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回家》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我們要到佛羅里達去,”她欣喜地說,“聽說那兒真美。”
“是的。”他平靜地說,仿佛他想起了曾極力忘掉的事情。
“想喝點葡萄酒嗎?”她問。他微微一笑,對著酒瓶喝了一大口。他向她道了謝,又陷入了沉默。過了一會兒,她回到伙伴中間,文戈則打著盹睡著了。
次日早晨,他們一覺醒來發現汽車已停在另一家霍華德•約翰遜飯店門外。這次文戈進了飯店,那個姑娘堅持要文戈與他們坐在一起。他看來很害羞,要了一杯不加牛奶的清咖啡。他聽著年輕人閑聊海灘露宿的情景,緊張不安地抽著煙。回到車上后,那個姑娘又與文戈坐在了一起。過了一會兒,他講述了自己辛酸的經歷。他在紐約監獄里關了四年,現在回家去。
“你結婚了嗎?”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她問。
“是這樣,在我坐牢時我曾給妻子寫過信,”他說,“我告訴她,我要離開很長時間,如果她受不了,如果孩子們總是問這問那,如果她太傷心,那么她可以把我忘掉。我能理解。再找一個丈夫。我說——她是一個極好的女人,確實了不起——把我忘掉吧。我告訴她不必給我寫信。果真如此,三年半里她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
“你現在回家,對家里的情況什么都不知道?”
“是的,”他羞怯地說,“不過,上一周,當我確信假釋就要批準時,我又給她寫了信。我們過去住在布倫斯威克鎮,就在杰克遜維海港前邊。鎮口有一棵高大的橡樹,你一進鎮就能望見。我告訴她,如果她沒有改嫁,愿意等我回家,那就在橡樹上系一條黃手帕。我看見黃手帕就會下車回家。如果她不想要我,就忘掉這件事——不系手帕,這樣我就繼續坐在車上走過去。”
“哇,”那個姑娘叫起來,“哇!”
她告訴了其余的人,很快大家都知道了。他們都關注著布倫斯威克鎮的到來,并相互傳看著文戈拿出來的幾張照片,照片上是他妻子和三個孩子——妻子透露出一種純樸之美,孩子們尚未發育成熟。可以看得出來,照片不知被文戈撫摩多少次了。
現在他們離布倫斯威克鎮還有二十英里,幾個年輕人都坐在右邊靠窗的座位上,等待著那棵大橡樹的出現。文戈停止張望,臉上的肌肉繃得緊緊的,好像他在給自己鼓勁,決心戰勝另一次失望。
這時離布倫斯威克鎮只有十英里,五英里……突然,所有年輕人都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他們叫呀,喊呀,高興得手舞足蹈。但只有文戈除外。
文戈坐在那兒望著橡樹驚呆了。樹上掛滿了黃手帕——二十條,三十條,也許有幾百條;這棵樹,真像一面歡迎的旗幟,在迎風招展。正當年輕人高聲歡呼的時候,這位老囚犯慢慢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朝著汽車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
《回家》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6、簡析第一自然段在小說中的作用。(4分)
17、文戈的妻子始終沒有正面出現,但我們仍然能清晰感受到她的存在。請賞析文戈的妻子的形象,并談談這種寫法的特點和好處。(5分)
18、小說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如反襯、懸念和鋪墊等。請選擇其中一種,結合小說內容作簡要賞析。(6分)
《回家》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6、(1)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出下文。(1分)
(2)用鄉村姑娘講故事來暗示故事的真實性。(1分)
(3)預示故事突顯的是人物心靈的美好,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調,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2分)
17、形象:忠貞、浪漫、忍耐(2分)
特點:化虛為實(間接表現、虛寫、側面描寫)(1分)
好處:可以不著一字,卻使人物形象鮮活可感,生動豐滿;(1分)同時,設置了懸念,吸引讀者,給讀者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1分)
18、示例一:處處反襯。文戈的外在表情冷漠,可內心卻波濤洶涌,起伏激蕩。他的外表和內心形成強烈的反襯,尤其是面對迎風招展的黃手帕,“這位老囚犯慢慢地從座位上站起來,朝著汽車前面的方向,回家去了”。這種外表的平靜,極大地表現了內心的激動。另外,一群年輕人的活躍、外向、激情、歡呼也起到了反襯文戈沉默寡言、內斂克制的作用。(6分)
示例二:層層鋪墊。小說先從“我”遇到一個姑娘聽到這個故事說起,遠遠道來,不著邊際。后說三個小伙子與三個姑娘乘公共汽車去海邊,更是山重水復。接下去才開始注意到文戈,總算繞上了相關人物,還在妄加猜測,繼而徐徐打開,讓人們一起關注文戈的命運,一起在緊張焦慮中期盼黃手帕。最后亮出黃手帕,讀者緊繃的心弦這才松了下來,同時,審美的感受躍上了高峰。(6分)
示例三:懸念四伏。開頭的引領,吊起讀者的胃口。然后慢吞吞地從三男三女旅游說起,讓人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作者到底要說什么故事。文戈的兩封信一直沒有得到回復,讓人為他的歸宿捏一把汗。最后終于看到黃手帕了,可文戈就那樣“慢慢”地“回家去了”,他回家后的情景如何,還是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全文就這樣在山重水復中走到了故事的結束,令人興味盎然。(6分)
回家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