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地理試題及答案
中國自然地理試題一、選擇題
(2015·天津和平一模)下圖為臺灣地區水資源結構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甲、乙分別代表的是 ( )
A.蒸發、下滲 B.下滲、入海
C.蒸騰、蒸發 D.蒸發、入海
解析:選D。大氣降水到地面后有三個基本的出口:蒸發到大氣中、進入地下、匯入河流,故甲是蒸發;臺灣河流主要為外流河,則河流徑流有一部分要匯入海洋,故乙是入海。
2.臺灣島水資源損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 )
①地處低緯,氣溫高
②地勢起伏大,河流短小急促
③河流開發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蓋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選A。水資源的損失一般表現在蒸發或流入海洋,而沒有被人類充分利用。臺灣島地處熱帶、亞熱帶,氣溫高而蒸發量大;同時臺灣島多山而地勢起伏大,河流短小而流速快;季風氣候而降水分布不均,特點是夏季多暴雨,水資源被利用的難度大。
(2015·南京市、鹽城市一模)讀我國部分城市位置圖及7月平均氣象資料表,回答3~4題。
氣溫城市 7月日平均最高氣溫(℃) 7月日平均最低氣溫(℃) 甲 29 22 乙 34 25 丙 31 26 丁 39 21 3.表中氣象資料與圖中城市搭配最為合理的是( )
A.①——丁 B.②——丙
C.③——乙 D.④——甲
4.④城市出現這種氣溫狀況的原因是( )
A.準靜止鋒控制 B.暖鋒控制
C.副熱帶高壓控制 D.臺風影響
解析:第3題①在大陸內部,大陸性強,氣溫日較差大,應該對應7月日平均溫差最大的丁;季風氣候區內②緯度最高,7月日平均最高氣溫的數值最低,應該對應甲;③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霧天氣,氣溫日較差較小,應該對應日平均溫差最小的丙;④是南京,代表表中的乙。第4題,④為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7月份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氣溫高。
答案:3.A 4.C
(2015·鄭州二模)水分盈虧指數是農業生產監測的重要指標。在不考慮灌溉的條件下,作物的水分盈虧指數計算公式是:作物水分盈虧指數=(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該指數為正表明水分有盈余,為負表明水分虧缺。下圖是我國某區域小麥水分盈虧指數空間分布圖,圖示區域小麥生長需水量南北方差異不大。讀圖回答5~6題。
5.該區域位于( )
A.四川盆地 B.黃土高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解析:選D。從經緯度可判斷位于淮河流域。
6.影響該區域小麥水分盈虧指數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熱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解析:選C。圖中顯示由南向北水分盈虧指數越來越小且基本都為負值,依據水分盈虧指數含義知由南向北水分虧缺越來越嚴重,說明主要是降水量逐漸減少的結果。
(2015·試題調研)下圖是沿110°E經線地區日平均氣溫≥10 ℃的積溫曲線圖。讀圖回答7~8題。
7.圖中①②③④四個地區所跨緯度相同,其中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隨緯度變化最小的一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A。從數值上看,②③兩地的積溫變化幅度小。
8.圖中⑤所示地區所處的溫度帶和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分別是( )
A.熱帶,可可豆、水稻 B.亞熱帶,水稻、油菜
C.暖溫帶,谷子、棉花 D.中溫帶,小麥、甜菜
解析:選B。⑤地的積溫大于4500 ℃,緯度在30°N到35°N之間,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和油菜。
(2015·豫南模擬)下圖為我國某地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讀圖完成第9題。
9.該區域的降水分布大體是( )
A.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B.由東南、西北向中間遞減
C.由西南向東北遞減 D.由東向西遞減
解析:選A。由圖中年等降水量線數值可以看出,該區域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中國自然地理試題二、綜合題
10.(2015·四川綿陽三模)圖Ⅰ和圖Ⅱ分別為萊茵河與湘江流域圖。讀圖并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橘子洲(洲上多美橘,故以此為名)位于湘江長沙段,東臨長沙城(圖Ⅲ)。下表為柑橘的生態要素和長沙的氣溫狀況。
品種 區域 年平均氣溫(℃) 一月平均氣溫(℃) 寬皮柑橘 生態適宜區 15.8~18.0 4.4~6.4 甜橙 生態適宜區 18.1~18.6 7.0~7.2 - 長江 16.8~17.2 4.7 (1)比較并簡要說明湘江和萊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異性。
(2)評價橘子洲“美橘”生長的氣候條件。
(3)判定甲區域的年降水量,并從影響降水的因素分析說明你的判定。
(4)湘江航運價值僅及萊茵河的1/10。有人提出將湘江建成為“東方萊茵河”的航運規模經濟。對此你是否支持,并說明你的理由。
解析:(1)兩地氣候有明顯差異,因而河流的水量和季節變化差異大;(2)一般回答氣候條件時,先回答氣候類型及特點,然后結合材料從光熱水角度分析;(3)依據圖中年等降水量線及數值、地形等因素可判斷甲區域的年降水量;(4)首先要表明觀點,然后從發展航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1)湘江流量季節變化大、夏汛明顯,萊茵河流量季節變化小。
(2)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橘樹生長;冬季月均溫在0℃以上,利于橘樹越冬;熱量充足,無霜期長,柑橘生長期長;冬季寒潮南下,橘子洲易出現低溫凍害天氣。
(3)年降水量小于1 400 mm。因南面及東面的南嶺等山脈的阻擋,該區域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地帶,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
(4)支持。水系發育好,流域面積廣,可通航里程長;無結冰期,全年可通航;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適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水運運價低,通過洞庭湖連接長江航運,可通東達西,開發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在河流開發中,除航運價值外,可獲得綜合效益。
不支持。湘江為自然河道,流量季節變化大,不利航行;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運河,費用大;沒有形成河運網絡,離出海口遠;運輸成本高;區域內經濟不如萊茵河發達,可供運輸的貨物量少,開發的經濟意義不大;河道開發將破壞自然生態。
11.(2015·重慶聯考)讀材料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某地等高線(單位:m)圖
材料二 該地七月等溫線(單位:℃)分布圖
(1)材料一圖中甲地形是________ (地形區),該地區典型的植被類型是________。
(2)材料二圖中①與③之間等溫線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材料一,從地形地勢對氣溫的影響角度簡要分析材料二圖中②地氣溫最高的原因。
(4)材料一圖中104°E~108°E與28°N~32°N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其危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題,甲地大致經度為104°E~108°E之間,緯度在30°N附近,應該是我國的四川盆地;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第(2)題,從圖中看出兩地之間等溫線呈南北走向且氣溫由東向西遞減。直接原因是受山地影響,此處山脈走向大致為南北方向,越往西地勢越高,故氣溫越低。第(3)題,②地氣溫最高,說明其地勢最低;同時等溫線閉合,說明該地應該是盆地地形,則熱量不易散失而氣溫較高;再結合該地西南地勢較高,此處地勢低可判斷該地處在西南季風的背風坡,多下沉氣流而氣溫較高。第(4)題,四川盆地南部是山地地形以及云貴高原,由于降水量大、地殼活動頻繁、植被破壞而易發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直接造成表層土壤的流失而使肥力下降,影響農業生產;同時流失的泥土流到河湖,會淤積河道和減小湖泊面積;使洪澇災害加劇。
答案:(1)四川盆地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等溫線大致呈南北走向,氣溫由東向西遞減 山脈呈南北走向,地勢由東向西增高
(3)②地地勢最低,處于夏季西南風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地形比較封閉,熱量不易散失。
(4)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農業生態惡化;泥沙淤塞長江河道及中游湖泊,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災害增多
猜你感興趣:
1.自然地理高考模擬題及答案
2.高中自然地理專題綜合測試題及答案
3.中國自然地理試題及答案
4.中國地理高考模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