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如何備考
2022高考地理如何備考
1、重視課本
在高考地理備考過程中,課本是非常重要的資料。要知道高考中地理一切的出題點都是來自課本。所以高三學生一定要重視課本的復習。不要覺得課本簡單就忽視它,每次學習課本都是鞏固基礎的過程。
2、記憶和理解
地理是文科科目,所以備考地理的時候是離不開記憶的。而自然地理部分的學習是偏向理解性的,所以高三學生想要提高地理成績,就要做好記憶和理解相結合。另外,在學習地理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法寶”,就是地圖。想要學好地理,就要熟悉甚至是背下來地圖,這樣在做題的時候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3、制定計劃
高三地理復習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沒有計劃,盲目的跟著老師走。對于高三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所以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地理的效率,節省一些時間學習更多的東西。
4、拒絕題海戰術
很多高三學生認為自己地理成績不好就是因為做題少,所以就開始了題海戰術,盲目追求數量。想要提高地理成績的確需要做題,但不是盲目做題,要有針對性。摸清地理解題思路,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高考地理考前沖刺技巧
課本是試題之源,考試所涉及的內容根本上都能在課本中找到依據。因此我們在臨考前肯定要回歸課本,回扣根底。固然回歸課本并不是說要你再去簡潔的把課本讀一遍,而是回歸主干學問把書讀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將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有地理學科特點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根本規律、根本技能進展強化復習,來濃縮教材,提升教材。因此在高考前我們必需要吃透教材,翻爛課本。題海無窮,書是根本。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種語言,歷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重視對考生讀圖、用圖和繪圖能力的考查。同學們對地理圖表的復習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寫的《綜合能力測試考核內容與要求》規定,已“將各種比例尺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作為高考的重點考核內容”。建議同學們在復習中對地圖應給予高度重視。
高考地理應試技巧
1.認真審題審圖可防止答偏題,審文字題時要特別注意條件、中心詞、關鍵的修飾語。審圖時要注意看清圖中所有信息,因為圖中有可能就隱藏了應答出的知識點。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問題,地理事物或現象無論其成因或是影響、對策都多個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認真思考答題的各個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記一定要將最重要的知識點寫在最前面,抓住關鍵詞,是答好簡答題的保障。如題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慮自然原因,又要考慮人為原因;如題中要求分析對策的,則要對癥下藥。如要求對條件進行評價的,則注意既要講有利條件,也要講不利條件。
3.答題用地理專業術語且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簡潔明了、字跡工整。
高考地理沖刺復習重點
等高線地形圖問題
1.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2.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的理由:交通線路的選擇: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交通線路的修建一般往往與等高線平行,即“之字形”(盤山)線路。
答:原因:可減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相對平坦,有利于車輛安全行駛;不會造成水土流失等。如果一定要從地表經過山區,往往選擇從鞍部位置穿越。
3.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原因:
地處峽谷處,利于筑壩;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4.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
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5.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高處向低處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地勢陡峭的山區,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平原地區,一般河網密布,流速平緩,水量豐富的河段有利于航運。
地形、地勢問題
1.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模式:
(1)地形類型:以什么地形(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為主【最多寫兩種】;
(2)地勢特征:哪邊高哪邊低?或哪邊向哪邊傾斜?
(3)海拔高低、地勢起伏大小:海拔用定量描述,地勢起伏用相對高度大小;
(4)地形分布:在什么方位有什么地形類型。
2.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區的經濟發展特點是什么?
主要體現在農業上:平原以種植業為主;高原以畜牧業為主;山地以林業為主;低山丘陵以林果業為主;盆地內部和平原一樣,周圍和山地一樣。
平原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業發達;高原、山地、丘陵因地形不平坦,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商業不發達。
工業要看當地的資源、交通、市場……,相對受地形影響較農業小。
3.如何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
(1)緯度位置:觀察是否有重要緯線穿過。通過重要緯線判斷所處的五帶。
(2)海陸位置:周圍的海(或洋)及相應的方位。周圍的國家(或地區)及相應的方位。
自然災害問題
1.自然災害分類:
主要自然災害有:(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生物)災害。
(1)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泥石流、山體崩塌、山體滑坡)。
(2)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寒潮)等。
(3)生物災害:主要有蟲災、鼠災和農作物病害。
2.自然災害的治理措施:
利用現代化技術,建立災情預警系統。
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以及減災意識。
對于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應針對人類不合理活動加以治理。
生態環境問題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A、黃土特性:黃土結構疏松,易溶于水。
B、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植被: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
人為原因: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
(2)治理措施:從目前國內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項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檔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黃土高原必須遵循客觀規程,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澇災害發生原因:
自然原因:
A、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勢低平;
B、河流流域面積廣,匯水面積大,尤其是夏季風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時進入汛期,流量劇增。
人為原因:破壞植被,陡坡開荒,圍湖造田。水土流失嚴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2)洪澇災害防治措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彎曲段裁彎取直,加固堤壩,修建分洪蓄洪區。
3.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A、氣候干旱,降水少,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盛。
B、地面多沙質沉積物,風沙剱害嚴重。
C、地表徑流少,河流欠發育。
D、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護。
E、氣候異常。
人為原因(荒漠化的主導因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
(2)荒漠化防治的具體措施:
合理利用水資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林體系。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應該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控制人口增長。
高考地理沖刺技巧
1.錯題分析:一方面,就是把你前面做過做錯的題重新拿出來整理,再做一遍。分析當時出錯的原因,錯題反映 出來自己哪些知識薄弱,從錯題中分析一些我們應該有的答題思路,領悟答題的方法和技巧。 另一方面,就是真題再做。
2.回歸原理:讀課本,學生可以選擇教材、考試說明、課程標準等多種渠道。目前考生還應該做的就是回歸教 材,這個時候要仔細把書上的內容讀一遍,地理書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和區域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