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簡答論述題(2)
時間:
未知2
公共課
21.社會主義條件個人的消費品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
答:一、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還沒有達到能夠實行按勞分配的高度。
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勞動還沒有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還是個人的謀生手段。
三、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每個人提供社會的只是自己的勞動,分配個人的消費品也只能以勞動為依據。
22.馬克思怎樣分析資本主義簡單兩者生產,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
答:一、資本主義簡單兩者生產是資本家將剩余價值全部用于個人消費,再生產在原有規模上重復進行。
二、分析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可以看出A可變資本是工人創造的,工人的勞動養活了自己也養活了資本家。B分析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可以看出⑴可變資本是工人創造的,是由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轉化的。C工人的個人消費為斷再生產出供資本家剝削的勞動力,輹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必要條件。
三、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不僅生產出商品、剩余價值,而且生產出資本全部資本和雇傭工人,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一。
23.試述股份公司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
答:股份公司是與社會化在生產相適應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資本經營組織形式,對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用利于快速聚集資本和優化投資結構。它可以在短時期內聚集大量社會閑散資本形成社會化資本,能通過資本轉移,優化投資結構。
二、有利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股份公司的所有者、經營者責權利分離分明,能極大提高企業的效率。
三、有利于企業財產的完整和穩定。股份公司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企業對股東的投資所形成的全部財產擁有法人財產權,它使企業財產的完整性與穩定得到了保證。
24.試論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經濟的調節任務、目標和方式?
答:一、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與調節任務,是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主要目標是保持經濟和穩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定,實現充分就業,保持國際國內收支大體平衡。
二、資本主義國家對經調節方式,一是國家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調節、控制和介入;二是國家對國民經濟間接調節與控制,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資本主義國家以經濟的管理和調節目標主要是通過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這種經濟調節機制實現的,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是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國民經濟計劃實現的。
25. 簡述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及其關系。
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二重性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26. 簡述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及其聯系和區別。
答:(1)名義工資是工人出賣勞動力所得到的貨幣工資數量。實際工資是工人用貨幣工資實際購買到的生活資料和服務的數量。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者的變動是一致的,即名義工資越高,實際工資也越高,反之亦然。
?。?)由于受到物價的高低等因素的影響,兩者經常不一致,如名義工資不變甚至提高,實際工資卻可能下降。
27. 簡述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答:(1)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可使預付可變資本周轉速度加快,一年中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多,從而增加年剩余價值量。年剩余價值量是以年計算的剩余價值總量。
(2)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可以提高年剩余價值率。年剩余價值率是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同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年剩余價值率與可變資本周轉次數成正比,周轉次數越多,年剩余價值率
28. 簡述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答:(1)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剩余價值率越高,利潤率越高。
(2)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資本的年利潤率與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
?。?)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利潤率與資本有機構成按相反方向變化。
(4)不變資本的節省狀況。
?。?)原材料價格的變動。
29. 簡述資本主義壟斷階段銀行的新作用及其表現。
答:(1)壟斷的銀行資本由過去的普通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萬能的壟斷者。
(2)大銀行通過與大企業之間較為固定的借貸關系和金融關系對企業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決定其命運。
(3)銀行通過和工業企業之間相互持股以及人事上的相互融合,實現對工業企業的控制和操縱。
30. 試述價值、價格及其與生產價格的關系。
答:(1)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構成。
?。?)價格以價值或生產價格為基礎,并反映其變化。生產價格形成前,市場價格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自發地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生產價格形成后,市場價格以生產價格為中心波動。
(3)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經常與價值不一致,但價格并不脫離價值,始終以價值為基礎。
?。?)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后,生產價格與價值在量上經常不一致,但從全社會看,生產價格和價值是一致的。價值是生產價格的基礎,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31. 試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原因及其內容。
答:(1)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原因:
?、傩驴茖W技術,特別是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強了國際經濟聯系,使國際貿易活動更便捷。
?、趪H貿易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和世界各國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迫切要求,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凼澜绺鲊饾u放寬了對資本流動的限制,使國際資本流動大幅度增加。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內容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32. 試論社會主義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原因。
答:(1)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只能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
?。?)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F代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沖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束縛。
?。?)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礎上大力發展生產力,是消滅剝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社會主義要求消滅剝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生產力要有較高程度的發展,二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發展與完善。
?。?)實行公有制是實現社會主義國家整體利益、社會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保證。
33.為什么說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答:(1) 人們要生存和發展,首先要有基本的生活資料,物質資料生產提供生活資料,因而是人類生存的基本。
(2) 只有物質資料生產豐富了,人們才能從事政治、科學、文化、教育、藝術等活動,所以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
34. 簡述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
答:(1)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取決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會減少或增加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2) 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是: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 上述勞動生產率指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
35. 產業資本的在循環中采取哪些職能形式分別執行什么職能?
答:(1) 貨幣資本的職能是購買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為生產剩余價值做準備。
?。?) 生產資本的職能是使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剩余價值。
(3) 商品資本的職能是銷售商品,實現價值和剩余價值。
36. 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為什么要大量輸出資本?
答: (1) 壟斷資本家獲取大量高額壟斷利潤后,國內缺少更有利的投資物所,相對于壟斷資本追求高額壟斷利潤的需求而言,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這是資本輸出的財力基礎。
?。?) 過剩資本的更佳投放場所是輸出到國外,特別是勞動力和土地、原材料價格等更便宜的經濟落后國家,輸出資本可以得到較高的投資回報。
?。?) 資本輸出能帶動商品輸出,有利于大壟斷資本的海外統治的建立和加強。
37. 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社會總產品在分配給個人之前應首先進行哪些社會扣除?
答:(1) 用來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部分;
?。?) 用于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
?。?) 社會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
?。?) 社會管理費用;
(5) 用于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部分;
(6) 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設立的基金。
38. 相對剩余價值是怎樣產生的?
答:(1) 相對剩余價值是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生產的剩余價值。
(2) 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的前提是工人勞動力價值下降,勞動力價值下降的條件是工人所必須的生活資料價值下降。
?。?) 只有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才能直接或間接使工人必要生活資料價值下降。
(4) 各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不繼提高勞動生產率,結果使各部門和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最終導致相對剩余價值產生。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在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的。
39. 什么是級差地租?它產生的條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 (1) 級差地租是與土地的不同等級相聯系的地租,是由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構成的。
(2) 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差別。投資于條件較好土地的農業資本家,其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價格而按社會生產價格出售,可獲得作為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
?。?) 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是對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它限制了農業資本的競爭,使經營劣等地的生產條件決定農產品的社會生產價格,從而使經營優等地和中等地的農業資本家可長期穩定地獲得作為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
?。?) 級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級差地租的超額利潤,是耕種優等地和中等地的農業雇傭工人所創造的超額剩余價值。
40.金融資本是怎樣形成的?金融寡頭如何實現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統治?
答: (1) 工業中生產集中和壟斷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集中和壟斷也逐步形成,銀行由普通的借貸中介人變為經濟生活中的萬能壟斷者。
?。?) 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融和生長為金融資本。
(3) 掌握金融資本的少數大壟斷資本家即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事實上的主宰者,他們通過“參與制”在經濟上統治社會,通過“個人聯合”等手段在政治上統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