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常考政治術語講解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我們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立足點。
4、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前提,是我們應當永遠堅持的立足點。
5、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
6、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是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和合作。我國各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 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
7、團結信教群眾,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是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術語:根源、來源
1、銀行吸收存款有兩個主要來源:一個是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存款;一個是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
2、我國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3、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4、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根據)。
5、社會意識的內容歸根到底根源于社會存在。
6、集體主義是我國人民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7、理想源于現實,高于現實。
8、知識創新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
9、從意識的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10、實踐中認識的來源。
11、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
12、我國國家權力來源于人民。
13、政治根源于經濟。
14、宗教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最深刻的社會根源是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
15、某些大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追逐利益。
16、利益相悖是引起國家間磨擦或沖突的根源。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術語:動力
1、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4、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術語:依據
1、從社會主義基本國情出發是黨的基本路線得以形成的前提條件和立論依據。
2、當前,我國堅持國家專政職能的重要依據是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
3、國家職能是國家機構設置的主要依據。
4、識別民族的基本依據是民族的四個基本特征。
5、國際商品價值是世界市場商品交換的唯一依據。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術語:首先、首要、首位
1、發展“兩高一優”農業,首先要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
2、人類積極的能動的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首先表現在,人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通過抽象思維活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人類有意識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們承認自然的客觀存在和服從自然的結果。
4、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
5、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首要條件。
6、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7、正確認識和把握基本國情,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8、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
9、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
10、集體主義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11、在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中,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應該是居于首位的。
12、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13、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14、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
15、保持社會穩定,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先決條件。
16、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要把思想建設放在首要地位。
17、在民族形成過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條件。
1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國和印度、中國和緬甸政府先后共同倡導的。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考政治常考政治術語講解,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