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民經濟統計學》教學輔導(10)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第十章 社會產品生產統計
一、社會產品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社會產品是一定時期內社會生產勞動的有效成果,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它須具有五個特性:勞動性、生產性、有用性、社會性、時期性。
2、分類
(1)按表現形態不同分類——物質產品、服務產品
(2)按完工情況不同分類——成品、半成品、在產品
二、物質生產部門總產出統計——社會總產值統計
1、社會總產值的概念
社會總產值也稱社會總產品,是以貨幣表現的各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社會產品總量,即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出。它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物質生產的總成果。
2、部分物質生產部門社會總產值的計算
(1)工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
工業總產值采用“工廠法”計算,同一產品的價值在企業內不允許重復計算,企業間可以重復計算
工業總產值的內容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自制半成品及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2)農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
農業總產值按“產品法”計算,指按全部農業產量來計算農業總產值,不扣除本期生產又用于本期消耗的農產品。
3、社會總產值的匯總方法
(1)部門社會總產值加總法:直接將各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值加總求得社會總產值。
(2)最終消費價格法:將按最終消費價格計算的工業、農業和建筑業產品的價值加總求得社會總產值。
三、非物質生產部門總產出(服務總值)統計
1、營利性服務部門總產出計算方法
以營業收入為基礎計算。一般是首先計算出單位的總收入,其次確定不屬于總產出的部分,最后將總收入減去不屬于總產出部分即得到總產出。
2、非營利性服務部門總產出計算方法
采用經常業務活動支出項進行計算。
四、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1)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2)計算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2、國民生產總值等幾個總量指標的計算方法
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要素凈收入之和
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國民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經常轉移凈額
五、社會產品生產統計分析
1、對國內生產總值和社會總產值的結構和比例關系分析
2、經濟增長分析和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一、社會產品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社會產品是一定時期內社會生產勞動的有效成果,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它須具有五個特性:勞動性、生產性、有用性、社會性、時期性。
2、分類
(1)按表現形態不同分類——物質產品、服務產品
(2)按完工情況不同分類——成品、半成品、在產品
二、物質生產部門總產出統計——社會總產值統計
1、社會總產值的概念
社會總產值也稱社會總產品,是以貨幣表現的各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社會產品總量,即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出。它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物質生產的總成果。
2、部分物質生產部門社會總產值的計算
(1)工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
工業總產值采用“工廠法”計算,同一產品的價值在企業內不允許重復計算,企業間可以重復計算
工業總產值的內容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自制半成品及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
(2)農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
農業總產值按“產品法”計算,指按全部農業產量來計算農業總產值,不扣除本期生產又用于本期消耗的農產品。
3、社會總產值的匯總方法
(1)部門社會總產值加總法:直接將各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值加總求得社會總產值。
(2)最終消費價格法:將按最終消費價格計算的工業、農業和建筑業產品的價值加總求得社會總產值。
三、非物質生產部門總產出(服務總值)統計
1、營利性服務部門總產出計算方法
以營業收入為基礎計算。一般是首先計算出單位的總收入,其次確定不屬于總產出的部分,最后將總收入減去不屬于總產出部分即得到總產出。
2、非營利性服務部門總產出計算方法
采用經常業務活動支出項進行計算。
四、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1)概念: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2)計算方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2、國民生產總值等幾個總量指標的計算方法
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要素凈收入之和
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國民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經常轉移凈額
五、社會產品生產統計分析
1、對國內生產總值和社會總產值的結構和比例關系分析
2、經濟增長分析和經濟增長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