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國民經濟統計學》教學輔導(12)
時間:
未知2
經濟類
第十二章 對外貿易與國際收支統計
一、對外貿易統計的涵義和特點
(一)對外貿易統計的涵義
這里講的是狹義的對外貿易,指我國與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商品交換及與商品交換有關的收支往來統計。
(二)對外貿易統計的特點
1、研究的范圍廣泛。
2、必須確定有關問題的統計原則。
3、是對外貿易經濟活動實行科學管理和監督檢查的重要工具。
我國對外貿易統計逐步形成了兩套制度:一是海關進出口統計制度;二是對外貿易業務統計制度。
(三)對外貿易統計中的具體問題
1、國別統計的原則
(1)按產消國統計:進口貨物統計原產國,出口貨物統計消費國。
(2)按貿易國統計:進口貨物統計購自國,出口貨物統計售予國。
(3)按運輸國統計:進口貨物統計起運國,出口貨物統計抵達國。
2、價格的確定:一般有三種
(1)離岸價格(FOB):又稱船上交貨價,指賣方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把出口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上后的價格。
(2)到岸價格(CIF):又稱成本加運費及保險費,指進口貨物到達進口國國境的價格。即離岸價格加上貨物及到達進口國港口的運輸費、保險費和其他一切費用。
(3)成本加運費價格(FAB):又稱至目的港運費在內價,即出口商品離岸價加上到達進口國港口的運費。
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一般是出口商品按離岸價計算,進口商品按到岸價計算。
3、外幣折算:兩種方法
(1)直接標價法:單位外幣折成本國貨幣。
(2)間接標價法:單位本幣折成外幣。
二、海關進出口統計與對外貿易業務統計
(一)海關進出口統計的涵義和范圍
1、涵義:海關進出口統計是我國對外貿易貨物實際進出口統計。
由于海關進出口統計的范圍全、數據準和國際可比性,我國對外提供和發布進出口貿易數據都以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為準。
2、范圍:包括國際貿易中所有因進出國境而引起物資儲備增減變化的貨物。其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對外貿易經濟往來的貨物,二是通過關境的進出口貨物。
具體范圍:見P370-371
(二)海關進出口統計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由十個指標體系組成
1、價值量指標
(1)進出口總值:指一定時期內進出我國關境的所有貨物的價值。目前,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采用人民幣和美元雙重幣制計算。
(2)出口總值:指我國在一定時期內對境外出口的全部貨物的價值總和。采用離岸價格計算。
(3)進口總值:指我國在一定時期內從境外全部進口貨物價值的總和,采用到岸價格計算。
(4)進出口差額:指一定時期內進口總值同出口總值兩者之間的差額。出口大于進口,為順差;出口小于進口,為逆差。
2、實物量指標:我國進出口貨物按凈重計算。
三、對外貿易業務統計
(一)對外貿易業務統計的涵義和范圍:見P377
(二)對外貿易業務統計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1、出口商品收購統計
2、出口業務統計:統計國別以起運國和運抵國為原則。實際出口商品按離岸價格統計。
3、進口業務統計:進口到貨按到岸價格統計,代理銷售外國商品、樣品、展覽品的進口價格按實際結算的價格統計。
4、出口商品庫存統計:包括對外貿易企業取得商品所有權的全部出口商品庫存。
(三)對外貿易業務統計和海關進出口統計的區別
1、性質和統計范圍不同。
2、統計渠道和匯總方法不同。
3、統計商品目錄不同。
4、統計時間的差別。
四、國際收支統計
(一)國際收支統計的概念
國際收支統計是通過一定時期的統計報表——國際收支平衡表,采用復式記帳的原理,對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發生的經濟交易所作的系統記錄和宏觀核算。
(二)國際收支統計的內容
1、經常項目收支:是一國的對外收支中經常發生而且數額較大的收支項目,它的收支狀況對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具有決定性影響。經常項目收支包括貿易收支、非貿易收支和無償轉讓收支三項內容。
2、資本往來項目收支:反映一國在對外經濟聯系中發生的債權和債務的增減變化。包括長期資本往來和短期資本往來。
3、外匯黃金儲備資產:指我國擁有的可直接對國外支付的儲備資產的增減額,它是國際收支項目中的平衡項目。
(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指標
1、經常項目: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起主導作用的項目。
(1)對外貿易:又稱有形貿易,是經常項目中的主要項目。
(2)非貿易往來:又稱無形貿易,是除商品進出口和資本往來以外的收支。
(3)無償轉讓:又稱單方面轉讓,指沒有得到相應價值補償的一種經濟往來活動。包括國際組織往來、無償援助和捐贈、僑匯和居民其他收支。
2、資本往來項目。
(1)長期資本往來
(2)短期資本往來
3、誤差與遺漏:根據本期儲備資產增減額與經常項目差額和資本往來項目差額之和的差求得。
4、儲備資產增減額:反映我國擁有可以直接和有效控制對國外支付的儲備資產的變化情況,它包括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對基金信貸的使用等。
五、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統計分析
(一)總量平衡分析
進出口貿易差額=出口總值-進口總值
差額為正,稱為“出超”(或順差);差額為負,稱為“入超”(或逆差)。
(二)動態分析
進出口比價指數:又稱貿易條件,它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在進出口業務中貿易條件改善或惡化的標志。計算公式:
進出口比價指數=出口商品價格指數/進口商品價格指數*100
如果指數大于100,反映進出口價格水平變化綜合結果對出口國有利,貿易條件有所改善;小于100,對出口國不利,貿易條件趨向惡化。
(三)經濟效益分析
出口盈虧額=出口商品銷售收入外匯*銀行外匯牌價-出口總成本
出口盈虧率=出口盈虧額/出口總成本*100%
一、對外貿易統計的涵義和特點
(一)對外貿易統計的涵義
這里講的是狹義的對外貿易,指我國與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間的商品交換及與商品交換有關的收支往來統計。
(二)對外貿易統計的特點
1、研究的范圍廣泛。
2、必須確定有關問題的統計原則。
3、是對外貿易經濟活動實行科學管理和監督檢查的重要工具。
我國對外貿易統計逐步形成了兩套制度:一是海關進出口統計制度;二是對外貿易業務統計制度。
(三)對外貿易統計中的具體問題
1、國別統計的原則
(1)按產消國統計:進口貨物統計原產國,出口貨物統計消費國。
(2)按貿易國統計:進口貨物統計購自國,出口貨物統計售予國。
(3)按運輸國統計:進口貨物統計起運國,出口貨物統計抵達國。
2、價格的確定:一般有三種
(1)離岸價格(FOB):又稱船上交貨價,指賣方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把出口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上后的價格。
(2)到岸價格(CIF):又稱成本加運費及保險費,指進口貨物到達進口國國境的價格。即離岸價格加上貨物及到達進口國港口的運輸費、保險費和其他一切費用。
(3)成本加運費價格(FAB):又稱至目的港運費在內價,即出口商品離岸價加上到達進口國港口的運費。
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一般是出口商品按離岸價計算,進口商品按到岸價計算。
3、外幣折算:兩種方法
(1)直接標價法:單位外幣折成本國貨幣。
(2)間接標價法:單位本幣折成外幣。
二、海關進出口統計與對外貿易業務統計
(一)海關進出口統計的涵義和范圍
1、涵義:海關進出口統計是我國對外貿易貨物實際進出口統計。
由于海關進出口統計的范圍全、數據準和國際可比性,我國對外提供和發布進出口貿易數據都以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為準。
2、范圍:包括國際貿易中所有因進出國境而引起物資儲備增減變化的貨物。其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對外貿易經濟往來的貨物,二是通過關境的進出口貨物。
具體范圍:見P370-371
(二)海關進出口統計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由十個指標體系組成
1、價值量指標
(1)進出口總值:指一定時期內進出我國關境的所有貨物的價值。目前,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采用人民幣和美元雙重幣制計算。
(2)出口總值:指我國在一定時期內對境外出口的全部貨物的價值總和。采用離岸價格計算。
(3)進口總值:指我國在一定時期內從境外全部進口貨物價值的總和,采用到岸價格計算。
(4)進出口差額:指一定時期內進口總值同出口總值兩者之間的差額。出口大于進口,為順差;出口小于進口,為逆差。
2、實物量指標:我國進出口貨物按凈重計算。
三、對外貿易業務統計
(一)對外貿易業務統計的涵義和范圍:見P377
(二)對外貿易業務統計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1、出口商品收購統計
2、出口業務統計:統計國別以起運國和運抵國為原則。實際出口商品按離岸價格統計。
3、進口業務統計:進口到貨按到岸價格統計,代理銷售外國商品、樣品、展覽品的進口價格按實際結算的價格統計。
4、出口商品庫存統計:包括對外貿易企業取得商品所有權的全部出口商品庫存。
(三)對外貿易業務統計和海關進出口統計的區別
1、性質和統計范圍不同。
2、統計渠道和匯總方法不同。
3、統計商品目錄不同。
4、統計時間的差別。
四、國際收支統計
(一)國際收支統計的概念
國際收支統計是通過一定時期的統計報表——國際收支平衡表,采用復式記帳的原理,對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發生的經濟交易所作的系統記錄和宏觀核算。
(二)國際收支統計的內容
1、經常項目收支:是一國的對外收支中經常發生而且數額較大的收支項目,它的收支狀況對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具有決定性影響。經常項目收支包括貿易收支、非貿易收支和無償轉讓收支三項內容。
2、資本往來項目收支:反映一國在對外經濟聯系中發生的債權和債務的增減變化。包括長期資本往來和短期資本往來。
3、外匯黃金儲備資產:指我國擁有的可直接對國外支付的儲備資產的增減額,它是國際收支項目中的平衡項目。
(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指標
1、經常項目: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起主導作用的項目。
(1)對外貿易:又稱有形貿易,是經常項目中的主要項目。
(2)非貿易往來:又稱無形貿易,是除商品進出口和資本往來以外的收支。
(3)無償轉讓:又稱單方面轉讓,指沒有得到相應價值補償的一種經濟往來活動。包括國際組織往來、無償援助和捐贈、僑匯和居民其他收支。
2、資本往來項目。
(1)長期資本往來
(2)短期資本往來
3、誤差與遺漏:根據本期儲備資產增減額與經常項目差額和資本往來項目差額之和的差求得。
4、儲備資產增減額:反映我國擁有可以直接和有效控制對國外支付的儲備資產的變化情況,它包括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和對基金信貸的使用等。
五、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統計分析
(一)總量平衡分析
進出口貿易差額=出口總值-進口總值
差額為正,稱為“出超”(或順差);差額為負,稱為“入超”(或逆差)。
(二)動態分析
進出口比價指數:又稱貿易條件,它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在進出口業務中貿易條件改善或惡化的標志。計算公式:
進出口比價指數=出口商品價格指數/進口商品價格指數*100
如果指數大于100,反映進出口價格水平變化綜合結果對出口國有利,貿易條件有所改善;小于100,對出口國不利,貿易條件趨向惡化。
(三)經濟效益分析
出口盈虧額=出口商品銷售收入外匯*銀行外匯牌價-出口總成本
出口盈虧率=出口盈虧額/出口總成本*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