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
2017年高考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爭先恐后
⑵ “爭先恐后”不過是世界的一種此起彼伏的暫時狀態、一個形容詞。但在六十年代的詞匯中, “先”與“后”卻是一種價值判斷,“先”,與先進、進步之類有關,“后”卻是落后、倒退, “落后就要挨打”。無數運動之后,在這個國家無人不患“恐后”癥。由于普遍地“恐后”,爭先成為風氣,“先”是如此事關生存,到了必須“爭”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終在潛意識中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爭先恐后了。
⑶“爭先恐后”不再是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暫時狀態,而是常態,所以,沒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們也本能地要爭先。
⑷爭先已到這種地步,連小學生考試,九十五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爭先,意味著人們對生活的常態和基礎的漠視。生活的質量并不表現在世界的先進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狀況。把“先”作為衡量事物的惟一價值標準,所有人都要爭先恐后,只好革命。
⑸爭分奪秒、力爭上游,作為一種可能性,當然是應該鼓勵的,但它不是標準。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沒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沒有恒定的時間和緩慢的時針的對比,爭分奪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態,也是世界的不同狀況,它們并不存在價值上的優劣。
⑹馬拉松賽跑永遠只有一個人先進,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樂園。
⑺先進的意思在此時代,只意味著價值是否能立即兌現。不能立即兌現就是落后。我常聽人說,不甘落后,眼科醫生加入了股票大軍,種白菜的姑娘去醫院當了護士。
⑻我認識一位緩慢的大師,他的一座雕塑花了20年,他是落后的。他開始的時候,受的是先鋒賈科梅蒂的影響,但這影響持續了20年之久,沒有當即面市,他完成的時候,已經落后了。年輕一代今天決不會從倫勃朗開始,必然永遠落后。他們很聰明,從威尼斯雙年展開始。
⑼一天等于二十年,固然是一種時間觀。但20年如一日,同樣是一種時間觀。一天功夫的東西就是一天功夫的東西,20年功夫的東西就是20年功夫的東西,永遠不可取代。緩慢的并不是落后的,快也不意味著價值上的優越。這都是常識,但在這個世紀,明白這些,卻是大智大慧。
⑽在古代社會,各文明之間并不爭先恐后,因為文明不存在價值上的先進與落后。但在20世紀,“落后就要挨打”,竟成為風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標準由什么界定?武器的先進。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總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華文明。這個世界已經昏頭了。日本居然在中國文明面前以“先進”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種邏輯已經成了中國人刻骨銘心的經驗之一,人們似乎已經忘記此邏輯乃是強盜們創造的。
⑾以“爭先恐后”的價值觀來看歷史,不僅會得出緩慢的中國時間劣于格林威治時間的結論,甚至把“落后”用于漢語。
⑿“爭先恐后”,是由于人們喪失了對世界的永恒之基礎的安全感。喪失了存在感。
⒀ “爭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⒁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最落后的不就是我們相依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變的,緩慢的,沒有時間的,大地的這些特性是否已經成為這個“先進”世紀“維新”的障礙?
⒂長江洪水的泛濫,從根本的方面來說,我以為乃是“先進”的人類不滿于大地的落后,所導致。
17.下面對原文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作者并未對“爭先恐后”做全面的否定,只是強調要分時間、分場合、分內容對待。
B.文章批評了把“先”作為衡量事物的價值標準的社會狀態。
C.文中舉眼科醫生和種白菜姑娘的事例,意在說明人人都去追求生命中的更高價值。
D.把落后作用于“中國時間”和“漢語”,源于一種以“快速”和“武器先進”為“先”的價值觀,作者對此持否定態度。
E.文章借提出“大地是否成為‘先進’世紀‘維新’的障礙”,質疑一種“爭先恐后”的觀念,這是運用了反證法,意在指出這種說法的荒謬。
18.通讀全文,概括出人們普遍愿意“爭先恐后”的原因。(3分)
19.根據上下文意,解釋下列兩句劃線句子的含義。(6分)
①生活的質量并不表現在世界的先進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狀況。
②一天功夫的東西就是一天工夫的東西,20年工夫的東西就是20年功夫的東西,永遠不可取代。
20.文章在結尾部分寫了長江泛濫的事例,請你分析這么寫的作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