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課堂筆記第四章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第四章 變動成本法
第一節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相比較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一、產品成本的組成不同
其主要的區別在于對固定成本的處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中,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而在變動成本法中,產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期間成本,全額列人損益表,從當期銷售收入中扣減。
二、在“產成品”與“在產品”存貨估價方面的不同
按照完全成本法,不論是已銷產品,還是庫存產成品、在產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額的固定性制造費用,即各會計期末的產成品和在產品都是按全部成本計價。而按照變動成本法,不論是已銷產品,還是庫存產成品、在產品,其成本都只包含變動成本,因此,期末存貨是按變動成本計價的。
由此可見,由于兩種成本計算法對存貨的估價不同,完全成本法的存貨計價必然高于變動成本法的存貨計價。
三、在盈虧計算方面的區別
由于兩種成本計算法對固定成本的處理不同,從而對分期損益產生了以下兩方面的影響:
產銷平衡時,兩種成本計算法確定的分期損益相同。表示如下:
當本期生產量=銷售量時,
按完全成本法所確認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產銷不平衡時,兩種成本計算法確定的分期損益不同。
(1)當本期生產量>銷售量時,
按完全成本法所確認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2)當本期生產量<銷售量時,
按完全成本法所確認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第二節 對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評價
一、對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評價
對完全成本法的評價完全成本法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兩點:
(1)可以大大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2)有利于企業編制對外報表。
其缺點是:由于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產品成本,摻雜了人為計算上的因素,使得利潤的多少和銷售量的增減不能保持相應的比例,因此,用該種方法計算的分期損益難于為管理部門所理解。
二、對變動成本法的評價
變動成本法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1)所提供的成本資料能較好地符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易于管理部門所理解和掌握。
(2)能提供每種產品的盈利能力資料,有利于管理人員的決策分析。
(3)便于分清各部門的經濟責任。
其缺點主要表現在:
(1)變動成本計算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要求。
(2)所確定的成本數據不符合通用會計報表的編制要求。
(3)所提供的成本資料不能完全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而只能對短期經營決策提供選擇最優方案的有關資料。
三、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結合應用問題
從上述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優缺點分析中可以看出,二者各有其適用性和局限性。故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的成本核算體系,以滿足會計更好地履行對內、對外兩方面的職能需要。而不必以一種成本計算法代替另一種成本計算法,或搞兩套平行的成本計算體系。建立統一的成本核算體系,應注意以下問題:
(1)日常核算應以變動成本為基礎,即在產品和產成品的成本均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制造費用。
(2)各個月份的內部損益表也可按變動成本計算法編制。
(3)平時增設幾個帳戶:一個是變動性制造費用,另一個是固定性制造費用。它們用于登記日常發生的業務。還設“存貨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把發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先記入該帳戶,到期末再把其中應歸屬于本期已銷售產品的部分轉入“收益匯總”帳戶,并列入損益表,作為本期銷售收入的扣減項目。對其中應屬于期末在產品和產成品的部分,則仍留在該帳戶上,并將其余額加在資產負債表的在產品和產成品項目上,使它們仍按所耗費的完全成本列示。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是管理會計中進行成本分析、計算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相對于完全成本法而言的。作為企業內部進行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與完全成本法必然有一定的區別,否則,也不會從實踐中產生。我們學習這一章之后,應該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變動成本法,考慮它對于企業搞好管理的作用,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計算的水平上。
第一節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相比較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一、產品成本的組成不同
其主要的區別在于對固定成本的處理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中,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而在變動成本法中,產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期間成本,全額列人損益表,從當期銷售收入中扣減。
二、在“產成品”與“在產品”存貨估價方面的不同
按照完全成本法,不論是已銷產品,還是庫存產成品、在產品,均“吸收”了一定份額的固定性制造費用,即各會計期末的產成品和在產品都是按全部成本計價。而按照變動成本法,不論是已銷產品,還是庫存產成品、在產品,其成本都只包含變動成本,因此,期末存貨是按變動成本計價的。
由此可見,由于兩種成本計算法對存貨的估價不同,完全成本法的存貨計價必然高于變動成本法的存貨計價。
三、在盈虧計算方面的區別
由于兩種成本計算法對固定成本的處理不同,從而對分期損益產生了以下兩方面的影響:
產銷平衡時,兩種成本計算法確定的分期損益相同。表示如下:
當本期生產量=銷售量時,
按完全成本法所確認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產銷不平衡時,兩種成本計算法確定的分期損益不同。
(1)當本期生產量>銷售量時,
按完全成本法所確認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2)當本期生產量<銷售量時,
按完全成本法所確認的凈收益<按變動成本法所確定的凈收益
第二節 對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評價
一、對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評價
對完全成本法的評價完全成本法的優點體現在以下兩點:
(1)可以大大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2)有利于企業編制對外報表。
其缺點是:由于按完全成本法計算的產品成本,摻雜了人為計算上的因素,使得利潤的多少和銷售量的增減不能保持相應的比例,因此,用該種方法計算的分期損益難于為管理部門所理解。
二、對變動成本法的評價
變動成本法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1)所提供的成本資料能較好地符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易于管理部門所理解和掌握。
(2)能提供每種產品的盈利能力資料,有利于管理人員的決策分析。
(3)便于分清各部門的經濟責任。
其缺點主要表現在:
(1)變動成本計算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要求。
(2)所確定的成本數據不符合通用會計報表的編制要求。
(3)所提供的成本資料不能完全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而只能對短期經營決策提供選擇最優方案的有關資料。
三、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結合應用問題
從上述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優缺點分析中可以看出,二者各有其適用性和局限性。故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的成本核算體系,以滿足會計更好地履行對內、對外兩方面的職能需要。而不必以一種成本計算法代替另一種成本計算法,或搞兩套平行的成本計算體系。建立統一的成本核算體系,應注意以下問題:
(1)日常核算應以變動成本為基礎,即在產品和產成品的成本均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制造費用。
(2)各個月份的內部損益表也可按變動成本計算法編制。
(3)平時增設幾個帳戶:一個是變動性制造費用,另一個是固定性制造費用。它們用于登記日常發生的業務。還設“存貨中的固定性制造費用”,把發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先記入該帳戶,到期末再把其中應歸屬于本期已銷售產品的部分轉入“收益匯總”帳戶,并列入損益表,作為本期銷售收入的扣減項目。對其中應屬于期末在產品和產成品的部分,則仍留在該帳戶上,并將其余額加在資產負債表的在產品和產成品項目上,使它們仍按所耗費的完全成本列示。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是管理會計中進行成本分析、計算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相對于完全成本法而言的。作為企業內部進行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與完全成本法必然有一定的區別,否則,也不會從實踐中產生。我們學習這一章之后,應該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變動成本法,考慮它對于企業搞好管理的作用,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計算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