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學反思案例分析
高二物理教學反思案例
教師成為反思者,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成為反思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要機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一,教學反思有利于促進教師的自我教育。
所謂教師的自我教育,是指作為教師主體的個人,自己對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過程,是自我認識、自我改造的過程,是實踐內化為意識的過程
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的過程。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麗蓮 · 凱茲曾指出,教師“專業化的起點,在于愿意思考問題,并嘗試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
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上。
特別地,在課程改革實施中,需要我們 站在現代教育理念的高度進行教學,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經驗、個性、情感),感悟和踐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點,反思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會與會學。
第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素養。教學理論素養是構成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而教師的理論修養有外顯的與內隱的之分,而二者的關系是:
外顯的倡導理論→教學反思→內隱的應用理論。
第三,教學反思有利于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轉變。
社會呼喚著反思型的教師。后現代課程觀認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和對話,教師應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個平等的成員,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first among equals) ,是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的顧問。
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新型的反思關系,一種平等交往與對話的關系。 課堂教學反思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實踐的內容和結果,分析其背后隱含的理論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并在實踐中檢驗假設,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教師對教學經驗和實踐的反思可分為四個環節(如圖所示),
其基本流程為:
1、 確定內容,提出反思的問題。教學反思的起點是發現教學的問題,這個階段主要是確定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而是通過對實際教學的感受,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不僅想知道自己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有關原因等進行反思,并產生研究這些問題的欲望。當然,有的問題來自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兩難問題,而更多的問題來自自己教學實踐中的困惑,也有來自自己想改變現狀的愿望。
2、 觀察分析。反思的問題一旦確定,就要進入觀察分析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既是各種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靜的批判者,同時也是經驗的描述者。通過觀察分析,將會為下一階段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想與新策略奠定基礎。
3、 重新設計。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教學活動中的所作所為,積極主動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礎上重新設計(包括提出新的假設,制訂新的實施方案),力圖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4、 實踐驗證。這一階段是將新的教學方案付之于教學實踐,并根據實踐的結果驗證上階段提出的新的教學方案的合理性,將從驗證中發現的新問題作為新一輪教學反思的內容,如此反復,直至問題的解決。
由此可見,教學反思過程既是一個從發現問題、提出教學問題并加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更是經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必須課堂教學反思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教師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都要進行反思。
首先是課前反思——思之不慎,行而失當 。 教師在課前思考如何組織教材以呈現給學生,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作業針對性等。
其次是課中反思——預設與生成。 教師面對課堂上突發的問題,思考如何應對使得事先設計的課程能如期完成。如,新課題的生成,尷尬場面的處理,學生學習情緒的改變等等。特別地, 沒有課前精心的預設,哪來精彩的課堂生成。
最后是 課后的思考——對弈后的復盤。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后,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如,思考本節課原先預定的目標是否達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進行下次教學的準備等。 以選修3-1《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一課為例:
教材及教學對象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教學對象分析: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其主要教學內容有兩部分:電動勢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1 、學生接受電動勢這個概念是掌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關鍵和基礎、但是電動勢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涉及的知識面較廣,要使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難的、新教材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滿足后續知識的需要,簡化了電動勢的教學,其基本內容有下列兩方面:一個是電源電動勢是由電源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它表征了電源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另一個是電源電動勢的值可用電壓表測出 —— 電源電動勢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在閉合電路里,電源電動勢等于內、外電壓之和、教材提出電動勢這個概念,但沒有給電動勢下定義,只是講它 “ 等于 ” 什么。
2 、路端電壓 U 與外電阻 R 的關系,是一個難點、演示實驗由學生自己通過仿真實驗記錄數據并指導學生得出規律,使學生有明確的感性認識,同時這也更大程度的提高了高二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及 U 隨 R 變化的規律
2 、難點:
( 1 )、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討論電路中的路端電壓、電流強度隨外電阻變化的關系
( 2 )、 應用定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知道電動勢的定義、
2 、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義,并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
3 、知道電源的電動勢等于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內、外電路上電勢降落之和、
4 、理解路端電壓與電流 ( 或外電阻 ) 的關系,知道這種關系的公式表達和圖線表達,并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
5 、理解閉合電路的功率表達式、
6 、理解閉合電路中能量轉化的情況、
(二)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會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分析外電壓隨外電阻變化規律 2 、理解路端電壓與電流(或外電阻)的關系,知道這種關系的公式表達和圖線表達,并能用來分析、計算有關問題、
3 、通過用公式、圖像分析外電壓隨外電阻改變規律,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問題能力、
(三)情感目標
1 、通過外電阻改變引起電流、電壓的變化,樹立學生普遍聯系觀點
2 、通過分析外電壓變化原因,了解內因與外因關系
3 、通過對閉合電路的分析計算,培養學生能量守恒思想
4 、知道用能量的觀點說明電動勢的意義
下一頁更多有關“高二物理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