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簡答論述題
時間:
未知2
公共課
1.簡述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條件?
答:⑴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⑵形成這一矛盾的條件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分工。
⑶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決定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私人勞動的懺屬性,社會分工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社會勞動的屬性。
2.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什么特點?
答:⑴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決定的。
⑵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決定包括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⑶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價值的源泉。
3.簡述資本積累的實質及其客觀的必然性?
答:一、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不斷地利用無償占有的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繼續無償占有別人更多的勞動,以擴大資本規模和增殖資本價值。
二、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在于A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的生產目的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B資本主義競爭迫使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外在動力。
4.簡述產業資本實現連續循環的條件?
答:一、必須保持三種職能在空間上的并存性。
二、必須保持每一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的繼起性。
三、這兩個條件是互相聯系和互為條件的。
5.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答:一、價值軋轉化為生產價格并不違背價值規律。
二、因為A生產價格是以人價值為基礎的,并沒有脫離價值。B全社會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價值總額是相同的。C生產價格的確定及其變動歸屬到底取決于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及其變動。
6.試述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區別與聯系?
答:一、商品經濟作為一種勞動交換經濟聯系的經濟形式,是與自然經濟和產品交換經濟相對應的。市場經濟是市場對整個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它是與計劃配置社會資源的計劃經濟相對應的。
二、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有內在的一致性。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沒有商品經民就沒有市場經濟。價值規律是商品經基本規律,對市場經濟同樣起作用。三、市場經濟不能與商品經濟簡單等同。市場經濟出現于商品經濟己普遍化和占統治地位的階段。當價值規律和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時,商品經濟才成為市場經濟。
7.試述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
答:一、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
二、具體說A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需要依靠國家規劃安排和籌集巨額資金。B一些大型、基礎性、前導性、的科學研究項目,需要國家投資支持。C市場產品過剩嚴重,必須信靠國家力量開拓國內、國際市場。D對社會化在生產中出現的波動入危機和干預和調節,以及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都必須借助國家力量。
8.試述平均利潤的形成原因?
答:一、平均利潤是各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
二、各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和周轉速度不同,會有不同的利潤率。
三、為獲得更多的利潤率,各部門資本家必須展開以資本轉移為特征的部門之間的競爭。四、通過資本轉移使各部門產品利潤率趨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潤率。五、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全部剩余價值總量和社會預付資本的比率,一定量的資本按平均利潤獲得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
9.簡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關系?
答:一、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前者4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后者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二、商品二因素具有統一性。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三、商品二因素又具有矛盾性,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生產者為占有價值必有讓渡其使用價值;消費者為得到使用價值必須支持價值。
10.簡述價值規律為什么自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答:一、價值規律要求商品的價值量必須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二、個別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他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會低于社會價值,按社會價值銷售商品,可獲得更多利潤。
三、商品生產者為得到更多盈利,便都力求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 率,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
11.簡述固定資本無形磨損及其 形成原因?
答:一、固定資本無形磨損,是指固定資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內,由于生產技術進步而引起的價值上的損耗。
二、無形磨損分為兩種情況:A由于生產方法改進和勞動資料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引起 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B由于出現新技術和新發明引起原有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
12.平均利潤率形成后,部門內部的各企業是否還有利潤率的差別?為什么 ?
答:一、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只是各部門之間利潤率平均化,并不排除各部門各企業之間利潤率的差別。
二、平均利潤形成后,部門內部各企業仍存在著商品個別生產價格和社會生產價格的差別。
三、個別企業由于生產條件優越,工;工;勞動生產率較高,其商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會低于社會生產價格,從而獲得超額利潤。
13.簡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和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發展的原因?
答:一、生產力是社會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和技術的進步。
二、壟斷不能消滅競爭,壟斷時期存在的各種競爭促進和刺激了生產和技術的發展。
三、壟斷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給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四、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特別是軍備競賽,也刺激了經濟技術的發展。
14.試論述價值形成過程中和價值增殖過程的聯系和區別?
答:一、價值形成過程包括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舊價值和抽象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
二、價值增殖過程的基礎是價值形成過程。工人勞動時間超過了補償勞動力價值年需要的時間,為資本家生產出剩余價值,則價值形成過程變成價值增殖過程。
三、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 過程的統一的商品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
15.簡述生產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和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并給予分析、說明?
答:一、劃分的依據不同。前者的劃分是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中的作用不同;后者的劃分是根據資本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二、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中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勞動資料屬于固定資本,不變資本中的材料、燃料等勞動對象屬于流動資本。用于勞動力的可變資本也屬于流動資本。三、劃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劃分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后者的劃分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從而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16.試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作用?
答: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主要是因為A克服了社會化在生產和私人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B國家調節經濟活動,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單純追求眼前利益的狹隘界限C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在生產的要求。D國家的干預和調節,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勞資矛盾及壟斷資本同中小資本的矛盾。E通過國家出面進行國際經濟調節,使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得到協調和發展。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社會經濟發展有某些阻礙作用,如巨額稅負導致需求減少,巨額財政赤字會引起通貨膨脹,家經濟效率較低等。
17.簡述率濟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關系?
答:一、經濟規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它在一定客觀經條件基礎產生和發生作用,人們不能消滅、廢除、改造和創造經濟規律。
二、承認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并不意謂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相反,人們可以充分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客觀經濟規律。
三、人們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因為生產成本一心一意
18.簡述市場機制及其內容?
答:一、市制機制,就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供求、競爭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約,各自發揮功能,又共同發功能的有機聯系。
二、內容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其中,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19.為什么說價值是生產價格的基礎?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答:一、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構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只能來自人價值。
二、生產價格的變動最終以價值的變動為基礎。因為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的變動最終必然歸結為價值的變動。
三、雖然個別部門產品的生產可以高于或低價值,但從總社會看,商品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相同的。
20.壟斷為什么會引起經濟發展的停滯趨勢?
答:一、壟斷資本依靠壟斷地位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使自由競爭推動技術進步的動因在相當大程度上削弱了。
二、為了維持壟斷價格和避免無形磨損,壟斷組織會阻礙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例如收買專利權并把新發明成果擱置起來。
答:⑴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⑵形成這一矛盾的條件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分工。
⑶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決定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私人勞動的懺屬性,社會分工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勞動具有社會勞動的屬性。
2.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什么特點?
答:⑴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決定的。
⑵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決定包括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⑶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價值的源泉。
3.簡述資本積累的實質及其客觀的必然性?
答:一、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不斷地利用無償占有的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繼續無償占有別人更多的勞動,以擴大資本規模和增殖資本價值。
二、資本積累的客觀必然性在于A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的生產目的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B資本主義競爭迫使資本家不斷進行資本積累的外在動力。
4.簡述產業資本實現連續循環的條件?
答:一、必須保持三種職能在空間上的并存性。
二、必須保持每一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的繼起性。
三、這兩個條件是互相聯系和互為條件的。
5.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答:一、價值軋轉化為生產價格并不違背價值規律。
二、因為A生產價格是以人價值為基礎的,并沒有脫離價值。B全社會商品的生產價格和價值總額是相同的。C生產價格的確定及其變動歸屬到底取決于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及其變動。
6.試述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區別與聯系?
答:一、商品經濟作為一種勞動交換經濟聯系的經濟形式,是與自然經濟和產品交換經濟相對應的。市場經濟是市場對整個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它是與計劃配置社會資源的計劃經濟相對應的。
二、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有內在的一致性。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沒有商品經民就沒有市場經濟。價值規律是商品經基本規律,對市場經濟同樣起作用。三、市場經濟不能與商品經濟簡單等同。市場經濟出現于商品經濟己普遍化和占統治地位的階段。當價值規律和市場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時,商品經濟才成為市場經濟。
7.試述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
答:一、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
二、具體說A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需要依靠國家規劃安排和籌集巨額資金。B一些大型、基礎性、前導性、的科學研究項目,需要國家投資支持。C市場產品過剩嚴重,必須信靠國家力量開拓國內、國際市場。D對社會化在生產中出現的波動入危機和干預和調節,以及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都必須借助國家力量。
8.試述平均利潤的形成原因?
答:一、平均利潤是各部門之間競爭的結果。
二、各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和周轉速度不同,會有不同的利潤率。
三、為獲得更多的利潤率,各部門資本家必須展開以資本轉移為特征的部門之間的競爭。四、通過資本轉移使各部門產品利潤率趨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潤率。五、平均利潤率是社會全部剩余價值總量和社會預付資本的比率,一定量的資本按平均利潤獲得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
9.簡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關系?
答:一、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前者4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后者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系,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二、商品二因素具有統一性。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三、商品二因素又具有矛盾性,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生產者為占有價值必有讓渡其使用價值;消費者為得到使用價值必須支持價值。
10.簡述價值規律為什么自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答:一、價值規律要求商品的價值量必須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二、個別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他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會低于社會價值,按社會價值銷售商品,可獲得更多利潤。
三、商品生產者為得到更多盈利,便都力求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 率,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
11.簡述固定資本無形磨損及其 形成原因?
答:一、固定資本無形磨損,是指固定資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內,由于生產技術進步而引起的價值上的損耗。
二、無形磨損分為兩種情況:A由于生產方法改進和勞動資料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而引起 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B由于出現新技術和新發明引起原有固定資本價值的貶值。
12.平均利潤率形成后,部門內部的各企業是否還有利潤率的差別?為什么 ?
答:一、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只是各部門之間利潤率平均化,并不排除各部門各企業之間利潤率的差別。
二、平均利潤形成后,部門內部各企業仍存在著商品個別生產價格和社會生產價格的差別。
三、個別企業由于生產條件優越,工;工;勞動生產率較高,其商品的個別生產價格會低于社會生產價格,從而獲得超額利潤。
13.簡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和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發展的原因?
答:一、生產力是社會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它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和技術的進步。
二、壟斷不能消滅競爭,壟斷時期存在的各種競爭促進和刺激了生產和技術的發展。
三、壟斷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給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四、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特別是軍備競賽,也刺激了經濟技術的發展。
14.試論述價值形成過程中和價值增殖過程的聯系和區別?
答:一、價值形成過程包括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舊價值和抽象勞動創造新價值的過程。
二、價值增殖過程的基礎是價值形成過程。工人勞動時間超過了補償勞動力價值年需要的時間,為資本家生產出剩余價值,則價值形成過程變成價值增殖過程。
三、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 過程的統一的商品生產過程;作為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
15.簡述生產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和劃分為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別,并給予分析、說明?
答:一、劃分的依據不同。前者的劃分是根據資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價值中的作用不同;后者的劃分是根據資本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二、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中的廠房、機器、設備等勞動資料屬于固定資本,不變資本中的材料、燃料等勞動對象屬于流動資本。用于勞動力的可變資本也屬于流動資本。三、劃分的目的不同。前者的劃分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后者的劃分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從而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16.試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作用?
答: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主要是因為A克服了社會化在生產和私人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B國家調節經濟活動,在一定范圍內突破了私人壟斷資本單純追求眼前利益的狹隘界限C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在生產的要求。D國家的干預和調節,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勞資矛盾及壟斷資本同中小資本的矛盾。E通過國家出面進行國際經濟調節,使資本主義各國間的矛盾得到協調和發展。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社會經濟發展有某些阻礙作用,如巨額稅負導致需求減少,巨額財政赤字會引起通貨膨脹,家經濟效率較低等。
17.簡述率濟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關系?
答:一、經濟規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它在一定客觀經條件基礎產生和發生作用,人們不能消滅、廢除、改造和創造經濟規律。
二、承認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并不意謂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相反,人們可以充分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客觀經濟規律。
三、人們認識經濟規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規律能動地改造世界。因為生產成本一心一意
18.簡述市場機制及其內容?
答:一、市制機制,就是市場的各種要素,包括價格、供求、競爭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約,各自發揮功能,又共同發功能的有機聯系。
二、內容包括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其中,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19.為什么說價值是生產價格的基礎?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答:一、生產價格是在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生產價格由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構成,它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只能來自人價值。
二、生產價格的變動最終以價值的變動為基礎。因為生產成本與平均利潤的變動最終必然歸結為價值的變動。
三、雖然個別部門產品的生產可以高于或低價值,但從總社會看,商品生產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相同的。
20.壟斷為什么會引起經濟發展的停滯趨勢?
答:一、壟斷資本依靠壟斷地位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使自由競爭推動技術進步的動因在相當大程度上削弱了。
二、為了維持壟斷價格和避免無形磨損,壟斷組織會阻礙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例如收買專利權并把新發明成果擱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