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有什么訣竅
1、上課時間不多想
高考語文復習后期,很多同學已經不再跟著老師的節奏走,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在進行各門功課的復習了,但如果你的語文是薄弱環節,如果要想考出好成績,上課就還是得跟著老師走。老師教了這么多年的語文,帶了這么多年的畢業班,怎么著都是比我們更有經驗,也更有方向的。切不可在此時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胡亂復習。
2、課后閱讀不可少
關于語文課后閱讀,雖說現在已經要高考了,但我覺得還是不能丟掉。這也是我自己唯一喜歡語文的部分,時常看看課外書,讀讀報,到了考試寫語文作文的時候,肚子里也有了可以些的材料,不然還真的拿試卷上的那些試題來做素材。
3、玩的時間看新聞
高考語文復習階段就別想著玩了。每當想玩的時候就去看看新聞節目,看看社會上的現實,多多了解人民的真實生活,并且,了解的新聞也能夠成為語文作文的素材,何樂而不為呢。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精選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首,分風、雅、頌三部分,其表現手法是賦、比、興。
2,“四書”是《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的合稱。
3,“五經”是儒家經典的合稱,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4,《楚辭》是戰國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藝術形式創作出來的新體詩。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離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傳為孔子所編撰,后由魯國史官左丘明為之作傳,全名叫《左氏春秋傳》,簡稱《左傳》。《春秋》記錄了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的歷史大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6,《國語》是第一部依照國別記敘各國史實的國別體史書;西漢編定的《戰國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國別體史書,共十二國策33篇。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體例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魯迅先生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8,《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上比《史記》少了“世家”,共四個部分組成。《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
9,《漢書》作者班固(東漢),《后漢書》作者范曄(南宋),《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
10,《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據《水經》作注,是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著。
高考語文的答題技巧有哪些
解題原則
總原則:觀點是作者的(探究題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則:
(1)“還原”原則:要求還原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觀念,盡可能用原文字詞表達;一般答案都能從文章中找到現成依據。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則:其已知有二,一是題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題干所在文段的語境。
若將題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視為橫坐標,將題干詞句在文中的語境可能意義視為縱坐標,可以建立一個坐標,只有從語境與字面意思兩方面鎖定,才能保證正確的求解。
(3)“語境”原則:語境是答題的思維背景,要牢記“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4)“點面結合”的原則:在現代文閱讀理解中從點入手,面上把握,點面結合,看懂文章,審清題目,掌握答題技巧,還是能夠拿到必得分數的。
文學類文本閱讀
文學類文本閱讀:(7——9,14分,力爭10分以上)[約12分鐘]
①整體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確作品主題;
②認準答題方向:詞句理解、作用、分析問題、歸納主旨等;
③答題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結合起來考慮。
④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分析、概括、分條陳述等,做到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語言通暢。
文言文閱讀
1.接觸文言文閱讀試題時,先要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別是事件,它或許是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或許是幾件事的勾連組合。
閱讀時應注意文中的帝號、廟號、年號以及任職變化、空間位置轉移的詞語,因為這些詞語能顯示出文段的結構層次。
由于試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題目基本上用白話陳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誤,可在整體把握時參考。
2.解題時,必須看清題干的要求,盡快把握住命題意圖,尤其在“選正確”還是“選錯誤”的問題上,不能犯低級錯誤。
3.解答文言詞語理解題,既要調動頭腦中的積累(成語、熟語、詩句),聯系課內所學或平時所練,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合理遷移,又要根據具體語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斷,千萬不要死記硬背。
詩歌鑒賞
(1)古詩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借代、對偶、雙關、設問、反問、互文、用典、頂真、通感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
(3)表現手法有:
描寫技巧:渲染與烘托、襯托與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多角度描寫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等。
文藝表現方法:賦、比、興;鋪陳描寫、用典、象征聯想等。
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抑揚變化、以景結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語言運用,壓擴換仿改
1.壓縮題。新聞一定要壓縮主要事件,說明性文段要把握話題的各方面進行壓縮。議論性文段要壓縮觀點。把所給的字數要充分利用起來,不超字數。
2.擴句題。看清擴展要求,明確擴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點。合理推斷想象,選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題詞句,核對修改潤色。
3.變換句式,重新組織語句。長句變短句,短句變長句,散句變整句。要讀懂題干要求,不要將原句改變太大,只允許調整、增加、刪改個別詞語,保持語氣一致,結構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將實在的信息遺漏了!
4.仿句題。仿內容,仿形式。重點是要弄清例句的結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手法是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根據例句的結構仿寫句子,保持結構一致,手法一致,語氣一致。
5.語病修改,應用文修改。
①看清題目要求――整體辨析檢查(表述主體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應 銜接過渡是否緊密有無重復矛盾之處)――注意橫向比較(合乎題意要求 合乎語病類型 選擇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顯)
高考語文作文寫作技巧
一、用心審準題意,否則“欲速則不達”。
審題是高考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是考生寫作的重中之重。雖然高考寫作時間很有限,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必須舍得花5分鐘來審清題意。不同類型的作文在審題上有不同的側重點。
比如:命題作文重點分析題目本身的構成要素。如以“人生如花”為題寫作,就要首先劃分出命題由三個要素組成:本體“人生”、喻體“花”、比喻詞“如”。命題者意在讓考生談對“人生”的見解,但不能盲目下筆大談人生,而必須緊扣喻體“花”的多層面的特點來揭示人生的內涵。如由花要經受風吹雨打的考驗來揭示人生注定要經受坎坷挫折;由花兒爭奇斗艷,釋放所有來揭示人生應轟轟烈烈,燃燒自己;由花期短暫來揭示人生苦短,當學會珍惜;由花的香氣悠遠來揭示人生應注重操守、名節;由花兒立于枝頭來揭示人生應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由花中之梅歷經風霜冰雪的考驗而怒放來揭示人生貴在堅貞。由此看來,命題作文審題要緊扣題目中各個要素去審視挖掘。
二、立意力求新穎、高遠而深刻。
沒有統帥的軍隊是烏合之眾,而沒有主題的文章則是無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作文的成敗,立意是否新穎、高遠、深刻是拉開作文檔次的關鍵。
要使立意深刻高遠并非要宏大敘事,而是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次微笑、一個眼神等來揭示重大的思想意義,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題,來反映考生正確而高尚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作文”與“做人”相統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調與社會價值,才能用筆下的文章啟發人、感染人。 例如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的一篇優秀作文中寫道:“一次,在青島市的機場附近,有位50多歲的女僑胞蹲在地上用水果刀剜一枚一角的硬幣,那硬幣與瀝青緊緊地粘在一起,非常結實。女僑胞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硬幣取出來。她把硬幣放在手心上吹了又吹,然后掏出一小塊潔白的絲巾,小心地包藏起來。許多人目睹了這一過程,卻不知道女僑胞為什么這樣做。女僑胞解釋說:“我看見那上面有國徽,整天被人踩來踩去,心里總覺得不是滋味。”
女僑胞挖一枚一角的硬幣,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可是正如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動作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與人格。女僑胞在“舉手投足之間”的表現讓我們感受到她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與人格魅力,足見立意之深刻。
怎樣學好語文
語文學習在于平時積累,學語文首先需要多讀多記,它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其次要學會理解與感悟,用心去品味中國的語言文字。然后是提高寫作能力,多進行練筆,最后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這里所說的“讀”,并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
寫,是將功底扎深的必要手段。知道怎么讀了,也大量的閱讀了,那么,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