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河南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她本能地想要沖到兒子身邊,撣掉他頭發上的沙子,并教訓那個小孩,但忍住了。她總是說要萊利學會為自己戰斗。
“小家伙,別扔!”她嚴厲地說,并朝長凳上看看,“怎么能隨便扔沙子呢!”
長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聲說:“喬,干得好!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
她覺得膝蓋忽然軟了一下,乜了莫頓一眼。他這才意識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時代》放在腿上,轉過頭看著那人,清瘦的臉上帶著他當面指出學生錯誤時那種羞澀、歉意的微笑。
“你說得對,”他心平氣和地說,“但正因為是公共場所……”
那人放下漫畫,懷著敵意從頭到腳打量著莫頓。“是嗎?”蠻橫無理中夾著威脅,“在這里我兒子跟你兒子有同樣的權利。他想扔沙子就扔唄。你不服氣,就他媽帶著你兒子滾蛋!”
孩子們都愣住了,瞪著眼,張大嘴,連手里的鏟子掉了都不知道。莫頓面部肌肉抽搐著。“好,只需一分鐘,你必須明白……”他平靜地說。
“喂,閉嘴!”那人說。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塊頭”的對手,心中充滿了對丈夫的憐惜和對那男人的怒氣。她丈夫平時不生氣,難得發火,這樣的情景對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難堪了。
莫頓剛起身,《時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來,朝莫頓連跨兩步才停住,活動著粗壯的胳膊,等著莫頓上前。她害怕地并緊顫抖的雙膝,會發生可怕的打斗嗎?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這場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種原因,她沒有這樣做。
莫頓正了正眼鏡,面色十分蒼白。“這太荒謬了,”他鎮靜地說,“我倒想請教請教……”
“哦,是嗎?”那人兩腿分開,輕輕晃著,極為輕蔑地看著莫頓,“就你,還有誰?”
他們你盯著我,我瞪著你對峙了一會兒。莫頓突然轉過身,平靜地對她說:“走,我們離開這里。”
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腳步有點踉蹌,他彎腰抱起萊利并撿起鏟子。萊利一改呆愣的神態,又踢又叫:“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飯……”
他倆拖著萊利往前走,出大門必得經過那人坐的長凳,她極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場……
她的第一感覺是松了口氣:避免了一場打斗,沒有人受傷。但內心深處卻有一種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覺。這感覺要比一場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擊敗要痛苦得多。她隱約地感到她與莫頓之間似乎缺少了什么。
莫頓突然冒了一句:“那證明不了什么。”
“什么?”她問。
“打架。打架除了證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當然。”她說。
“最好的結果,”他解釋說,“可能會是什么?打碎眼鏡,掉一兩顆牙,或者臥床兩天——圖什么?伸張正義?講清道理?”
“當然。”她又說,加快了腳步,只想早點回家忙些別的事情,消除那像強力膠一樣黏在她心上的感覺。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邊拽緊了孩子的手。孩子還是哭個不停。以前她總對他那弱不禁風的小身體、瘦削的肩膀、細瘦無力的雙腿,有著一絲溫柔的憐惜。但是現在,她的嘴唇憤恨地緊閉著。
“不許哭,”她氣沖沖地說,“真叫人丟臉!”
她覺得他們三個好像踩著爛泥前進一樣。孩子的哭聲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來……他會怎樣呢?讓自己被揍扁?去教訓那人?叫警察?“警官,公園里有人叫他兒子向我兒子扔沙子……”真可笑,沒必要去想這些。
“老天,你不能讓他安靜嗎?”莫頓煩躁地說。
“你以為我一直在干嘛?”她說。
萊利掙脫他們的手,往后退著。
“你管不住,我來管。”莫頓氣呼呼地說,朝孩子走去。
但她的聲音制止了他。她細小、冷酷、充滿蔑視的聲音,把自己都嚇了一跳。“是嗎?”她聽見自己說,“就你,還有誰?”
河南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小說善于運用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比如萊利被欺負之后,只是“嘴唇猶疑地動了動”,等待媽媽的反應,這一細節含蓄地表現了萊利軟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
B.小說中多次提到《時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畫》這兩種雜志,巧妙地暗示了莫頓和大塊頭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尋常的故事具有了更為深廣的社會意義。
C.小說中萊利與其父莫頓、胖男孩喬與其父“大塊頭”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這樣寫旨在說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D.“她覺得他們三個好像踩著爛泥前進一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化無形為有形,巧妙地傳達出“她”內心的沉重和對愚蠢、卑鄙之徒的憤恨。
E.“她”對孩子的柔弱感到“憤恨”,責備他“真叫人丟臉”,看似對孩子不滿,實則是對丈夫不滿,而結尾處對丈夫說出那句話只是她這種被壓抑的真實心理的爆發而已。
2. 小說第一段中的環境描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
3.小說中的莫頓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認為小說寫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場就戛然而止,也不失為一篇余味悠長的小說,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請從情節、人物、主題中任選兩個角度闡述你的理由。(8分)
答:
河南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1)BE (選E得3分,選B得2分,選A1分,選CD不得分)A項中“暗示性格成因”理解不夠準確全面,從上下文來看,萊利怯弱的性格成因可能有多種,對媽媽過于依賴只是其中一種。C項中“旨在說明……提醒……”理解錯誤,這樣寫是為了突出溫良文雅與粗野蠻橫的對比,表現道理在暴力面前的無能為力。D項中“對愚蠢、卑鄙之徒的憤恨”理解錯誤,這個比喻不能表現她內心的憤恨。
(2)①環境方面,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的活動提供適當的背景。②情節方面,照應題目;描寫小操場的隱蔽清靜和兩個男孩一起玩沙子的情景,為下文情節的展開做鋪墊,也使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動顯得更真實自然。③人物方面,小說開頭描寫公園里幽靜宜人的環境,營造一幅和諧美好的悠閑畫面,與后文情節發展和人物之間緊張的沖突形成強烈反差,有以樂襯悲、以美襯丑的藝術效果。
(3)①工作敬業、尊重呵護學生。終日埋頭于大學里的工作,很少外出。當面指出學生的錯誤時帶著羞澀、歉意的微笑。②性情溫文爾雅、謙遜平和。平日里不生氣,很少發火,面對男人的粗野無禮時,能心平氣和地講道理。③性格懦弱、隱忍退讓。當遭受大塊頭的侮辱威脅時,不是奮起維護自己的尊嚴,保護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辱離開;妥協之后又為自己的怯懦辯解。(該點如答“理性、知難而退,為了避免打斗受傷而忍辱離開”也可) ④在暴力面前屈服而在弱者面前威風,對孩子和妻子表現得不耐煩,威脅要去管理孩子。(每點2分,答對3點計滿分)
(4)(示例一)可以不要。
理由:①情節緊扣題目展開,脈絡清晰,結構完整。不要后半部分,故事場景便集中于星期天的公園一角,情節圍繞萊利與胖男孩、莫頓與大塊頭之間的沖突展開,沖突因孩子而起,在兩個男人之間發展到頂峰,最終以莫頓知難而退,一家人尷尬離開結束,情節結構非常完整緊湊。
②人物形象鮮明,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描寫已經很充分。大學教授莫頓外表文弱,溫文爾雅、隱忍退讓的性格躍然紙上;大塊頭的蠻橫粗俗、恃強凌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她”膽小怕事而又自尊要強的性格和在整個沖突中的心理變化也得到了充分表現。
③主題深刻而鮮明。小說前半部分通過孩子與孩子、成人與成人之間的兩種沖突,表現粗野對文明、暴力對道理的踐踏,引導人們思索如何對待他人的無理欺侮、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益。
(如果學生回答表現了不同階層的人之間的矛盾,分析有理,也可以)
(示例二)有后半部分更好。
理由:①情節更豐富曲折,耐人尋味。前半部分重在寫兩家人的沖突,后半部分轉而寫夫妻之間的沖突,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后半部分將前半部分中夫妻之間已露端倪的矛盾加以展開,細致描寫尷尬退場之后一家三口的言行心理,別開生面,情節內容更加豐富)。
②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更好地表現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復雜。前后兩部分,“她”對丈夫的態度從溫柔憐惜、體貼擔心,到內懷不滿、隱忍不發,到最后尖銳冷酷地諷刺,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被表現得更細致充分,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豐滿,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復雜。
③豐富并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后半部分除了繼續通過“她”和莫頓言行心理的描寫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抗拒暴力、如何堅守權益尊嚴這一主題外,重在表現他們對自身怯懦無能的屈辱感,以及將怨憤發泄于他人的微妙心理,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如何面對自身的屈辱和內心的痛苦(陷入內心痛苦中的夫妻二人不是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反而是妻子怨憤丈夫,丈夫責難妻子,這對恩愛夫妻之間的隔膜折射出了人內在的孤獨和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河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