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識點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國的應對策略:
(1)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2)我國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影響人的表現:
(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5、文化影響人的特點:
(1)潛移默化的影響。(2)深遠持久的影響。
6、優秀文化對人的影響 (1)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2)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3)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0、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
(1)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11、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12、尊重文化多樣性原則? 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14、傳統文化的的表現 傳統習俗的繼 傳統建筑的 傳統文藝的 傳統思想的
15、傳統文化的特點: 相對穩定性; 鮮明的民族性
16、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于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8、文化創新的必要性: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19、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動力和源泉。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基本途徑:
A、實現文化創新,需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B、實現文化創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同時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C、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20、中華文化的特點:(1)源遠流長;(2)博大精深
2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1)原因:漢字傳載、史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23、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1)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4)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24、新時期為什么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重要性]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