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的話高考閱讀題及答案
《聽媽媽的話》閱讀原文
兒子終于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
沒多久,縣一中的大食堂迎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挪進門,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負責掌秤登記的熊師傅打開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頭就鎖緊了,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占點小便宜。你看看,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還有細米,簡直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再說什么,收了。母親又掏出一個小布包,說:“師傅,這是5元錢,我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麻煩您轉給他。”熊師傅接過去,搖了搖,里面的硬幣丁丁當當。他開玩笑說:“怎么,你在街上賣茶葉蛋?”母親的臉又紅了,支吾著道了個謝,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過了一個月,母親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沒給這位母親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頓地對她說:“不管什么米,我們都收。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否則沒法煮,煮出的飯也是夾生的。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母親有些惶恐地請求道:“師傅,我家的米都是這樣的,怎么辦?”熊師傅哭笑不得,反問道:“你家一畝田能種出百樣米?真好笑。”遭此搶白,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個月,母親又來了,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語氣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么頑固不化呀?咋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來的,還是怎樣背回去!”
母親似乎早有預料,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涌出:“師傅,我跟您實說了吧,這米是我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
母親坐在地上,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腿,腫大成梭形……母親抹了一把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濕病,連走路都困難,更甭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學校……”
她又向熊師傅解釋,她一直瞞著鄉親,更怕兒子知道傷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進村。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熊師傅早已潸然淚下。他扶起母親,說:“好媽媽啊,我馬上去告訴校長,要學校給你家捐款。”母親慌不迭地搖著手,說:“別、別,如果兒子知道娘討飯供他上學,就毀了他的自尊心。影響他讀書可不好。師傅的好意我領了,求你為我保密,切記!切記!”
母親走了,一瘸一拐。
校長最終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后,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縣一中鑼鼓喧天,校長特意將母親的兒子請上主席臺,兒子納悶:考了高分的同學有好幾個,為什么單單請我上臺呢?更令人奇怪的是,臺上還堆著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時,熊師傅上臺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臺下鴉雀無聲。校長指著三只蛇皮袋,情緒激昂地說:“這就是故事中的母親討得的三袋米,這是世上用金錢買不到的糧食。下面有請這位偉大的母親上臺。”
兒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見熊師傅扶著母親正一步一步往臺上挪。母子倆對視著,母親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綹兒有些花白的頭發散亂地搭在額前。兒子猛撲上前,摟住她,號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聽媽媽的話》閱讀題目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注重從細微處表現人物內心情感,“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為兒子縫補衣衫”,寥寥數語,表現了母親的愛子之心。
B.小說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善于使用對比手法,熊師傅的形象,就是在對母親前后的不同態度的鮮明對比中,逐漸凸顯出來的。
C.小說中的校長雖出場不多,卻是一個關鍵人物,如果沒有他減免“兒子”的學費、生活費,“兒子”也就不可能讀完高中。
D.小說中的母親、熊師傅、校長都為維護“兒子”的自尊而隱瞞了“討飯”的事實,可見在他們心中尊嚴要比生命還要重要。
E.“母親走了,一瘸一拐”,類似的句子在小說中反復出現,不僅寫盡了幾年來母親撫養兒子的艱辛,更寫出了母愛的偉大。
(2)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母親打兒子”這一情節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4)小說的主人公是母親,而小說的題目卻是“聽媽媽的話”,請結合文章分析作者選擇這一題目的原因。
《聽媽媽的話》閱讀答案
(1)EA(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C給1分;答B、D不給分)
(2)①堅強勇敢,獨自承擔起生活的艱辛;②慮事周全,處處顧及孩子的尊嚴;③為了兒子,犧牲自己,偉大無私;④教子有方,慈愛而不失威嚴。
(3)①體現了母親的愛子形象;②為下文兒子沒有再提出退學,也沒有追問母親糧食的來源作鋪墊;③體現了母愛的偉大這一主題;閱讀上,更加震撼讀者的心靈。
(4)①“聽媽媽的話”體現了母親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塑造出了慈愛而不失威嚴的母親形象;②兒子聽了母親的話,才會安心上學,才能解釋沒有過問母親的糧食來源問題,使小說情節更為合理;③小說表現了母愛的偉大,“聽媽媽的話”是對母親偉大犧牲的最好回報;④題目包含了作者的一種期待,希望子女更能聽從自己父母親的話。
【解析】(1)本題考查分析表達技巧的能力。B項,本文是通過熊師傅對母親前后的不同態度,烘托出一位討米供兒子上學的偉大母親形象;C項,“兒子也就不可能讀完高中”過于絕對,校長的出現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在畢業典禮上揭示故事真相,使小說主題得以升華;D項,“在他們心中尊嚴要比生命還要重要”理解錯誤,他們只是想維護一個孩子的自尊心。
(2)本題考查欣賞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描寫包括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篩選出文中的相關描寫,加以整合概括方形成答案。“為了兒子,母親沒改嫁”體現母親的堅強獨立;打兒子一巴掌逼他讀書,體現母親教子有方;討飯供兒子上學體現她為了兒子犧牲自己;瞞著鄉親瞞著學校體現她維護孩子的尊嚴。
(3)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文中某一情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在內容上主要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動故事情節、體現作品主題等作用,結構上主要根據所處位置及上下文語境確定其對文本結構的作用。“母親打兒子”是為了不讓懂事的兒子退學,主要體現于內容方面的作用:凸顯了母親的愛子形象,為下文母親隱瞞兒子討飯的情節提供了合理性,體現了母愛的主題。
(4)本題考查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作者選擇這一標題的原因即是標題的作用,標題是小說的眼睛,意蘊深刻,一般對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背景、作品主題等小說各要素都起一定的作用。本文標題除了對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作品主題等有塑造、推動、揭示的作用外,還延伸到社會意義,即作者將主題普遍化的一種期望。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