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民經濟統計學》教學輔導(11)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第十一章 社會產品流通統計
一、商品流轉的概念和分類
1、概念:商品流轉是指作為商品的物質產品,通過買賣行為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過程。其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必須是物質產品的轉移;
(2)必須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3)必須是改變所有權的商品轉移。
2、分類:
(1)按買者與賣者不同分為:6類。P343
(2)按買賣行為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為:最初商品流轉、中間商品流轉和最終商品流轉
(3)按買者購買商品的目的不同分為:商品批發流轉和商品零售流轉。
二、商品流轉統計的基本指標
1、商品購進總額指標:P346
2、商品銷售總額指標:P348
3、期末庫存指標:P350
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統計
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指標的概念
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分組
四、商品流轉統計分析
1、商品流轉統計分析的內容
2、商品流轉統計分析的方法
重點掌握:社會商品供需平衡分析
(1)社會商品購買力分析:從需求角度分析
本期形成的商品購買力=本期居民貨幣收入-非商品支出
本期全部商品購買力=期初結余的購買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購買力
=本期已實現的購買力+期末結余的購買力
本期實現的商品購買力=本期購買商品實際支付的貨幣
期末結余的購買力=期初結余購買力+本期形成購買力-本期實現購買力
(2)社會商品供應量分析:從供應角度分析
本期已實現的商品供應量=本期已實現的商品購買力(即社會商品零售額)
本期全部商品供應量=期初結余的商品供應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應量
=本期已實現的商品供應量+期末結余的商品供應量
本期形成的商品供應量=本期生產出來可以供應市場需求的商品數量
期末結余供應量==期初結余供應量+本期形成供應量-本期已實現供應量
(3)商品供需總額平衡分析
商品供需差額=本期商品供應總額-本期商品購買力總額
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應量/本期商品購買力*100%
商品供需差率=商品供需差額/本期商品購買力*100%
一、商品流轉的概念和分類
1、概念:商品流轉是指作為商品的物質產品,通過買賣行為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過程。其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必須是物質產品的轉移;
(2)必須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3)必須是改變所有權的商品轉移。
2、分類:
(1)按買者與賣者不同分為:6類。P343
(2)按買賣行為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為:最初商品流轉、中間商品流轉和最終商品流轉
(3)按買者購買商品的目的不同分為:商品批發流轉和商品零售流轉。
二、商品流轉統計的基本指標
1、商品購進總額指標:P346
2、商品銷售總額指標:P348
3、期末庫存指標:P350
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統計
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指標的概念
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分組
四、商品流轉統計分析
1、商品流轉統計分析的內容
2、商品流轉統計分析的方法
重點掌握:社會商品供需平衡分析
(1)社會商品購買力分析:從需求角度分析
本期形成的商品購買力=本期居民貨幣收入-非商品支出
本期全部商品購買力=期初結余的購買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購買力
=本期已實現的購買力+期末結余的購買力
本期實現的商品購買力=本期購買商品實際支付的貨幣
期末結余的購買力=期初結余購買力+本期形成購買力-本期實現購買力
(2)社會商品供應量分析:從供應角度分析
本期已實現的商品供應量=本期已實現的商品購買力(即社會商品零售額)
本期全部商品供應量=期初結余的商品供應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應量
=本期已實現的商品供應量+期末結余的商品供應量
本期形成的商品供應量=本期生產出來可以供應市場需求的商品數量
期末結余供應量==期初結余供應量+本期形成供應量-本期已實現供應量
(3)商品供需總額平衡分析
商品供需差額=本期商品供應總額-本期商品購買力總額
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應量/本期商品購買力*100%
商品供需差率=商品供需差額/本期商品購買力*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