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際市場營銷學》筆記第三章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第三章 國際市場信息
一、 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1. 信息工作和企業經營的關系
(1) 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的基礎
(2) 信息是控制企業營銷活動的主要工具
(3) 信息搜集、處理分析研究的復雜性,企業需要有專職人員處理
(4) 企業都有本身所特有的問題,必須組織專人進行調查才能獲得所需信息
2. 信息的特征:知識性、擴延性、繼承性、反饋功能、創新性、時效性。
二、 國際市場信息系統
1. 二手資料的作用
(1) 為現場研究提供準備
(2) 代替現場調研
(3) 彌補現場研究不足
2. 二手資料的來源
(1) 國際組織發行資料
(2) 地區性的組織發行的資料
(3) 各國政府發行的資料
(4) 其他國外機構
(5) 中國資料
3. 二手資料利用中的問題
(1) 許多市場缺乏詳細信息
(2) 有些資料的可靠性差
(3) 資料的可比性、及時性差
(4) 資料的匯總與發表也存在問題
4. 資料收集的方法
(1) 非概率抽樣:也稱非隨機抽樣,樣本的選擇或多或少依靠抽樣人員的控制與判斷。,總體中的個體被選中的機會并不同等。適合于初步探索信息以及對某項事物征詢預測、估計與評議。準確性較差
(2) 概率抽樣:隨機抽樣,整體中每一個體都有選中為樣本的可能
5. 克服國際市場調查中的障礙
(1) 調研人員熟悉當地的文化背景
(2) 注意所使用的調查方法適合于當地的文化程度
(3) 調研人員必須熟練的掌握調查方法
(4) 調研人員應具有適應各方面情況的創造性能力。
(5) 采用一些非常規方法
(6) 邀請當地人員擔任調研工作或顧問
6.信息、資料與通訊的關系
國際市場信息系統的意義
1. 市場信息系統的最根本要求是有計劃有規則連續的處理正確信息的問題
2. 主要協助主管人員作出各項決策,是決策人員用以評價各種方案的經驗與判斷的補充
3. 可以完成常規性的報告與計算工作,提高效率,節約人力成本
國際市場研究的幾種主要決策所需信息
1. 決策: 是否進入國際市場
信息:世界市場的需要、企業的潛力,市場競爭狀況、與國內市場機遇的比較等。
2. 決策:進入哪種市場
信息:市場潛力;當地市場競爭狀況,政治現狀
3. 決策:如何進入目標市場
信息:市場規模、國際貿易壁壘、運輸費用、政治穩定性
4. 決策:在目標市場內如何營銷
信息:目標市場的購買者行為;競爭實踐;分銷渠道,促銷媒介與應用狀況;本公司在該市場與其他市場的經驗
7. 查閱二手資料時注意問題:
(1) 資料的來源以及真實性
(2) 收集資料的人員的目的性
(3) 資料的收集方法
(4) 資料的時效性與邏輯性
各種市場研究類型的區別
1. 探索性研究、為了明確市場機會,或為了明確某一問題的性質、情況和原因而進行的一 種研究
2. 描述性研究:如實反映市場經營狀況的一種市場研究,比探索性更為深入
3. 因果性研究:對企業營銷市場活動中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因果關系的研究。
4. 預測性研究:在取得歷史的現狀的各種情報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分析研究估計未來 時間內市場對某種產品的需求量及其變化趨勢的研究
四、 國際市場調查
1. 國際市場調查方法在方式和作用上的不同
(1) 詢問法的方式分為訪問法、電話調查法、郵寄調查法三種方式
訪問法:能獲得準確具體的情報,且靈活,問題深入,費用高,費時間。僅在其他情況不用是采用
電話調查法:費用低,迅速及時。不能詳細說明提問,對方無法準確了解產品,不形象
郵寄調查法:對調查對象分散的時候適用。但缺乏代表性,不易得到回復。
(2) 觀察法:調查人通過親自觀看或用儀器紀錄的方法,是用于探索問題,并可提供初步性答案或趨勢性建議。不能獲得行為的動機。
(3) 實驗法 觀察事物的內在聯系的方法,將自變因素給與控制,用以測量因變數的變化與影響,可采取實驗室試驗與現場試驗。實驗室試驗不能模擬市場的真實情況,但能控制在現實情況下所不能控制的自變因數,可有效的制定市場策略。現場試驗可獲得真實數據,但有些意外因素無法控制
2. 結構性提問與非結構性提問的區別
(1) 結構性提問:事先設計問題及多項答案,由被測試者選擇。對提問人員要求不高,所得資料便于列表比較,適宜于了解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等的看法與意見。
(2) 非結構性提問:不限定具體答案,回答自由,探索回答人的心理狀態。常用方法:字句聯想、完成小故事、圖畫測驗。
3. 分層隨機抽樣與分群抽樣使用
(1) 分層隨機抽樣:將調查總體分成若干組層,每組進行簡單隨機抽樣。分析用于總體內包括若干類型的調查對象(人或物)且差別較大。使用分層抽樣要盡量使各層之間有明顯差異性,層內部要有相同的特性,即要有相同得標準
(2) 分群抽樣,也成分區抽樣,適于調查對象比較分散,總數較多。分群抽樣使每一群體分區之間保持相同特性,每一群體內部包括不同的個體。
4. 國際市場需求估測
(1) 多因素指標法:進行國外市場研究,不能直接計算產品的市場潛力,采用與該產品密切相關的代表變數間接估測市場潛力
(2) 類推法:
橫切面類推法:兩個國家經濟運行環境及經濟增長相似,可在同一時間階段,以他國的生產情況參照類比,推測出該國市場。
類推法的適用性:兩國影響市場需求各種因素相似,消費模式相同,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只有資料不足時才使用此種方法
時間序列法。兩個國家經濟運行環境及經濟增長相似,一國的產品需求,借助他國在同一經濟發展階段是對產品的需求情況,類比,前提兩國之間消費模式要相同
(3) 比較分析法:進入多個國家市場時,將多個國家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分類,對于同一 類型國家,可借助一國經驗進入另一國市場。此種方法可以克服資料不足,是用于估測對象國家不同,可以克服時間及費用上的困難
(4) 回歸分析法:交叉刨面采用回歸分析后,將現有可預測的需求模式用于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許多國家產品。影響回歸分析的適用性因素:產品周期:產品處于不同生命周期,消費需求不同,故回歸分析模型要更新;同時有些產品也不宜用回歸分析;經濟成長以外的各種因素也影響不同產品的消費模式
(5) 時間序列分析法:把同一經濟變量的實際數據按時間順序排列,應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找出其中變化趨勢和規律性的一種定量測量技術。含簡單移動平均法、加權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線性趨勢法。
簡單移動平均法:將接近被預測期的若干期時間序列實際值求和,除以所取實際值的期數,得到的算術平均值,即為所預測值
加權移動平均法:對所取移動期內的實際值分別按其與被預測期的時間遠近,給與加權系數,在平均求出預測值
指數平滑法:是特殊的加權移動平均法,由稱為平滑系數a來調節實際值使長期趨勢的變動趨于平滑。
線性趨勢法:一元回歸分析的特列,即自變量是時間的特列。
一、 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1. 信息工作和企業經營的關系
(1) 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的基礎
(2) 信息是控制企業營銷活動的主要工具
(3) 信息搜集、處理分析研究的復雜性,企業需要有專職人員處理
(4) 企業都有本身所特有的問題,必須組織專人進行調查才能獲得所需信息
2. 信息的特征:知識性、擴延性、繼承性、反饋功能、創新性、時效性。
二、 國際市場信息系統
1. 二手資料的作用
(1) 為現場研究提供準備
(2) 代替現場調研
(3) 彌補現場研究不足
2. 二手資料的來源
(1) 國際組織發行資料
(2) 地區性的組織發行的資料
(3) 各國政府發行的資料
(4) 其他國外機構
(5) 中國資料
3. 二手資料利用中的問題
(1) 許多市場缺乏詳細信息
(2) 有些資料的可靠性差
(3) 資料的可比性、及時性差
(4) 資料的匯總與發表也存在問題
4. 資料收集的方法
(1) 非概率抽樣:也稱非隨機抽樣,樣本的選擇或多或少依靠抽樣人員的控制與判斷。,總體中的個體被選中的機會并不同等。適合于初步探索信息以及對某項事物征詢預測、估計與評議。準確性較差
(2) 概率抽樣:隨機抽樣,整體中每一個體都有選中為樣本的可能
5. 克服國際市場調查中的障礙
(1) 調研人員熟悉當地的文化背景
(2) 注意所使用的調查方法適合于當地的文化程度
(3) 調研人員必須熟練的掌握調查方法
(4) 調研人員應具有適應各方面情況的創造性能力。
(5) 采用一些非常規方法
(6) 邀請當地人員擔任調研工作或顧問
6.信息、資料與通訊的關系
國際市場信息系統的意義
1. 市場信息系統的最根本要求是有計劃有規則連續的處理正確信息的問題
2. 主要協助主管人員作出各項決策,是決策人員用以評價各種方案的經驗與判斷的補充
3. 可以完成常規性的報告與計算工作,提高效率,節約人力成本
國際市場研究的幾種主要決策所需信息
1. 決策: 是否進入國際市場
信息:世界市場的需要、企業的潛力,市場競爭狀況、與國內市場機遇的比較等。
2. 決策:進入哪種市場
信息:市場潛力;當地市場競爭狀況,政治現狀
3. 決策:如何進入目標市場
信息:市場規模、國際貿易壁壘、運輸費用、政治穩定性
4. 決策:在目標市場內如何營銷
信息:目標市場的購買者行為;競爭實踐;分銷渠道,促銷媒介與應用狀況;本公司在該市場與其他市場的經驗
7. 查閱二手資料時注意問題:
(1) 資料的來源以及真實性
(2) 收集資料的人員的目的性
(3) 資料的收集方法
(4) 資料的時效性與邏輯性
各種市場研究類型的區別
1. 探索性研究、為了明確市場機會,或為了明確某一問題的性質、情況和原因而進行的一 種研究
2. 描述性研究:如實反映市場經營狀況的一種市場研究,比探索性更為深入
3. 因果性研究:對企業營銷市場活動中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因果關系的研究。
4. 預測性研究:在取得歷史的現狀的各種情報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分析研究估計未來 時間內市場對某種產品的需求量及其變化趨勢的研究
四、 國際市場調查
1. 國際市場調查方法在方式和作用上的不同
(1) 詢問法的方式分為訪問法、電話調查法、郵寄調查法三種方式
訪問法:能獲得準確具體的情報,且靈活,問題深入,費用高,費時間。僅在其他情況不用是采用
電話調查法:費用低,迅速及時。不能詳細說明提問,對方無法準確了解產品,不形象
郵寄調查法:對調查對象分散的時候適用。但缺乏代表性,不易得到回復。
(2) 觀察法:調查人通過親自觀看或用儀器紀錄的方法,是用于探索問題,并可提供初步性答案或趨勢性建議。不能獲得行為的動機。
(3) 實驗法 觀察事物的內在聯系的方法,將自變因素給與控制,用以測量因變數的變化與影響,可采取實驗室試驗與現場試驗。實驗室試驗不能模擬市場的真實情況,但能控制在現實情況下所不能控制的自變因數,可有效的制定市場策略。現場試驗可獲得真實數據,但有些意外因素無法控制
2. 結構性提問與非結構性提問的區別
(1) 結構性提問:事先設計問題及多項答案,由被測試者選擇。對提問人員要求不高,所得資料便于列表比較,適宜于了解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等的看法與意見。
(2) 非結構性提問:不限定具體答案,回答自由,探索回答人的心理狀態。常用方法:字句聯想、完成小故事、圖畫測驗。
3. 分層隨機抽樣與分群抽樣使用
(1) 分層隨機抽樣:將調查總體分成若干組層,每組進行簡單隨機抽樣。分析用于總體內包括若干類型的調查對象(人或物)且差別較大。使用分層抽樣要盡量使各層之間有明顯差異性,層內部要有相同的特性,即要有相同得標準
(2) 分群抽樣,也成分區抽樣,適于調查對象比較分散,總數較多。分群抽樣使每一群體分區之間保持相同特性,每一群體內部包括不同的個體。
4. 國際市場需求估測
(1) 多因素指標法:進行國外市場研究,不能直接計算產品的市場潛力,采用與該產品密切相關的代表變數間接估測市場潛力
(2) 類推法:
橫切面類推法:兩個國家經濟運行環境及經濟增長相似,可在同一時間階段,以他國的生產情況參照類比,推測出該國市場。
類推法的適用性:兩國影響市場需求各種因素相似,消費模式相同,很難找到這樣的國家,只有資料不足時才使用此種方法
時間序列法。兩個國家經濟運行環境及經濟增長相似,一國的產品需求,借助他國在同一經濟發展階段是對產品的需求情況,類比,前提兩國之間消費模式要相同
(3) 比較分析法:進入多個國家市場時,將多個國家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分類,對于同一 類型國家,可借助一國經驗進入另一國市場。此種方法可以克服資料不足,是用于估測對象國家不同,可以克服時間及費用上的困難
(4) 回歸分析法:交叉刨面采用回歸分析后,將現有可預測的需求模式用于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許多國家產品。影響回歸分析的適用性因素:產品周期:產品處于不同生命周期,消費需求不同,故回歸分析模型要更新;同時有些產品也不宜用回歸分析;經濟成長以外的各種因素也影響不同產品的消費模式
(5) 時間序列分析法:把同一經濟變量的實際數據按時間順序排列,應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找出其中變化趨勢和規律性的一種定量測量技術。含簡單移動平均法、加權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線性趨勢法。
簡單移動平均法:將接近被預測期的若干期時間序列實際值求和,除以所取實際值的期數,得到的算術平均值,即為所預測值
加權移動平均法:對所取移動期內的實際值分別按其與被預測期的時間遠近,給與加權系數,在平均求出預測值
指數平滑法:是特殊的加權移動平均法,由稱為平滑系數a來調節實際值使長期趨勢的變動趨于平滑。
線性趨勢法:一元回歸分析的特列,即自變量是時間的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