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試卷(2)
D、但勞動力短缺
2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發展起來的國際壟斷組織是()
A、國際卡特爾
B、國際辛迪加
C、國際托拉斯
D、跨國公司
26、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己競爭資本主義,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A、已經自我否定
B、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C、仍無任何變化
D、本質未變,但有局部調整
27、壟斷資本主義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物質條件,這主要是指()
A、生產全面社會化
B、產品的商品化
C、產品的市場化
D、市場的計劃化
28、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A、生產資料公有制
B、公司所有制
C、消費資料公有制
D、聯合所有制
29、社會主義會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
A、按勞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資分配
D、按生產要素分配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選項中有二至五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
前的字母填有題后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30、商品的市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
A、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特有的現象
B、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共有的現象
C、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引起的現象
D、違背價格規律的現象
E、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
31、構成勞動力商品價值的要素是()
A、勞動者在必要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
B、維持勞動者自身勞動時間內創造的價值
C、延續勞動力供給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
D、培養和訓練勞動者所需要的費用
E、勞動者在剩余勞動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
32、產業資本循環采取的資本職能形式有()
A、貨幣資本
B、固定資本
C、生產資本
D、流動資本
E、商品資本
33、影響資本周圍速度的因素有()
A、生產時間的長短
B、流通時間的長短
C、生產資本的構成
D、固定資本各組成部分的周圍速度
E、流動資本的周圍速度
34、資本主義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的組成部分包括()
A、不變資本
B、固定資本
C、可變資本
D、流動資本
E、剩余價值
35、馬克思的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
A、說明了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B、說明了價值規律的作用已經消失
C、揭示了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是剩余價值在家之間生新分配的結果
D、揭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階級利益上的根本對立
E、進一步發展了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
36、商業資本是()
A、在流通領域中獨立發揮作用的資本
B、商品資本職能獨立化的資本形式
C、執行實現商品價值和剩余價值職能的資本
D、參與利潤的平均化過程的資本
E、產業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
37、借貸資本的來源主要包括()
A、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職能的生產資本
B、暫時閑置的固定資本折舊費
C、暫時閑置的用于購買原材料的流動資本
D、暫時閑置的用于支付工資的流動資本
E、用于積累尚未作為追加資本使用的剩余價值
38、資本主義級差地租是()
A、與土地的不同等級相聯系的地租
B、由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形成的
C、租種劣等土地必須繳納的地租
D、租種優等地和中等地必須繳納的地租
E、農業工人所創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余價值
39、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是()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從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到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前的歷史時期
C、過渡到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時期
D、發達國家和經濟落后國家都必須經歷的時期
E、發達國家必須經歷而落后國家不必經歷的時期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簡答題
40、簡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關系。
41、簡述價值規律為什么會自發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
42、簡述固定資本無形磨損及其形成原因。
43、平均利潤率形成后,部門內部的各企業是否還有利潤率的差別?為什么?
44、簡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和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發展的原因。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本大題滿分共20分)在45、46、47三小題中任選兩道題作答,如果三道題全部作答,則47題無效。
45、試述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聯系和區別。
46、試述生產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和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并予民分析說明。
47、試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