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技術專業課程
文物保護導論、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普通物理學、中國考古學通論、中國古代史、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科技考古學(國家精品課程、陜西省精品課程)、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文物保護材料學、文物修復與保護實驗、古建保護與維修、文物分析技術、文物與環境等。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介紹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成立于1989年,該專業教育的特點是文、理、工交叉滲透,現代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知識相結合;既掌握數理化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保護材料應用、文物材質分析和文物保護修復等實際操作技能。培養能在考古、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科學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文物保護技術主要研究文物學、歷史學、材料學、物理學、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文物材質分析、文物保護材料合成、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基本技能,在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等進行文物保護與修復等。例如:遭受風雨侵蝕的壁畫的修復,銅鐵器的防銹,絲綢、字畫的防腐防霉等。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培養的是既掌握數理化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保護材料的合成、分析、文物修復等實際技能,能在考古、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的就業率很高,畢業生可以到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也可繼續留校深造。
本專業畢業生可到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建筑/建材/工程、房地產、廣告、公關/市場推廣/會展、新能源。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就業前景
文物保護的目的是防止文物古跡因自然力作用所造成的破壞,而文物的構成材料包羅萬象,保護文物需要采用多種自然科學的方法,文物修復人員又必須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和藝術修養,所以,文物保護科學不僅是交叉學科,也是綜合學科。
這個專業培養的是既掌握數理化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保護材料的合成、分析、文物修復等實際技能,能在考古、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薪資待遇如何
截止到12月24日,111305位文物保護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3924元,其中應屆畢業生工資2911元,0-2年工資3636元,10年以上工資4636元,3-5年工資4629元,6-7年工資7999元,8-10年工資8744元。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就業崗位最多的地區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區是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