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英合作《經濟學》復習總結
2. 均衡價格?
答: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地形成的。均衡價格的形成也就是價格決定的過程。因此,價格也就是由市場供求雙方的競爭所決定的。需要強調的是,均衡價格形成,即價格的決定的完全自發的,如果有外力干預(如壟斷力量的存在或國家的干預),那么,這種價格就不是均衡價格。
3.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答:隨著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他從該物品連續增加的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被稱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4. 無差異曲線?
答: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兩種商品的不同數量的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條曲線。無差異曲線具有四個重要特征:第一,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其斜率為負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圖上可以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第三,在同一平面圖上,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不能相交。第四,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凸向原點的線。
5.利息存在和產生的原因?
答:利息是資本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人們具有一種時間偏好,即在未來消費與現期消費中,人們是偏好現期消費的,現在多增加一單位消費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大于將來多增加這一單位消費所帶來的邊際效用,人們總是喜愛現期消費,因此,放棄現期消費把貨幣作為資本就應該得到利息作為報酬。而迂迴生產就是先生產資料,然后用這些生產資料去生產消費品。迂迴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迂迴生產的過程越長,生產效率越高。迂迴生產要實現必須有資本,資本使迂迴生產成為可能,從而就提高了生產效率。
6.利潤在經濟中的作用?
答:利潤分為正常利潤與超額利潤。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價格,也是企業家才能這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質與工資相類似,也是由企業家才能的需求與供給所決定的。超額利潤是指超過正常利潤的那部分利潤,又稱為純粹利潤或經濟利潤。利潤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第一,正常利潤作為企業家才能的報酬,鼓勵企業家更好地管理企業,第二由創新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大膽創新,第三,由風險而產生的超額利潤鼓勵企業家勇于承擔風險,第四,追求利潤的目的使企業按社會的需求進行生產,第五,整個社會以利潤來引導投資,使投資與資源的配置符合社會的需要。
7.勞動的供給曲線向后彎曲的原因?
答:勞動的供給主要取決于勞動的成本,一類是實際成本,另一類是心理成本。當工資增加時勞動會增加,但工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繼續增加,勞動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這是因為,工資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貨幣的邊際效用遞減,不足以抵消勞動的負效用,從而勞動就會減少。
8.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MP?
答: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年內本國常住居民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的總和,它以人口為統計標準。在美國的國民收入統計中,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公民,暫居外國的本國居民,常住本國但未入本國國籍的居民。國民生產總值應該包括以上三類居民在國內外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的總和。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年內在本國領土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它以地理上的國境為統計標準,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應包括本國與外國公民在本國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9.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用乘數理論?
答:自發總需求的增加會引起國民收入增加,乘數是指自發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民收入增加量與引起這種增加量的自發總需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乘數的公式a=1/1-c表明了乘數的大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乘數發生作用的條件是在社會上各種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時,總需求的增加才會使各種資源得到利用,產生乘數作用。
10.菲利普斯曲線?
答:菲利普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它提出了幾個重要的觀點:第一,通貨膨脹是由于工資成本推動所引起的,第二,承認了通貨膨脹與失業的交替的關系,第三,當失業率為自然失業率u時,通貨膨脹率為零,第四,為政策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
11. 彈性理論的應用?
答: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需求彈性與總收益之間的關系: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那么,當該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價格下降的幅度,所以,總收益會增加。“薄利多銷”,“薄利”就是降價,降價能“多銷”,“多銷”則會增加總收益,所以,能夠做到薄利多銷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需求彈性與總收益的關系: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那么,當該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價格下降的幅度,所以總收益會減少。中國有句古語叫“谷賤傷農”,意思是指豐收了,糧價下跌,農民的收入減少了,其原因就在于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缺乏彈性。由于豐收而造成糧價下跌,并不會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從而總收益減少,農民受損失。
12.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關系?
答:平均產量指平均每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產量。邊際產量指某種生產要素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產量。它們之間的關系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在資本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勞動量的增加,最初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是遞減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別遞減,所以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這反映了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于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于平均產量,在相交后,平均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于平均產量,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于平均產量。第三,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以后,當邊際產量為負數時,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
13.總需求總供給概念,IS——LM模型?
答:總需求曲線是表明物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總需求與價格水平之間關系的曲線。總供給曲線是表明物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總供給與價格水平之間關系的曲線。總供給曲線有三種情況,第一,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這種水平的總供給曲線稱為“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在這種總供給曲線時,總需求的增加會使國民收入增加,而價格水平不變;總需求的減少會使國民收入減少,而價格水平也不變,即總需求的變動不會引起價格水平的變動,只會引起國民收入的同方向變動。第二,資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況下,這種向右上方傾斜的總供給曲線稱為“短期總供給曲線”。 在這種總供給曲線時,總需求的增加會使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也上升,總需求的減少會使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也會下降,即總需求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的同方向變動。第三,資源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這種垂直的總供給曲線稱為“長期總供給曲線”。 在這種總供給曲線時,由于資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總需求的增加只會使價格水平上升,而國民收入不會變動,同樣,總需求的減少也會使價格水平下降,而國民收入不會變動,即總需求的變動會引起價格水平的同方向變動,而不會引起國民收入的變動。
14.貨幣政策的內容及應用?
答:貨幣政策是要通過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來調節利息率,再通過利息率的變動來影響總需求。政策工具主要是:公開市場業務,貼現政策及準備率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就是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貼現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的方式。準備率是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準備金的比率。在蕭條時期,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為了刺激總需求,就要運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其中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降低貼現率并放松貼現條件,降低準備率等。這些政策可以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總需求。
15.彈性的基本公式:p64
弧彈性公式:Ed=Q2-Q1/P2-P1×(P1+P2)/2/(Q1+Q2)/2
16. 支出法計算GDP,(注意二部門、三部門、四部門的公式不同)
兩部門公式:總需求=消費+投資
三部門公式: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
四部門公式: 總需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 AD=C+I+G+X
總供給=消費+儲蓄+政府稅收+進口 AS=C+S+T+M
重點要求計算總需求,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