人的義務
1)納稅申報的義務
①稅法明確規定,納稅人要按期申報應納稅。
②納稅申報表是稅務部門進行審核、征收、查賬以及發生納稅額爭議時處理的依據。
2)及時提供信息的義務
納稅人必須及時向稅務部門提供其與納稅有關的信息。
3)按時納稅的義務
納稅人具有按時納清稅款的義務。超過納稅最遲期限,要罰款,有的甚至要受到法律追究。
2.納稅人的權利
1)及時獲取稅法信息的權利
2)監督稅務部門工作的權利
3)納稅人信息資料保密的權利
4)了解和監督稅款如何使用的權利
六、依法誠信納稅(C)
1.培養依法納稅的自覺性,以及自覺宣傳納稅的作用和意義,與破壞征稅的行為作斗爭,維護稅收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2.提倡依法誠信納稅
①誠信——一個是誠實、不說謊、不虛偽;另一個是講信用。
②依法誠信納稅需要征納雙方的努力,一方面是納稅人能夠自覺地按照稅法的規定申報自己應繳的稅,另一方面稅務機關應該創造一個簡便、公開、透明的繳稅環境,并宣傳好納稅人的權利,讓納稅人明明白白地納稅。
高考政治必備知識考點:國家機關
一、國家的權力機關(B、C)
1.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
1)全國人大——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2)地方各級人大——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2.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C)
1)原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代表全體人民在全國范圍內,全面、獨立地行使國家主權或統治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的權利都不能超越它。
2)全國人大的職權
①最高立法權
修改憲法,制定與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②最高任免權
選舉、決定和任免最高國家機關的領導人和有關組成人員。
③最高決定權
審查、批準、決定、通過國家的……(預算、計劃、建置、制度等)
④最高監督權
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最高國家機關的工作。
3.全國人大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B)
1)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會根據憲法規定,行使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全國人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全國人大會每屆任期5年。
2)全國人大會的職權
全國人大會作為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全國人大的部分國家權力。
①有權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②制定除應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③決定計劃預算的部分變更;
④監督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⑤決定人事任免。
3)全國人大會與人大的關系
全國人大會與全國人大的關系是從屬關系,對全國人大負責,受全國人大監督。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作為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
二、我國的國家行政機關
1.在我國的國家機關體系中,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即各級人民政府是重要組成部分。
2.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C)
1)國務院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2)國務院在我國國家機關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表現)
①國務院是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它對外代表國家開展活動,對內統一領導地方各級行政機關。
②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工作職責是,通過行政管理活動,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通過的各項決議和決定,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權和裁決權,制定行政法規,制定有關條例和規定。
③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在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機關組織體系中,國務院居于最高地位。
3國務院的組成
①國務院實行負責制。
②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決定。
4)國務院的職權
①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②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③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④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⑤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⑥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國家行政機關(A)
1)性質: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受其監督。
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任務
①貫徹執行本級人大及其會所通過和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
②貫徹執行本級人大及其會就重大事項所做的決定、決議;
③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規。
4)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
我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
省
市負責制
縣
鄉鄉長
4.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政府(B)
1)建設依法執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
依法執政,加強制度建設,用法律法規規范政府行為。(情景)
2)建設務實高效、廉潔勤政的責任政府
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需追究。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規范有序的執行機制,公正透明的監督機制。(情景)
3)建設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
①建設服務政府,要堅持把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②建設服務政府,要切實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政府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持的重點進一步向社會事業發展傾斜,向公共設施建設傾斜,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傾斜,想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困難群眾生活傾斜。
③建設服務政府,要建立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公示和聽證制度。建立公共決策的社情民意調查制度,要進一步優化政府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三、我國的國家司法機關
1.我國的國家司法機關的組成(A)
審判機關+檢察機關
國家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是法治社會的一項根本原則。
2.我國的人民法院(A)
1)性質: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2)人民法院的組織體系
我國人民法院組織體系由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組成。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
3)人民法院的任務
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通過行使審判權,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社會公共財產,保護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4)人民法院行使的審判權
包括刑事的、民事的和行政的。
3.我國的人民檢察院
1)性質: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2)人民檢察院的組織體系
我國人民檢察院組織體系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組成。最高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最高檢察機關。
3)人民檢察院的任務
人民檢察院通過行使檢查權,打擊一切叛國的、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懲治犯罪分子,保衛國家的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維護社會秩序,保護集體和個人的財產,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4)人民檢察院的辦案原則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嚴禁逼供信。
4.我國的公安機關
1)性質: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家行政機關,是我國司法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民警察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2)公安機關的任務
承擔著刑事司法、打擊犯罪任務,承擔著大量的社會行政管理和服務職能。
3)公安機關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關系(B)
①在我國的司法體系中,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公安機關是治安機關,負責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執行逮捕。
②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審查、批準逮捕,提出公訴,以及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四、國家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
1.公務員的定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2.我國公務員的范圍: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的工作人員。
3.國家公務員的準則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保守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清正廉潔,公道正派……
4.國家公務員要依法接受人民的監督
1)國家公務員依法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性
①概述:國家公務員接受人民監督是堅持執政為民、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國家機關工作的根本保證。
②只有人民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才不會懈怠,國家公務員才不會濫用權力。
③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做出正確決策,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止工作失誤。
④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才能保證行政目標的實現和國家機關的清正廉潔。
2)國家公務員依法接受人民監督的途徑和方式
①國家公務員要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的監督
A.各級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要自覺接受多種形式和途徑的人民監督,特別是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
B.同時還要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
②國家公務員要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等方面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