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試題及答案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試題一、單項選擇題
(共6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多選、不選或錯選,該題不得分,選對一題得3分)
1.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 B.難以通行、開發較晚
C.本區人們的保護自然的意識較強 D.本區開發的難度較大
2.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 )
A.東南亞地區 B.非洲剛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D.加拿大的北部
3.下列關于熱帶雨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亞馬孫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
B.地球上功能最強大的生態系統
C.有世界生物基因寶庫之美譽
D.具有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4.熱帶雨林有別于其他生態系統優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光合作用強烈 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長迅速 D.生物循環旺盛
5.下列關于熱帶雨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熱帶雨林植被破壞后恢復較容易
B.熱帶雨林有“長著森林的綠色沙漠”的說法
C.植被是雨林系統中最關鍵的部位
D.遷移農業是熱帶雨林土著居民的傳統耕作方式
6.下列關于亞馬孫開發計劃及其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人類的開發是導致雨林被毀的直接原因
B.該區雨林破壞的背景是當地人口素質低下
C.過度的焚耕開墾(遷移農業)是亞馬孫地區破壞雨林的唯一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
7.下列關于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為實施亞馬孫開發計劃而修建 B.從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魯邊境
C.促進了東部移民進入雨林區 D.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熱帶雨林的保護
濕地與森林、海洋被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其在防洪、抗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譽為地球之“腎”。據此回答24—25題。
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屬于濕地的是 ( )
①納木錯 ②灘涂 ③黃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我國政府下令停止開墾三江平原上的沼澤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貧瘠? B.開發的成本太高?
C.糧食過剩,價格下降? D.為了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對于人類來說,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巴西政府對亞馬孫地區大規模開發計劃的實施,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回答10~13題。
10.下列自然帶中,有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 ( )
A.亞寒帶針葉林帶 B.熱帶季雨林帶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D.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11.下列不屬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規模破壞的原因的是 ( )
A.地廣人稀 B.自然條件嚴酷 C. 難以通行 D. 技術條件落后
12.熱帶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區位于 ( )
A.東南亞地區、非洲、南美洲 B.南亞、南美洲、歐洲
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D.南亞、非洲、南美洲
13.有關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弱、生物生長迅速
B.土壤是雨林生態系統中養分儲量最多的部分
C.大氣層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氣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來,同時又向大氣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D.熱帶雨林具有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14.熱帶雨林遭破壞后,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包括 ( )
A.海平面上升 B. 物種滅絕的速率加快 C.某些地區降水異常 D.紫外線增多
15.有關熱帶雨林生態脆弱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枯枝落葉使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
B.人類通過焚燒和砍伐活動可將大片濃密的原始雨林頃刻化為烏有
C.雨林植被一旦被毀,在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地表植物很容易恢復
D.地下植被成為雨林系統中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而這又是最易遭受人類破壞的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并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特點有許多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也存在差異。此據比較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兩個區域,回答16-19題。
16.下列各項,不屬于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是平原地區 B.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C.都位于入海口處 D.土壤都比較肥沃
17.有關這兩個區域農業生產活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長江三角洲屬于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
B.松嫩平原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作物。
C.長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兩年三熟為主,松嫩平原則一年一熟。
D.長江三角洲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適宜發展畜牧業。
18.下列有關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資源
B.是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C.是全國最大僑鄉所在地
D.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又是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對外聯系方便
19.下列關于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開發早期,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為人們交通的阻隔
B.當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時,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種植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D.在農業生產走向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今天,長江中下游平原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超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供應地
20.臺風是我國沿海地區的主要災害,要對臺風進行監控,及時預警減少災害的最佳地理信
息技術系統是 ( )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GIS)
C.全球定位系統(GPS) D.氣象預報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試題二、綜合題
(本題共4小題 ,共計40分)
21.讀“雨林破壞對環境影響示意圖”(圖2-5),回答下列問題。
圖2-5
(1)圖中右側是未受破壞的雨林,樹林覆蓋使土壤免受 和 。
(2)樹木要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可以靠不斷形成的 經微生物分解為營養物質,歸還給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資源得到 。
(3)圖中左側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結果降水直接到達失去保護的地表,會使 作用增加,導致 。沒有了樹木, 逐漸減少,樹木失去營養物質,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蝕、 滅絕等嚴重問題。
22.讀亞馬孫平原大氣環流示意圖(圖2-6,圖中箭頭表示空氣的垂直運動),回答:
圖2-6
(1)A處降水類型是 ,此時東京的氣候特征是 。
(2)據研究,該地區地表水的直接蒸發量很小,原因是 。
(3)來自本地區的水汽上升冷卻降到地表,相當于亞馬孫河流域總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來自 。
(4)近年來,亞馬孫河流域某些地區降水量減少約20%,其原因是
,雖然降水量減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
23.讀圖2-7,回答:
圖2-7
(1)森林既是一種重要的 資源,又是一種重要的 資源。
(2)該圖揭示的環境問題是 。
(3)造成圖中出現的后果是由于某些人( )
A.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B.只顧局部利益,不顧整體利益
C.只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無視事務的普遍聯系
D.以資源環境為代價獲取暫時的經濟利益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C 3.A 4.B 5.A 6.A 7.D 8.D 9.D 10.A 11.D
12.A 13.D 140.D 15.B16.C 17.C 18.D 19.D 20 C
二、綜合題
21.解析:(1)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有著巨大的環境效益;(2)考查樹木生長所需養分的來源;(3)考查雨林破壞后的環境問題。
答案:(1)暴雨沖刷 烈日暴曬
(2)枯枝落葉 不斷更新
(3)淋洗 土壤侵蝕 枯枝落葉 物種
22.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圖表示的是拉美地區的低緯環流圈,在亞馬孫河流域空氣上升,因此降雨類型屬于對流雨,此時下沉氣流表示的副熱帶高壓明顯南移,表示太陽直射南半球,東京為冬季。(2)植被茂密,地表水主要用于蒸騰。(3)亞馬孫河流域水汽主要由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從大西洋上帶來。(4)抓住“近年來”,選擇“雨林的破壞”為突破口。
答案:(1)對流雨 寒冷干燥
(2)植物蒸騰作用消耗
(3)大西洋
(4)熱帶雨林被破壞,植物蒸騰作用減弱,空氣中水汽含量減少 森林破壞,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大量雨水匯入河中
23.解析:森林資源既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在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環境效益。因此,需要注意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切不可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換取暫時的經濟發展的需要。
答案:(1)自然 環境
(2)亂砍濫伐森林,引起沙暴盛行,土地沙漠化
(3)ABCD
猜你感興趣:
1.地理學習方法大全
2.怎樣快速記憶高中地理的方法
3.學習地理的十大好方法
4.教你如何看懂地理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