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附答案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①,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②遠從千澗落,玉山③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萊萸仔細看。
【注】①吹帽:此處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東晉名士、官員,其性風流蘊藉。《晉書》記載:(孟嘉)“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②藍水:即藍溪,在藍田山下。③玉山:即藍田山。
14、本詩表現了作者哪些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15、本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5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答案
14、①懷才不遇,晚境凄涼。詩人雖有孟嘉之才,現在卻羞露短發,不敢與古人相比。②強顏自寬,不拘形跡。詩人欣慰赴約,宴會上得意盡歡,豁達樂觀。③心懷隱憂,借酒澆愁。山水永恒,病體難料,想明年今日,自己還能健在嗎?(每條2分,有道理即可)
15、①反襯(以樂寫哀、側面描寫、以事寫情):以興至盡歡、笑請旁人為自己正冠,反襯(側面表現)自己老境頹唐的悲涼;以山水無恙反襯人事無常。②用典:用孟嘉落帽典故,以孟嘉風流蘊藉之態,反寫自己悲涼、落寞而又強顏歡笑的情態。③烘托(借景抒情):以開闊蕭瑟、氣象崢嶸之景烘托內心的豪壯、感奮。④設問:尾聯首句發問,引發讀者感慨,凸顯詩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廣的憂傷。⑤神態(動作)描寫:醉把茱萸細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對人事難料的感慨。(任選三條作答,答對一條給1分,答對兩條給3分,答對三條給5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折桂令•九日
(元)張可久②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注】①九日:又稱“重九”,即我國傳統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②張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懷才不遇,時官時隱,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跡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為張可久晚年之作。③蘇軾曾有詩句:“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14.對這首作品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 (5分)
A.前三句,寫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達出困倦游子對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煩躁。“強整烏紗”表現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
B.接下來,“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三句,寫盡了自己現在所居官場宴客場景的繁華熱鬧,采用了實寫的手法。
C.七、八兩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是詩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對已凋謝的黃花,連蜂蝶都要發愁,有思于今昔的境況而發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戀他鄉。
D.七、八兩句化用了古人詩句,由于添加了“西風白發”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勝一籌;同時,倒裝加對偶的句式,韻律和諧,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匠心。
E. 綜觀全曲,一個“思”字貫穿全篇。語言清麗,對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蘊藉之美,堪稱元散曲中的精品。
15.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表達情感頗具特色,請結合全曲作簡要賞析。(6分)
中考語文詩詞鑒賞題答案
14.(5分) AB(A給3分,B給2分。A項“秋”“歸雁”之意象和“強整烏紗”的動作傳達出困倦游子對家的思念。B項“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憶從前為官歌舞升平的歡樂景象。)
15.(6分)(1)詩人在此以景結情,寫出眼前的凄清景象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見一抹斜陽,幾只遠飛的寒鴉。(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答一即可) 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有助于思鄉主題的表達。(3)這是景語,又是情語;這既是實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寫照及象征。(4)蒼涼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詩人漂泊無依的情懷,倦客之心、思鄉之情溢于筆端。
(結構作用、景情關系、象征意味、情感表達,這四點寫出三點即可得6分)
猜你感興趣:
1.成都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試題附答案
2.浙江中考語文古詩鑒賞試題帶答案
3.安徽中考語文古詩鑒賞例題附答案
4.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專項試題附答案
5.寧波中考詩歌鑒賞練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