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見代謝類型有哪些
根據生物體在同化作用過程中能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新陳代謝可以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和兼性營養型三種。
1、自養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把從外界環境攝取的無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自養型。
①光合自養型: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特點——以光能為能量來源
代表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等
②化能自養型:
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S、H2、NH3)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制造有機物的合成作用稱為化能合成作用。
特點——以化學能為能量來源
代表生物:硝化細菌、鐵細菌、硫細菌等。如硝化細菌能將土壤中的NH3與O2反應轉化成HNO2,HNO2再與O2反應轉化成HN03,利用這兩步氧化過程釋放的化學能,可將無機物(CO2和H2O合成有機物(葡萄糖)。
2、異養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制成有機物,只能把從外界攝取的現成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了能量。
代表生物:人和動物、營腐生和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寄生植物(菟絲子)等
3、兼性營養型:有些生物(如紅螺菌)在沒有有機物的條件下能夠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并以此合成有機物,從而滿足自己的生長發育需要;在有現成的有機物的時候這些生物就會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滿足自己的生長發育的需要。
代表生物:紅螺菌
(二)異化作用的三種類型
根據生物體在異化作用過程中對氧的需求情況,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需氧型、厭氧型和兼性厭氧型三種。
1、需氧型:主要以有氧呼吸的方式來分解體內的有機物釋放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進行。
代表生物——絕大多數動、植物、好氧性細菌、藍藻、大多數真菌
2、厭氧型:以無氧呼吸的方式來分解體內的有機物,釋放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進行。
代表生物——破傷風桿菌、產甲烷桿菌、乳酸菌及動物體內寄生蟲(蛔蟲)
3、兼性厭氧型: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
代表生物——酵母菌,酵母菌屬兼性厭氧菌,在正常情況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條件下,酵母菌將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新陳代謝的概念
1.新陳代謝:機體與機體內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自我更新過程叫做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2.新陳代謝在性質上包括兩個方面的代謝:
①物質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的交換和生物體內物質的轉變過程。
②能量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能量的交換和生物體內能量的轉變過程。
3.新陳代謝在方向上包括兩個作用:
①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合成代謝)
②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變化過程。(分解代謝)
簡單說,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變成自己;異化作用正好相反,把自己變成非己。
4.新陳代謝的意義: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高考生物復習基本方法
1、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形成知識網絡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如,脫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結構和復制——基因表達——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來源——進化。這樣幫助學生歸納出一條主線,有利于學生系統地獲得知識。
2、貼近生產、生活,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方式
選擇貼近書本知識、更貼近生產生活的問題,盡量避免純知識性題目的立意。這樣有利于將死知識活化,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逾越思維障礙。例如,植物施肥過多的“燒苗”問題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釋、生長素可以作為除草劑的原理剖析、無籽果實形成的特點分析等。
3、注重圖表圖解表述問題,培養學生思維遷移能力
在復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圖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圖解等。以下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為例說明(圖解見課本),復習時引導學生分析圖解:(1)在食物鏈中能量儲存于有機物,有機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據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特點:低營養級高能量,高營養級低能量;(3)依據圖解寫出本題的合理的食物鏈;(4)依據食物鏈中生物的捕食關系,分析各營養級生物的數量變化關系等等。
高考生物如何復習
1、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而生物也有自身的規律,比如生物與環境相協調、局部與整體相統一,以及各種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學習生物和其他學科都一樣,不能急于求成,要對染色體行為、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別等一并理清,要在復習過程中慢慢掌握這些規律。
2、突破難點
生物有些知識點比較復雜和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會感到有困難,這種時候就要尋找方法,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
生物知識有很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很難做到全面準確地抓主干知識。我們要盡量借助多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做到便于理解。
3、歸納總結
在生物的科目學習過程中,我們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在學習完一部分內容后要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再去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因為每個人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不一樣,對復習的規劃也要不一樣。考生應該多關注基礎層面的知識,為多積累了每一個知識點而高興,多多培養自己的自信心,才能在高考的時候取得好成績。
做生物題要舉一反三
生物復習中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盲目進行,越多越好。首先要選好題目,而不是一味攻克難題。做題過程中,也要對題目勤加反思。做完一道題不能滿足于題目的答案,應該多想一想能否改變題目的條件,該怎樣解答?解題的方法是不是只有惟一的一種?可不可以另辟蹊徑,嘗試新的解題思路。這樣,做一道題,你所收獲的就不僅僅是這道題本身。
除了利用課堂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外,還應該自覺主動地將每次做題后的典型錯誤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錯題集,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要對差錯做出詳盡分析,找出錯誤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出現的差錯要作記載,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成果總結,看看哪些問題已經得到徹底改正,那些問題尚未根除,又新添了什么問題,從而不斷消除生物復習中的疑點、盲點;然后因人而異地采取強化的糾錯方式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