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卷老師總結高分作文特點
時間:
未知2
作文指導
一、目的不明確。為寫作而寫作,拼盤式作文較多。有的放矢,有感而發是寫出好作文的基本前提,可是很多考生恰恰忽略了這樣的前提。聚焦生活的相關區域,才可能寫出內容具體的、有價值的習作。
二、缺少基本的謀篇布局意識。比如有的考生通篇東拉西扯,習作成了材料的堆積,就是沒有想到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要表達什么樣的中心,應該怎樣安排順序、處理詳略等等。老師們常為這些考生嘆息,有這樣的視野和積累,為什么不在"寫作技術"方面用些心思?
三、套路化、模式化傾向明顯。很多考生受一些所謂的"滿分作文"影響,很多文章都是套路化、模式化的,學生分不清良莠優劣,照貓畫虎,未進行審題、立意、構思、表達等方面的思考。
高分作文又有哪些特點呢?
一、"第一印象"與眾不同。
大多數習作的標題有些隨意,開頭過于平淡,四平八穩,或者過于程式化、流水線化;如果能有一個個性化的題目,簡潔而又有吸引力開頭,對閱卷者來說,無疑是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的。閱卷老師每天要看300多份作文,一般化、俗濫化的文字居多;有一定作文基礎好的考生,應該好好考慮第一步怎們走,多花上幾分鐘是值得的,這其實也是對閱卷者進行"感情投資"。
二、切口小,內容具體,立意獨到。
只有選擇小的切口,才可能把事情介紹得詳細,把問題說情說透,泛泛而談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很多考生的習作,談問題的時候,習慣于從結論到結論,有時連簡單的思維分析都忽略了。所以學會解剖麻雀,掌握一些思維分析的方法如因果,類比,歸納,證偽等等,是很有必要的。另外,立意獨到是相對而言的,對中學生來說,"獨到"并不是要提出一個聞所未聞的主張,而是能對大眾化的道理作有自我特色的闡釋。
三、能夠"巧"作。
很多考生平時的積累還是比較豐厚的,如讀了不少書,也寫過并精心修改過自己的一些文章。只有善于打通作文試題與自己積累之間的通道,才能進行"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